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粵府辦〔2007〕103號 |
━━━━━━━━━━━━━━━━━━━━━━━━━━━ |
轉發省農業廳關于推進現代標準農田建設意見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農業廳《關于推進現代標準農田建設的意見》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農業廳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三日
關于推進現代標準農田建設的意見省農業廳
為提高廣東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7〕1號)精神,結合廣東省實際,現就推進現代標準農田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現代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意義
廣東省耕地資源稀缺,人均耕地面積0.0267公頃,僅為全國人均耕地面積0.094公頃的28.4%,遠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劃定的0.0533公頃的警戒線。全省耕地普遍存在總量遞減、低產田面積大、抗災能力弱、農田生態惡化等問題。實施現代標準農田建設,對于緩解耕地資源緊張矛盾,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意義重大。各地要充分認識推進現代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性,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加快現代標準農田建設步伐,努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現代科技為支撐,以先進管理技術為手段,以提高農田抗災和綜合生產能力,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為目標,大力改善現代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礎,推動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統一規劃,協調運作。根據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將全省涉及農田基本建設的項目納入現代標準農田建設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統一標準,提高建設成效,避免重復投入。
2.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根據各地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和農田狀況,因地制宜地開展農田基本建設,重點發展特色農業,大力推進主要農產品優勢產業區建設。
3.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建立政府扶持、社會支持、農民參與的投入機制,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在現代標準農田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三)總體目標。從2007年至2010年,統籌整合用于土地開發整理的土地收益和現有一般預算安排的涉及農田基本建設的專項資金,建立“統一規劃、加強管理、各負其責、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農田基本建設資金投入和項目管理新機制,力爭實現每年整治農田8.333萬公頃,4年完成全省33.332萬公頃農田的整治目標,逐步把廣東省農田建設成“田塊方格化、灌溉硬底化、道路網絡化、管護責任屬地化、監督管理信息化”的現代標準農田,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耕地產出率和生產效益明顯提高。
三、建設要求
(一)現代標準農田。按照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建立和完善現代農田管護機制,使垌田、塅田、洋田、圍田等類農田達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機能進、物能運、土肥沃、產出高”的標準;丘陵山區坑田、坡地基本實現梯田化;一般耕地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后凈增耕地面積達到10%以上,基本農田整理后凈增耕地面積達到3%以上。具體建設標準由省農業廳會同省國土資源廳制訂實施。
(二)標準魚塘。辦理了水域灘涂養殖證的現有田間魚塘均列入農田基本建設范圍進行整治,重點實施清淤、挖深、固基以及電網、道路、排灌渠、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提高魚塘綜合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益。具體建設標準由省海洋漁業局商有關部門制訂實施。
四、保障措施
(一)科學制訂建設規劃。根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科學規劃全省現代標準農田建設,制訂總體規劃方案,統籌農田基本建設項目,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統籌規范項目管理。將涉及農田基本建設的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造中低產田、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土地開發整理、災毀農田墾復等項目以及“大禹杯”競賽活動涉及的農田綜合整治內容,全部納入現代標準農田建設范疇,實行統一協調管理,分部門組織實施。各級農業部門負責本地區內現代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協調管理,其他部門每年將本部門組織實施的已納入現代標準農田建設范疇的項目計劃抄送同級農業部門備案。
(三)建立多渠道投入機制。將現代標準農田建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各類專項資金,建立現代標準農田建設資金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認真落實土地出讓金、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用于基本農田建設等用途。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建設,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等經濟實體參與現代標準農田建設。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在現代標準農田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自愿參與現代標準農田建設,積極投工投勞。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協調。省直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認真組織項目實施。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從土地收益中安排資金用于國家級和省級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土地開發整理和災毀基本農田墾復等工作;省農業廳負責基本農田整治、市縣級基本農田示范區建設和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組織實施等工作;省海洋漁業局負責組織標準魚塘建設等工作。原有的從其他渠道安排資金的農田整治建設項目,繼續由原組織實施的部門負責。各級農業、發展改革、財政、國土資源、水利、海洋漁業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又好又快地推進現代標準農田建設。
(二)落實設施管護職責。各地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廣東省基本農田保護區管理條例》的規定,明確農田基礎設施管護主體、責任以及設施產權歸屬,落實各項管護措施。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農田基礎設施保護,積極探索新型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現代標準農田設施管護長效機制。
(三)建立管理監督機制。建立項目申報評估論證,工程預決算、招投標、監理以及竣工驗收等項目管理制度,推進項目建設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建立電子文檔資料(圖)庫和信息化管理系統,推進現代標準農田信息化管理進程。按照財政預算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制訂和完善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加強項目資金審計監督,提高投資建設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