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府辦〔2005〕47號 |
━━━━━━━━━━━━━━━━━━━━━━━━━━━ |
關于印發廣東省2005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東省2005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逕向省發展改革委反映。
廣東省2005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一、2005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目標 省本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目標是:省直各部門在省政府第三輪行政審批事項清理的基礎上,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審批管理監督制度,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行為。 地級以上市、縣(市、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目標是:根據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和省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繼續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清理,在完成有關審批事項清理階段性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審批管理。 二、2005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重點 (一)省本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重點。 1.做好第三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國家依據事項”和省政府原下放給廣州、深圳市政府的行政審批事項的清理審核工作。 2.加強對行政審批行為的檢查和監督。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以及國務院的有關要求,對各地、各部門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情況進行一次大檢查。 3.加強對各地級以上市、縣(市、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導。 4.大力推動制度創新和體制創新。將制度建設作為我省下一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重點。以《行政許可法》為依據,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行政審批制度為目標,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創新,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審批管理機制、審批運行機制和審批監督機制。研究制訂《廣東省行政審批管理監督辦法》。 (二)地級以上市、縣(市、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重點。 1.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根據省政府第三輪行政審批事項調整目錄,對相應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清理,堅決廢除無合法依據的行政許可事項。 2.對本地各有關單位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情況進行一次檢查。 3.按照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有關要求,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行為。 4.積極創新審批方式,推行電子政務和“一站式”審批服務。 三、2005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一項十分重要而復雜的工作,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和協調,主要領導要親自抓,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 (二)繼續清理行政審批事項。要根據《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法規、規章要求,繼續對不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清理。 (三)認真制訂后續管理辦法。對取消而又確實需要制訂后續管理措施的事項,應根據事項的性質、內容和要求制定相應的后續管理辦法,防止出現管理脫節,形成管理真空。 (四)依法進一步規范審批行為。要按照《行政許可法》要求,進一步規范審批行為。對保留的審批事項要明確審批的依據、內容、條件、程序、時限等有關事項,并以適當形式向社會發布。加強審批管理,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手續,改進審批方式,提高審批效率。 (五)加強檢查和監督。建立審批責任追究制度,明確責任主體、責任內容以及違規審批承擔的后果等事項。各級行政監察部門要加強對各部門審批行為的檢查和監督,并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群眾的監督作用。 (六)積極培育、規范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隨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規范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的行為,加強對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的監管,促進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自律,推動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健康快速發展。 (七)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創新。在大力清理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的同時,要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創新,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審批管理機制、規范高效的審批運行機制、嚴密完善的審批監督制約機制。 (八)加強對各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導。鑒于全省各地改革進展不平衡,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各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導,以推進全省各地,尤其是各縣(市、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