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5-00111 分類: 農業、林業、水利、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05-04-04
名稱: 印發廣東省紅火蟻防控應急預案的通知
文號: 粵府辦〔2005〕30號 發布日期: 2005-04-04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印發廣東省紅火蟻防控應急預案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5-04-04  瀏覽次數:-

紅頭.gif

粵府辦〔2005〕30號

橫線.png


印發廣東省紅火蟻防控應急預案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直屬機構:

  《廣東省紅火蟻防控應急預案》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執行。

  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逕向省農業廳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〇五年四月四日


廣東省紅火蟻防控應急預案


  為有效預防、控制紅火蟻危害的發生和擴散,確保在發生紅火蟻危害時能夠迅速、高效、有序地采取應急防控措施,保障我省農業生產、公共設施、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根據國家《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植物檢疫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廣東省植物檢疫實施辦法》以及農業部《關于印發紅火蟻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的通知》規定,制定本預案。

  一、紅火蟻危害情況的確認、報告與分級

  (一)確認

  疑似紅火蟻發生地的農業主管部門在24小時內將采集到的螞蟻標本送到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植物檢疫機構,由省植物檢疫機構指定的專門科研機構鑒定。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植物檢疫機構根據專家鑒定報告進行確認。

  (二)報告

  確認本地區發生紅火蟻后,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在24小時內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并迅速組織對本地區進行普查,及時查清發生和分布情況。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在24小時內將紅火蟻發生情況上報省人民政府和農業部,同時抄送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

  (三)紅火蟻危害程度分級

  三級危害:在1個縣(市、區)范圍內發生紅火蟻危害。

  二級危害:在1個地級市轄的2個或2個以上縣(市、區)發生紅火蟻危害;或者在1個縣(市、區)范圍內發生紅火蟻危害程度嚴重的。

  一級危害:2個或2個以上地級市發生紅火蟻危害;在1個地級市轄的2個或2個以上縣(市、區)發生紅火蟻危害嚴重的。

  出現以上一至三級程度危害時,啟動本預案。

  二、應急響應

  各級人民政府按分級管理、分級響應、屬地實施的原則,根據省植物檢疫機構的確認、紅火蟻危害范圍及程度,三級危害啟動三級響應,二級危害啟動二級響應,一級危害啟動一級響應。

  (一)三級響應

  縣級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迅速組織協調各鄉鎮政府及縣相關部門開展紅火蟻防控工作,并由本級人民政府報告上一級人民政府;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迅速組織對紅火蟻發生情況進行全面調查評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組織農業行政及技術人員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時將紅火蟻發生情況、防控工作方案及其執行情況報市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縣級其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做好紅火蟻防控工作;市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督促指導,并組織查清全市紅火蟻發生情況;市級人民政府根據紅火蟻危害嚴重程度和縣級人民政府的請求,在技術、人員、物資、資金等方面對發生紅火蟻地區給予緊急援助支持。

  (二)二級響應

  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迅速組織協調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市相關部門開展紅火蟻防控工作,并由本級人民政府報省人民政府;市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迅速組織對本市紅火蟻發生情況進行全面調查評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組織農業行政及技術人員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時將紅火蟻發生情況、防控工作方案及其執行情況報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市級其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做好紅火蟻防控工作;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加強督促指導,并組織查清本省紅火蟻發生情況;省人民政府根據紅火蟻危害嚴重程度和市級人民政府的請求,在技術、人員、物資、資金等方面對發生紅火蟻地區給予緊急援助支持。

  (三)一級響應

  省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迅速組織協調各市人民政府及省相關部門開展紅火蟻防控工作,并由省人民政府報告國務院;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迅速組織對全省紅火蟻發生情況進行調查評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組織農業行政及技術人員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時將紅火蟻發生情況、防控工作方案及其執行情況報國家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省其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做好紅火蟻防控工作;省人民政府根據紅火蟻危害嚴重程度在技術、人員、物資、資金等方面對紅火蟻發生地給予緊急支持,必要時,請求國務院給予相應援助。

  三、部門職責

  各級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地區紅火蟻防控的指揮、協調工作,并負責監督應急預案的實施。農業部門具體負責組織紅火蟻監測調查、防控和及時報告、通報等工作;衛生部門負責紅火蟻傷人防治工作;宣傳部門負責引導傳媒正確宣傳報道紅火蟻有關情況;財政部門及時安排撥付紅火蟻防控應急經費;科技部門組織紅火蟻防控技術研究;經貿部門組織防控物資生產供應,以及紅火蟻對貿易和投資環境影響的應對工作;林業部門負責林地和木本植物的紅火蟻調查及防控工作;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加強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防止紅火蟻的傳入和傳出;發展改革、建設、交通、環保、旅游、水利、民航等部門密切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四、紅火蟻發生點、發生區和監測區的劃定

  發生點:蟻巢外緣周圍100米以內的范圍劃定為一個發生點(兩個蟻巢距離在400米以內為同一發生點);劃定發生點若遇河流和公路,應以河流和公路為界,其他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作適當的調整。

  發生區:發生點所在的行政村(居民委員會)區域劃定為發生區范圍;發生點跨越多個行政村(居民委員會)的,將所有跨越的行政村(居民委員會)劃為同一發生區。

  監測區:發生區外圍8000米的范圍劃定為監測區;在劃定邊界時若遇到水面寬度大于8000米的湖泊和水庫,以湖泊或水庫的內緣為界。

  五、封鎖控制和撲滅

  紅火蟻發生區所在地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發生區內的蟻巢和紅火蟻活動區域設置醒目的標志和界線,并采取措施進行封鎖控制和撲滅。

  (一)封鎖控制

  對紅火蟻發生區內機場、碼頭、車站、停車場、主要交通干線兩旁區域、有外運產品的生產單位以及物流集散地,有關部門要進行全面調查,貨主單位和貨運企業應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紅火蟻的防控工作。植物檢疫機構可以派人參加當地的木材檢查站,紅火蟻危害情況特別嚴重時,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可在發生區周邊主要交通要道設立臨時植物檢疫檢查站,對外運的種子(苗)、花卉、盆景、草皮等植物產品和介質以及廢舊物品進行檢疫,禁止紅火蟻發生區內土壤、垃圾、建筑余泥、堆肥外運,防止紅火蟻隨水流傳播。

  (二)防治與撲滅

  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清理紅火蟻發生區的垃圾及其他紅火蟻滋生地,保持環境整潔。

  經常性開展撲殺紅火蟻行動,采用二階段防治法鏟除紅火蟻蟻巢,即先投放誘餌劑毒殺,再挖巢噴藥或用藥灌巢,直至撲滅紅火蟻。

  六、防范叮蟄與傷人治療處理

  要提醒群眾不到發生紅火蟻的地方活動,防止紅火蟻叮蜇傷人。需在發生紅火蟻區域勞動作業的,要采取防護措施,防止與紅火蟻接觸,被紅火蟻叮蜇后,要及時對傷口進行處理。

  七、調查和監測

  紅火蟻發生區及周邊地區的各級農業植物檢疫機構要加強對本地區的調查和監測,做好監測結果記錄,保存記錄檔案,定期匯總上報。其他地區要加強對來自紅火蟻發生區的植物及植物產品的檢疫和監測,防止紅火蟻傳入。

  八、宣傳引導

  各級宣傳部門要積極引導媒體正確報道紅火蟻發生及控制情況。有關新聞和消息,應通過政府部門正常渠道獲取,防止炒作,避免失實報道引起社會不安。在紅火蟻發生區,要利用適當的方式進行科普宣傳,重點宣傳注意事項、防范知識、防控技術和傷人防治方法。當媒體上出現不實報道或社會上流傳謠言時,應立即正面澄清,加強輿論引導,減少負面影響。

  九、應急保障

  (一)隊伍保障

  各級人民政府要組建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植物檢疫人員以及有關專家組成的紅火蟻應急防控隊伍,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提高應急防控隊伍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為應急預案的啟動提供高素質的應急隊伍保障,成立滅蟻專業隊;要充分發動群眾,實施群防群控。

  (二)物資保障

  省、市、縣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紅火蟻防控應急物資儲備制度,確保物資供應,對紅火蟻危害嚴重的地區,應該及時調撥救助物資,保障受災農民生活和生產的穩定。

  (三)經費保障

  各級人民政府應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紅火蟻應急防控工作。應急響應啟動時,當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商有關部門提出經費使用計劃,由同級財政部門核撥,財政、農業、審計等部門對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檢查,確保專款專用。

  (四)技術保障

  科技部門要大力支持紅火蟻防控技術研究,為持續有效控制紅火蟻提供技術支撐。在紅火蟻發生地,有關部門要組織本地植物檢疫技術骨干力量,加強對紅火蟻防控工作的技術指導。

  十、應急解除

  通過采取全面、有效的防控措施,達到防控效果后,縣、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向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評估論證,防治效果達到標準的,由省有害生物防控領導小組批準,可解除應急。

  經過連續9個月的監測仍未發現紅火蟻,經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論證,確認撲滅紅火蟻后,經紅火蟻發生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逐級向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由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省人民政府批準解除紅火蟻發生區,并報國家農業部備案,同時將有關情況通報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

  十一、附則

  市、縣各級人民政府根據本預案制定本地區紅火蟻防控應急預案。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本預案由省農業廳負責解釋。


  附件:1.紅火蟻調查監測技術方案

     2.紅火蟻防控技術方案

     3.廣東省紅火蟻防控工作專家組成員名單


  附件1:

紅火蟻調查監測技術方案


  一、鑒別特征

  (一)形態特征

  紅火蟻小型工蟻(工蟻)體長2.5~4.0MM。頭、胸、觸角及各足均棕紅色,腹部常棕褐色,腹節間色略淡,腹部第2、3節腹背面中央常具有近圓形的淡色斑紋。

  前胸背板前端隆起,前、中胸背板的節間縫不明顯;中、后胸背板的節間縫則明顯,胸腹連接處有兩個結節,第1結節呈扁錐狀,第2結節呈圓錐狀。腹部卵圓形,可見4節,腹部末端有螯刺伸出。

  大型工蟻(兵蟻)體長6~7MM。形態與小型工蟻相似,體桔紅色,腹部背板色略深,上顎發達,黑褐色,體表略有光澤,體毛較短小,螯刺常不外露。

  (二)蟻巢特征

  紅火蟻為完全地棲型蟻巢的螞蟻種類,成熟蟻巢是以土壤堆成的高10~30CM,直徑30~50CM的蟻丘。新形成的蟻巢則在4~9個月后出現明顯小土丘狀的蟻丘。當蟻巢受到干擾時,紅火蟻會迅速出巢攻擊入侵者。

  (三)危害特征

  紅火蟻主要以螯針叮刺和口器咬傷危害植物、動物、人體。人體被其叮蜇后會有火灼傷般疼痛感,其后會出現如灼傷般的水泡,8~24小時后叮蜇處化膿形成膿皰。

  二、紅火蟻發生分布調查與監測

  (一)訪問調查

  向當地居民詢問有關紅火蟻發生地點、發生時間、危害情況,分析紅火蟻傳播擴散情況及其來源。每個社區或行政村詢問調查30人以上。對詢問過程發現的紅火蟻可疑存在地區,進行深入重點調查。

  (二)實地調查

  1.調查地域

  重點調查雜草叢生的荒地、農田田埂、靠近水源的地方、堤壩、路邊、村道、草坪、綠地以及房屋墻角、庭院附近的垃圾堆、公園、學校等場所。

  2.調查方法

  每行政村或社區每類型調查地塊不少于10個,每點調查面積大于50M2,調查點要有代表性,覆蓋整個村或社區。觀察有無蟻丘或沙堆狀的蟻巢,記錄蟻丘或蟻巢的發生區域、發生范圍、發生密度及其直徑和高度,并撥開蟻巢表面,觀察螞蟻是否迅速出巢和表現出很強的攻擊行為。

  (三)誘餌誘集監測

  1.誘餌制作及用量

  誘餌成分:花生油95%,白糖或蜜糖5%,如用白糖,將其熬成糖漿。將花生油和白糖或蜜糖按95∶5的比例加入碗碟中,攪拌混勻,放入淺碟中(可用一次性紙碟,直徑約15CM),每碟約10G,制成誘餌。

  2.誘餌投放

  每個村莊或社區各類型地塊誘餌放置點不少于5個。將誘餌放在螞蟻適生區域的蔭蔽處,最好放置在有螞蟻活動的地方。注意使裝有誘餌的淺碟邊沿貼于地面,方便螞蟻爬上。每點面積50M2以上,放5個誘碟,碟間距離5M以上,隨機放置。

  3.調查

  每天觀察1次,并更換誘餌,連續觀察5天(雨天除外)。對誘集的螞蟻進行形態觀察是否為紅棕色,如發現可疑螞蟻則結合對周圍蟻巢以及螞蟻行為特征等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如發現蟻巢即采集巢內螞蟻樣本。

  三、樣本采集與寄送

  在調查中如發現可疑螞蟻,將可疑螞蟻用70%酒精浸泡或用農藥殺死,標明采集時間、采集地點、采集人。將每點采集的螞蟻集中于一個標本瓶中,采集可疑螞蟻標本數量50只以上。將樣本派員送至省植物檢疫站,要確保運送過程中樣本的安全。

  四、調查人員的要求

  要求調查人員為專職植檢員或經過培訓的植保技術人員,培訓的主要內容為紅火蟻的形態學、生物學特性,結合行為特點、蟻丘特征、危害癥狀以及紅火蟻的調查監測方法和手段等。

  五、調查結果處理

  調查監測中,一旦發現紅火蟻,嚴格實行報告制度,必須于24小時內逐級上報,每15天逐級向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有關調查監測情況。


  附件2:

紅火蟻防控技術方案


  一、封鎖與檢疫處理措施

  (一)封鎖與檢疫

  1.對經過紅火蟻發生區的主要交通干線兩旁50M內地區進行地毯式調查,徹底清除蟻巢,誘殺紅火蟻,撒布石灰帶(1M寬),并對路旁樹木的樹干用石灰水進行刷白處理(約高80CM)。

  2.嚴格控制紅火蟻發生區對外物流、防止紅火蟻外傳

  (1)對發生區內的廠家、企業進行物流摸底調查,對有大宗貨物要外運的單位由專人負責做好產地檢疫工作,同時對生產場地、貨運地交通工具進行滅蟻處理,并在裝車前實施檢查,防止紅火蟻隨貨物傳出。

  (2)對從發生區外運的物品、貨柜、運輸工具、園藝農耕機具設備等進行嚴格檢查,重點檢查貨物包裝和內容物是否夾帶紅火蟻,運輸工具、貨柜等角落、底部是否藏蟻,發現紅火蟻要及時處理,防止隨貨物外運。

  (3)對發生區內的停車場進行清理和滅蟻處理,并設置藥劑毒土隔離帶(寬1.0M左右)。

  (4)禁止發生區內垃圾廢土、建筑余泥、堆肥的外運,對帶土的苗木、花卉、盆景、草皮等進行嚴格檢疫方可外運。

  (5)加強對流經發生區的江河堤岸巡查,徹底鏟除沿岸紅火蟻巢穴,防止隨水流傳播。

  (6)加強檢疫、封鎖、調查、監測、控制技術等培訓工作,加大紅火蟻控制宣傳力度,提高群眾防范意識,使群眾自覺采取行動防止擴散。

  (二)檢疫處理藥劑與使用方法

  對從發生區調運出的貨物、包裝物、運輸工具等感染紅火蟻的,必須進行藥劑處理。

  對帶土的苗木、花卉、盆景、草皮等可使用以下藥劑進行處理:阿維菌素、氯氰菊酯、聯苯菊酯、七氟菊酯、氟蟲腈、毒死蜱等,采用噴霧、浸液或澆灌等方法。對交通工具、貨柜等可采取噴施上述藥劑或熏蒸的方法進行滅蟻消毒。藥劑的使用濃度參照商品使用說明。

  二、紅火蟻撲滅措施

  根據紅火蟻發生和為害的特點,可采取環境治理與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防除撲滅。

  (一)清理環境、鏟除紅火蟻滋生地

  1.住宅區

  搞好室內清潔衛生,經常清理居室住房地面和墻腳處堆放的雜物或食物,清除垃圾和食物殘渣,盡量減少紅火蟻適宜生存和為害的環境。清理房屋附近的雜物,鏟除雜草并疏導排水溝,在墻腳周圍水溝邊撒放石灰防蟻。

  2.荒坡地

  對于蟻巢密度較大、雜草叢生不易處理的荒坡地,可先施用除草劑,待雜草干枯后露出蟻丘,再采用藥劑防治。蟻巢密度較小的荒坡地,查到蟻巢后,對蟻丘及其周圍的雜草噴施除草劑,再采用藥劑防治。

  3.農田和旱作地

  清除耕地周圍的雜草、灌木和土雜肥,切斷通向田地的蟻道。

  4.園林綠化帶

  及時清除枯枝落葉和垃圾,將樹干和地面樹根刷上石灰水防蟲避蟻。

  5.垃圾處理

  徹底清理發生區內垃圾及垃圾回收點,采取農藥處理或高溫堆漚的方法就地處理垃圾,禁止外運,以防傳播。注意不要在野外和住宅區隨便拋棄和堆放垃圾廢品。

  (二)藥劑防治

  采用分步施藥、最終撲滅的方式進行防治。首先在蟻丘附近紅火蟻活動覓食區投放餌劑,經過2-4周后再對蟻巢進行灌藥或藥劑直接處理。防治后要進行持續監測,發現紅火蟻再根據實際情況反復使用誘餌和藥劑處理,直至9個月內不再發現紅火蟻為止。

  1.餌劑毒殺

  蟻后的產卵量決定著蟻群的個體數量,而蟻后又往往棲于蟻巢的深處,靠工蟻飼喂預消化過的食物生存。由于這一特性,殺蟲藥劑一般難以殺死蟻后,導致防治困難。餌劑由緩效殺蟲劑加食物引誘材料(如植物油)制成,它不會很快殺死覓食的工蟻。工蟻受油的吸引,找到餌劑后把它帶回蟻巢,通過幼蟻的預消化后飼喂給蟻后和發育中的幼蟻,取食后的紅火蟻最后都會中毒死亡,從而消滅整個蟻群。

  用于制作餌劑的殺蟲劑有:

  藥劑名稱 有效成份含量 起效時間 備注

  伏蟻腙 0.73—1% 2—4周起效 室內可用

  蟻蠅醚 0.5% 6—8周起效

  苯氧威 1.0% 6—8周起效

  烯蟲酯 0.5% 8—12周起效

  阿維菌素 0.011% 6—8周起效 室內可用

  氟蟲腈 0.008% 2—4周起效

  多殺菌素 0.015% 3天—8周起效

  餌劑的配制方法:

  可采用花生麩、餅干和面包碎末等為載體,將藥劑溶于豆油等植物油中,與載體混合制成餌劑。

  餌劑的施用方法:

  可選擇紅火蟻活動覓食較多的地點大面積點狀投放,也可用于單個蟻巢處理,投放量是每10平方米1—1.5克,一般在距蟻巢1.0—1.5米處作點狀投放,盡量在土溫20—30℃、工蟻出來覓食時使用,第一次投放后,間隔4—5周再投餌劑一次為宜。

  注意事項:(1)不要破壞蟻丘和擾動蟻巢,防止紅火蟻搬家、擴散;(2)使用新鮮餌劑;(3)切忌將餌劑混合其他物質;(4)不要在下雨天施藥,應施用于干燥的地面,盡量避免陽光直射;(5)當日平均溫度高于20℃時,餌劑作用效果較好;(6)在施藥區應插上明顯的警示牌(衛生滅蟲等),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2.藥劑處理蟻巢

  建議使用藥劑:毒死蜱(樂斯本)、氯氰菊酯、阿維菌素、吡蟲啉、多殺菌素(菜喜)、氟蟲腈(銳勁特)、甲萘威(西維因)、溴氰菊酯(敵殺死)等。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以上藥劑使用濃度按照商品的使用說明配制。灌巢:液劑或可濕性粉劑兌水,慢慢灌入蟻巢中,每巢用藥液量一般10-15升,對較大的蟻巢適當增加藥液量。

  (1)在住宅區、公共場所建筑物、學校和工廠企業等地滅蟻,建議使用阿維菌素、多殺菌素和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藥劑,施藥撲滅方法可參照衛生害蟲防治方法。在居屋宅內施藥后,應打開窗戶通風。在住宅區、公共場所、學校、工廠企業等地用藥應避開人流高峰。

  (2)市區園林綠化帶滅蟻要注意盡量減少對行人的影響;在公園、廣場和高爾夫球場等人流較密集的地方要使用較安全的藥劑,在其他人流較少的地方也可使用銳勁特、吡蟲啉等。施藥區要注意人畜安全。

  (3)水田、旱作地、果園和荒坡地。

  建議使用上述藥劑其中一種,要注意對蜜蜂的影響。

  (4)河流、水庫和魚塘附近地區應注意安全用藥,禁用阿維菌素、菊酯類、銳勁特等,防止污染水源,并避免對魚、蝦等造成殺傷。

  三、防治效果檢查與追蹤監測

  1.采用毒餌防治后,應在施藥后2-4周后隨機挖開數個蟻巢進行檢查,如發現巢內仍有螞蟻活動應進行藥劑灌巢處理,也可再撒放餌劑繼續毒殺,反復施藥。

  2.使用藥劑處理2-4周后,在防治區域內選擇多個監測點,注意要覆蓋整個防治區。每點選擇50平方米面積,隨機設置5個誘捕器(可采用花生加糖漿)進行監測,每次連續誘捕3天,每月1次。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