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9-00030 分類: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09-02-19
名稱: 2009年2月13日廣東省省長黃華華 在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文號: 發布日期: 2009-02-19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2009年2月13日廣東省省長黃華華 在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日期:2009-02-19  瀏覽次數:-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09年2月13日在廣東省第十一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廣東省省長 黃華華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8年工作回顧

  2008年是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是我省經受歷史罕見的重大挑戰和考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省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省政府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及十七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省委十屆二次、三次全會精神,以開展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強大動力,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堅決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成功戰勝低溫雨雪冰凍、超強臺風和洪澇等嚴重自然災害,全力以赴支援地震災區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積極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全省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面對急劇變化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我省見事早、行動快,結合實際全面和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中央的宏觀經濟政策,及時出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16項政策措施,在積極推動結構優化和深化改革的同時,始終保持了抓發展的力度,使國民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全省完成生產總值356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1%。人均生產總值達37588元,增長8.7%。財稅收入在基數大、減收因素多的情況下仍保持較快增長,來源于廣東的財政總收入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分別達8470億元和3310億元,增長9.3%和18.8%。金融運行平穩,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56119億元和3383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6%和12.6%。對外貿易保持合理增長,進出口貿易總額6833億美元,增長7.8%,其中出口4041億美元,增長9.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181億元,增長16.5%。大力實施“新十項工程”,省重點項目全年累計完成投資1540億元,基礎設施、支柱產業、農業和社會公共事業投資進一步加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72億元,增長20.3%,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物價漲幅得到控制,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呈前高后低走勢,全年上漲5.6%。

  ——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制定實施《關于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決定》,堅持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重點推進六大產業和八大載體建設。以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提速,核電裝備、電氣機械等一批項目取得新進展,珠三角汽車產業集群快速壯大,轎車產量首次躍居全國第一,龍穴造船等大型造船基地建設穩步推進。省市共建先進制造業基地14個,新增省級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11個。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2.2萬億元,增長15%。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811億元,增長17.6%。液晶平板顯示產業快速發展,我省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模組制造基地。數字家庭產業化步伐加快。物流、會展、電子商務、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創意產業蓬勃興起,旅游創匯和入境旅游人數居全國第一。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能源、原材料等基礎產業建設成效明顯,湛江千萬噸鋼鐵項目、臺山核電獲得國家批準開展前期工作,中海油惠州1200萬噸煉油、陽江核電等項目穩步推進。家電、紡織服裝、陶瓷建材等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產業競爭力得到提升。淘汰落后水泥產能2500萬噸,提前完成國家下達我省“十一五”期間的任務。關停和淘汰落后鋼鐵產能550萬噸、小火電300萬千瓦以上。單位生產總值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下降5.58%和5.28%,超額完成年度減排任務。節約集約用地取得新突破,正式啟動省部合作共建節約集約用地試點示范省工作。

  ——農業農村經濟平穩發展,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全面落實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糧食生產在大災之年保持穩定,農業增加值增長3.7%,特色農業、畜牧業、漁業加快發展,農業結構與布局進一步優化。建設現代標準農田125萬畝,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推動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現代農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F代農業園區建設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扎實開展。新增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3家、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區30個,191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帶動農戶216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增加到2095家。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村莊規劃進展順利,農村沼氣建設步伐加快,完成農村公路路面硬化約1萬公里,所有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寬帶互聯網。254萬農村人口飲用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完成北江大堤加固達標工程,樂昌峽水利樞紐等工程加快推進。成功舉辦第二屆廣東農博會。

  ——自主創新取得重要進展,核心競爭力有新提升。科技綜合實力和區域創新能力得到提升,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技術標準戰略、名牌帶動戰略成果豐碩,發明專利授權量躍居全國第一,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世界名牌產品數量穩居全國首位,創建區域國際品牌試點取得新進展。省部產學研合作全面推進,產學研創新聯盟、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分別增至24個和112個。全國重點大學與我省地級以上市和企業共建研究院、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分支機構近200家,開展合作項目6000多項。啟動企業科技特派員行動計劃。推進粵港關鍵領域聯合攻關。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在節能減排、數控裝備、微電子等領域的重大共性技術和核心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設立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重大科技成果登記數達1278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成果30項,獲獎項目數為歷年最多,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達184.8億元。

  ——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加快推進,區域經濟布局得到優化。制定實施《關于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及配套文件,編制產業轉移區域布局總體規劃,以競爭方式安排資金擇優扶持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工業園。實現東西北地區銷售電價區域同網同價。已認定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29個,園區基礎設施和產業建設顯著加強,成為推動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重要載體。創新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機制,組織實施一戶一技能、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全民職業技能提升三大計劃,共組織農村勞動力免費技能培訓58.5萬人。在城鎮就業的本省農村勞動力新增99.1萬人,增長14.1%,外省農民工人數有所減少。東西北地區發展速度加快,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增強。山區市和粵東地區工業、投資、消費和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四項指標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粵西地區臨港重化工業發展勢頭良好。珠江三角洲地區產業升級步伐加快,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突出,整體實力進一步增強。成功舉辦第五屆山洽會和首屆粵東僑博會。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