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7-00120 分類: 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07-12-29
名稱: 轉發省財政廳關于繼續執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財政性措施意見的通知
文號: 粵府辦〔2007〕109號 發布日期: 2007-12-29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轉發省財政廳關于繼續執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財政性措施意見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7-12-29  瀏覽次數:-
粵府辦〔2007〕109號

━━━━━━━━━━━━━━━━━━━━━━━━━━━

 

轉發省財政廳關于繼續執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財政性措施意見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財政廳《關于繼續執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財政性措施的意見》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財政廳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省財政廳關于繼續執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財政性措施的意見


  廣東省自2004年起實施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財政性措施(以下稱激勵型財政機制)以來,縣域理財和發展觀念明顯轉變,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加快,財政增收成效顯著。為更好地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在總體框架不變的前提下,進一步改進與完善激勵型財政機制并從2008年起繼續執行,一定兩年不變。

  一、指導思想

  “確定基數,超增分成,掛鉤獎罰,鼓勵先進”的“三不減、三確定、三獎勵”激勵型財政機制總體不變,充分考慮市縣實際情況和省財政承受能力,適當調整構成綜合增長率三項指標的權重,適當提高基礎增長率,適當調整部分人均財力偏低縣的轉移支付基數,進一步調動縣級政府發展縣域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發展動力,更好地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財政增收,促進全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二、確保既得利益,繼續實行“三不減”

  (一)一般轉移支付基數不減。1996年廣東省實行分稅分成財政體制以來,省與市縣政府之間財權和事權按照財政體制劃分規定執行。省對縣級財政補助,原則上通過與財政體制配套的財政轉移支付方式規范進行。一般轉移支付基數不減,就是按照激勵型財政機制核定的省對市縣2007年一般轉移支付基數不減。其中,對人均財力偏低且一般轉移支付基數低于2000萬元的南澳縣、普寧市、汕頭市潮陽區和汕頭市潮南區,2007年轉移支付基數調增到2000萬元。

  (二)調資專項轉移支付補助不減。省對市縣轉移支付基數以外的調資專項轉移支付補助,繼續按現行政策執行。

  (三)省配套增設預算周轉金力度不減。繼續實行省幫助縣級財政增設預算周轉金的政策,保障縣級預算支出資金需要。在縣級財政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規定增設預算周轉金的基礎上,省財政按一定系數配套增設。省配套增設預算周轉金的范圍為粵東、粵西和粵北地區縣(市)及從化市,配套增設預算周轉金的縣(市)分檔及補助系數為:第一檔:16個扶貧開發重點縣,配套補助系數1∶2;第二檔:山區縣(不含16個扶貧開發重點縣),配套補助系數1∶1.5;第三檔:其他縣,配套補助系數1∶1。

  三、考核指標“三確定”

  (一)確定以市縣上年上劃省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非國有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以下簡稱“四稅”)等省與市共享收入為基數環比考核,作為省與市縣計算分成和獎勵返還的指標。

  (二)確定以上年省對市縣的轉移支付額為基數實行比例增長,按16個扶貧開發重點縣6.5%、其他市縣4.5%,作為計算省對市縣轉移支付穩步增長的基礎增長率。基礎增長率按環比計算。

  (三)確定以市縣上年各項收入完成數為基礎,按10%的綜合增長率(綜合增長率由三項指標構成:市縣上劃中央“兩稅”收入增長率權重為30%,上劃省“四稅”收入增長率權重為55%,一般預算收入增長率權重為15%),作為計算省對市縣轉移支付激勵補助的考核指標。

  四、建立確定基數、超增分成、掛鉤獎罰、鼓勵先進的財政激勵機制

  在確定基數考核指標的基礎上,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獎勵先進,鞭策后進,采取三項獎勵政策。

  (一)超增分成。

  對粵東、粵西和粵北地區縣(市)實行鼓勵收入增長的特殊獎勵政策。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則,對這些縣(市)執行省市共享收入增幅超全省或粵東、粵西和粵北地區平均水平的,省分成部分分檔次按超額累進給予返還獎勵的辦法,即上劃省“四稅”超平均增長率部分在20個百分點以內(含20%)的,按60%給予返還獎勵;在20-40個百分點之間(含40%)的,按70%給予返還獎勵;在40-60個百分點之間(含60%)的,按80%給予返還獎勵;在60個百分點以上的,給予100%返還獎勵。返還獎勵通過年終結算辦理。

  粵東、粵西和粵北地區市本級(含所屬區),執行對省市共享收入增幅超全省或粵東、粵西和粵北地區平均水平的,省分成部分給予返還獎勵的辦法,即上劃省“四稅”超過平均增長率的部分,通過年終結算給予40%返還獎勵。市本級應將省返還獎勵主要用于所屬區的經濟發展,具體辦法由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制訂。

  珠江三角洲地區各市繼續執行上劃省“四稅”超過全省平均增長率的部分,通過年終結算給予20%返還獎勵的辦法。

  (二)掛鉤獎罰。

  1.繼續實行新增轉移支付兌現與財政收入掛鉤獎罰。對粵東、粵西和粵北地區的市本級和所屬縣(市)及恩平市,分檔實行激勵性獎罰措施:

  (1)若市縣考核收入維持上年水平不下降,即綜合增長率大于或等于0,即可獲得穩步增長新增轉移支付。對16個扶貧開發重點縣在上年基礎上按基礎增長率6.5%增加新增轉移支付。對粵東、粵西和粵北地區的市本級和其他縣(市)按基礎增長率4.5%增加新增轉移支付。

  (2)若市縣考核收入低于上年水平,即綜合增長率小于0,扣減當年穩步增長轉移支付。綜合增長率每降1個百分點,相應扣減0.5個百分點轉移支付。但扣減后當年所得轉移支付總額不低于2007年基數。

  (3)若市縣綜合增長率為0,則所得激勵性新增轉移支付為0。如綜合增長率在10%以內的(含10%),市縣所得激勵性新增轉移支付按1∶0.6的系數確定,即綜合增長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可獲得0.6個百分點新增轉移支付。如市縣綜合增長率超過10%的,除得6個百分點新增轉移支付外,綜合增長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可另增加0.25個百分點新增轉移支付。

  市本級所得激勵性轉移支付,應主要用于保障區政權運轉。

  2.繼續對實現當年財政預算收支平衡的縣級實行分檔獎勵辦法,縣級檔次劃分和獎勵標準為:第一檔:16個扶貧開發重點縣,獎勵120萬元;第二檔:山區縣(不含16個扶貧開發重點縣),獎勵100萬元;第三檔:其他縣,獎勵80萬元。

  (三)鼓勵先進。

  為鼓勵縣域經濟發展快、財政任務完成好的縣級領導班子,對獲得上劃省“四稅”返還獎勵的縣級,由省財政按返還獎勵的50%給予獎勵,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省返還獎勵的具體分配辦法由縣級黨委、政府制訂,報上級財政部門批準后執行。

  五、附則

  (一)經國務院批準新成立的市轄區,從批準成立的第二年起,3年內保留縣的轉移支付待遇。

  (二)對上劃中央和省各項共享收入的考核按現行財政體制規定執行。

  (三)上述意見,從2008年1月1日起執行。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