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粵府辦〔2007〕17號 |
━━━━━━━━━━━━━━━━━━━━━━━━━━━ |
信息化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意見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信息產業廳、經貿委《關于進一步推進企業信息化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意見》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信息產業廳、經貿委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〇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省信息產業廳 省經貿委關于進一步推進企業信息化促進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意見
為貫徹省委九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落實《關于2006年至2010年廣東省信息化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粵府辦〔2006〕10號)和2005年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的部署,進一步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黨的十六大提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這是黨中央根據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要求制定的重要戰略,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進一步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我國現有人口、資源、環境條件下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我省經濟發展已邁上一個歷史性的新臺階,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面臨著產業結構向高級化和適度重型化的轉變。企業信息化能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推動廣東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我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
二、指導思想和建設目標
?。ㄒ唬┲笇枷搿?/strong>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發展戰略,以傳統產業信息技術改造和企業競爭力提升為核心,進一步加強政府的協調、引導和公共服務職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的橋梁作用,突出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推進廣東省企業信息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廣東省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總體目標。
“十一五”期間,信息技術在企業產品創新、生產制造、企業管理、市場開拓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顯著提高;信息化在降低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發展循環再生的綠色經濟,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方面發揮明顯作用;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步伐加快,以信息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信息化有效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升級。企業信息化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明顯促進作用。具體目標:
——中小型企業互聯網應用普及率達到4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普及率達到100%,重點開展流通業的電子商務應用。
——傳統產業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輔助工藝計劃(CAPP)/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技術的應用率達到8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控技術應用率達到60%,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信息化產品。
——規模以上企業財務管理系統應用率達到100%,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系統的應用率達到50%,企業制造資源計劃(MRPII)/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的應用率達到70%,中小型企業實現財務、物料和營銷管理信息化的比率達到50%。
——重點耗能企業普遍應用數字化、智能化生產設備,建立生產過程信息化管理系統、環境監測和污染源監控信息系統。
——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建立產業集群信息技術服務平臺的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比例達到50%以上。
三、主要內容
?。ㄒ唬┮孕畔⒒嵘髽I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
提升企業信息技術創新能力。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積極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產品設計、生產、管理、營銷等環節的運用,帶動企業產品開發、生產加工、企業管理模式以及企業間協作方式的創新。加強重點產業的信息化創新能力。重點支持制造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的重大信息技術開發,提高產業整體技術水平。
?。ǘ┮孕畔⒒龠M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
以信息化推進清潔生產,實現節能降耗,促進綠色企業發展。支持企業通過應用信息化和智能化設備,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源物資消耗和環境污染,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設計開發節能降耗產品,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遠程資源整合、協同生產和虛擬制造。加強重點耗能行業和工業園區的環境保護監測信息系統建設,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
(三)以信息化推動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大力發展信息產業,提高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推動汽車制造、石油化工、裝備制造業等九大支柱產業的信息化發展,提高其競爭力。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推進商貿流通業的信息化,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產業轉移與整合,促進產業集群優化升級,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四、主要任務
?。ㄒ唬┩七M信息技術在企業產品創新中的應用。
以信息技術促進企業產品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電子設備)、家電、汽車制造等支柱產業重點推進產品設計信息化,推行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新產品開發技術(CAD/CAM/CAE/CAPP/PLM等)應用,實現企業基礎數據共享共用,建立企業產品設計創新體系,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加強電子信息技術與裝備制造技術的相互融合,以信息技術促進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提高重大技術裝備研制水平和成套設備集成能力。立足產品結構調整,鼓勵企業將信息技術融入產品,提升產品智能化、自動化、集成化水平,加快產品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支持和鼓勵企業制訂行業產品信息技術標準。加強公共信息技術支持中心和企業信息技術中心的建設,鼓勵信息技術應用研發機構進入企業。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技術產品。支持廣州、深圳等地發展企業信息技術創新基地,發揮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二)充分發揮信息化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中的作用。
重點利用信息技術加快實現廣東省工業適度重型化,促進傳統粗放型重化工業向集約型重化工業轉變。利用信息技術加快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建材等傳統產業改造,實現制造裝備數字化和生產經營過程信息化,提高產品質量,促進傳統產業從數量主導型向品牌效益型轉變。加快信息技術在汽車、家電和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滲透,提高產品信息技術含量,積極發展電子器件生產設備等高技術裝備和數控系統、精密測試儀器等基礎裝備,提高系統集成能力,提升產業信息技術研發和應用水平,建立結構合理、技術先進的產業體系。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以新一代移動通信產品為主的通信設備和以數字產品為主的消費類電子制造業,推動微電子、軟件、新型元器件成為支撐行業發展的主導產品,形成全國重要的集成電路設計、軟件和新型顯示器件產業群。圍繞產業結構升級,加強信息化共性關鍵技術及配套技術研發。利用信息化手段,科學規劃和引導珠江三角洲產業逐步向東西兩翼和山區轉移,推動產業轉移與整合。
(三)推進信息技術在商貿流通領域中的應用。
大力推動信息技術在商貿流通各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推廣條碼識別技術、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等信息采集跟蹤技術在商貿流通領域的應用。推動物流、商貿等行業積極開展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等應用系統建設,提高商貿流通效率。建立廣東省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實現物流信息互通、數據共用、資源共享。在商業連鎖企業中推廣連鎖配送管理信息系統,通過統一的訂單管理、庫存管理、采購管理、運輸管理、財務管理,實現連鎖業的經營和管理一體化,提高連鎖銷售的規模和服務水平。鼓勵大型商業連鎖企業建立數據交換(EDI)系統、電子訂貨系統(EOS)、供應鏈管理系統和商業分析智能管理系統,推行網上數據傳送,利用互聯網與物流配送中心、上游供應商共享商品信息,實現業務協同,加快產業鏈延伸。加快推進批發市場信息網絡系統建設,實現網絡化的信息采集和發布,大力推行電子結算、電子拍賣,重點依托流通龍頭企業建立網上批發市場和網上商城,創新交易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促進批發市場的規?;l展。
?。ㄋ模┩七M信息技術在綠色生產中的應用。
重點在冶金、電力、建材等高耗能行業中推廣生產設備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生產精確度、工作效率和資源利用率;利用信息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實時監測和調控,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浪費。重點在冶金、電力、石化、建材、造紙等高污染行業利用信息技術改造生產工藝流程,減少污染物排放;建立環境監測、污染源監控等信息系統,及時預測、發現和排除環境保護設備及重大污染物排放的隱患,確保環境保護設備的可靠運行,提高監督管理的分析與評估能力。
(五)建設全省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
建設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促進我省企業的協同設計和產業升級,提高我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發揮我省制造業優勢,構建以工業設計為主題的產業鏈,提供網上協同設計、整合工業設計資源、促進國際交流和設計培訓服務的專有解決方案;建立標準設計圖庫,縮短設計時間;通過差異化設計,提升企業技術創新價值;建立分時租賃系統,降低中小企業使用設計軟件和仿真測試軟件的成本。在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間、企業與專業設計機構間、專業設計人員間形成經營、技術與工業設計相互協同機制,整合粵港澳乃至全球的工業設計資源、技術和人才,使我省企業擁有與國際大企業同樣的發展空間,可以共享大企業所特有的人才和資源,使我省企業具有與全球同步的產品設計能力和現代的合作交流手段。
(六)建設中小企業信息化創新服務平臺。
以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產業轉移園區為主體,按照政府扶持、市場導向、企業運作相結合的原則,整合行業協會、中介機構、信息服務商、行業專家等資源,構建中小企業信息化創新服務平臺。采用專業化、網絡化、平臺化的開放服務方式,以點帶面,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咨詢、產品研發、檢測和質量認證、技術支持以及教育培訓等服務。建設信息化創新服務中心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帶動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應用,提高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ㄆ撸┙ㄔO電子商務應用平臺。
充分發揮制造業大型骨干企業的帶動作用,以產業鏈為基礎,供應鏈為重點,整合上下游關聯企業的相關資源,實現企業與企業間業務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構建產業帶動的電子商務平臺,推動關聯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以商貿流通業中有一定基礎和經營規模的企業與連鎖批發市場為重點,建立電子商務平臺,推進電子商務應用。以產業集群、產業園區、專業市場和行業龍頭企業為依托,重點支持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網上開店、數字證書認證、在線支付和物流信息等服務,促進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提高商務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八)建設公共物流信息服務平臺。
以數字證書認證、信息交換、公共數據庫為基礎,以電子口岸與國際航運中心為核心應用,整合海關、稅務、工商、外經貿、檢驗檢疫等部門信息資源,通過連接公路、鐵路、港口、銀行和制造商、供應商、貨主、用戶等物流信息系統,構建廣東省公共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完善電子政務對進出口企業的服務,形成電子政務系統和電子商務系統的有機結合,提高政府監管服務水平,推進貨物通關便利化。以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推動專業物流服務平臺建設,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業務協調,提高物流和供應鏈運營管理水平。
?。ň牛┙o線射頻識別(RFID)公共技術支持中心。
以推進RFID應用,提高廣東省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水平為重點,采用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模式,建立RFID公共技術支持中心,重點提供物流和通關應用的軟硬件設備和業務應用系統的無線接口技術支持,以及數據格式轉換服務等;建設RFID技術應用軟硬件產品仿真測試系統,為設備生產商、軟件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技術應用產品測試與認證;開發和集成可擴展且能夠支持物流和通關相關業務應用的公共服務系統,實現RFID物流通關信息系統聯通應用,為企業的RFID技術應用提供咨詢、培訓、規劃、解決方案和管理維護等全程技術應用的支持服務。組織企業開展與RFID技術相關的標準研究和制訂,推動RFID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帶動我省RFID產業發展。
(十)構建企業信息化技術支撐體系。
建設和完善信息化系統的評測、認證、咨詢、監理體系。通過行業協會密切配合,推進企業的信息化業務流程技術標準、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標準、產品編碼和管理編碼標準等各類標準的建立與完善,制訂信息化系統實施建設和運行維護制度,逐步形成企業信息化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規范。加強政府引導,推進學校、社會培訓機構與企業互動,多渠道開展企業信息化技術人才培訓、繼續教育和在職培訓工作,進一步加強企業信息化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企業信息化建設,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形成推進企業信息化的工作合力。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對企業信息化工作的統籌協調,研究推進企業信息化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工作內容,制定支持企業信息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指導我省企業信息化的發展。
(二)加強政策扶持和資金引導。
制訂扶持、鼓勵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的相關政策。落實國家扶持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金融和政府采購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優化企業創新環境。繼續將企業信息化項目納入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的重點,發揮省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強共性技術應用平臺和重點企業信息化項目建設。加強企業信息化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將其列入省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項目實施攻關。
?。ㄈ┘訌娭攸c工程和示范項目建設。
大力抓好企業信息化重點工程和示范項目,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組織實施制造業、商貿流通業和省產業集群升級示范區的企業信息化示范工程,探索企業信息化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發展模式。在冶金、電力、石化、建材、造紙等行業,開展以信息技術促進循環經濟的試點。大力推進各類信息化服務示范平臺建設。企業信息化重點工程和示范項目由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協調、部署、推進和實施。對成效顯著、示范性強的企業信息化項目,由各級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獎勵。
(四)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積極性,全面推進企業信息化。大力扶持信息服務中介機構發展,建立和完善包括信息化咨詢、監理和人才培訓等信息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省電子行業協會、物流協會、機械行業協會、連鎖經營協會、食品行業協會等行業協會作用,帶動各行業企業信息化建設。積極發揮信息化專家在決策咨詢和服務指導等方面的作用。
?。ㄎ澹┘訌娦麄骱团嘤枴?/strong>
各級政府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企業信息化對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意義,及時總結、大力推廣企業信息化的先進經驗,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大力普及企業信息化知識,引導各行業企業轉變觀念,增強信息化意識,提高對企業信息化的認識水平和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