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府辦[1999]21號
━━━━━━━━━━━━━━━━━━━━
轉發省高教廳關于進一步改革和發展
我省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的意見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省高教廳《關于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我省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的意見》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一日
關于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我省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的意見
省人民政府:
我省電視大學創辦二十年來,辦學網絡已覆蓋全省,為我省各地,特別是基層、農村培養了十多萬大專畢業生。電視大學已成為我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更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大學在“科教興粵”,建設教育強省和增創廣東經濟新優勢中的作用,現就我省廣播電視大學本世紀末至下世紀初改革和發展的有關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我省廣播電視大學教育到2003年改革與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我省廣播電視大學到2003年改革和發展的目標是:認真貫徹十五大精神,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貫徹落實廣東省第八次黨代會關于力爭建成教育強省的精神和原國家教委批轉的《關于廣播電視大學貫徹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意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等遠程教育先進科技手段,擴大辦學功能,建立以提高公民素質為主的多形式開放辦學模式,積極創造條件將廣播電視大學辦成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遠程教育的大眾化、終身教育的開放大學。
為實現上述目標,確定如下主要任務:
(一)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農村和邊遠地區,多層次、多規格、多功能、多形式辦學,建立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系統辦學機制和適應現代開放辦學模式的教學組織和管理的運行機制。加強系統網絡建設,完善省、市、縣三級辦學體制。力爭到2003年全省有90%以上的市縣電大向鄉鎮延伸或聯合辦學。
(二)積極發展大專學歷教育,努力開拓專科升本科教育,積極試辦高等職業教育。到2003年,大專學歷教育在校生達到16萬人。充分利用電大教育資源,穩步發展普通專科教育;專科升本科教育在開設專業和招生規模上均要有較大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專業達到5個以上;大力發展電視中專教育,積極參與初中后職業教育分流,到2003年,力爭90%以上的縣級電大均有電視中專教育,在校生達到4萬人,并建立依托電大又相對獨立的管理體制。
(三)加強同社會各界的溝通,積極開展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主的各種非學歷教育。爭取在培訓門類、層次和規模上有較大突破。
(四)建立和完善學生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到2003年,在市電大和有條件的縣電大建立起初具規模的適應遠程、多媒體進行個體化交互式教學的現代學習中心。
(五)加快教學和管理現代化進程,到2003年,實現全省電大系統內采用計算機網絡傳輸教學和管理信息,力爭各市電大和有條件的縣電大建立計算機校園網,并與省校校園網連通。爭取10—20門省管課程和中專課程實現網上教學和部分課程無紙化考試。
加強教材建設,提高多種媒體教材的設計和制作水平,開發一批適合廣東實際、體現多媒體、遠程教育特點的教學資源和CAI(計算機輔助教學)、CD—ROM課件或VCD。力爭到2003年,承擔中央電大部分共建課程,建成50門通用性強、適應面廣、便于開展遠程教學的省管課程和中專主干課程的多媒體配套教材。全省電大系統大部分課程采用電視、錄像、計算機多媒體、有線電視網、廣播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遠程教學。
(六)建立與開放辦學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積極推行單科教育和多科教育制度,到2003年,爭取有3—5個專業實行完全學分制。
二、我省廣播電視大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措施
為實現到2003年我省電大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目標和任務,采取如下措施:
(一)各級廣播電視大學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切實轉變教育觀念,銳意創新,圍繞到下世紀初把我省電大建成開放大學的目標,改革電大辦學模式及其管理體制。
(二)改革電大辦學體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等社會力量依法舉辦電大,形成以公辦為主,民辦、聯辦、民辦公助和公辦民助等多元化辦學格局,推動電大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同時,積極開展與境外學校的交流和合作辦學。
(三)深化教學改革,努力實施現代遠程教學模式,逐步實現教學現代化。
以“注冊視聽生”和“專科升本科”教育試點為突破口,逐步實現教學中心的轉移,實現從以教師和課堂為中心向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的教育觀念的轉變,建立和完善利用多種教學媒體的、適合成人個體化學習特點的現代遠程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和質量保證體系。
各級電大要加大視聽及試驗設備的投入,保證音像課的開出率,加快計算機實驗室、語言實驗室、視聽閱覽室、多媒體網絡教室以及用于學生答疑的語音信箱等現代教學設備的建設,迅速提高全省電大系統教學現代化水平。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現代化建設。要在充分利用好現有文字、音像教學媒體的同時,建立和疏通有線電視網絡、廣播授課渠道,形成天上衛星和地面有線電視網絡、計算機網絡相配合的閉合系統,實現電大系統遠程教育的雙向溝通。利用熱線電話、電子語音信箱、報刊及計算機網絡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聯系,指導學生學習。
省電大要盡快制定建設現代學習中心的實施方案,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建成若干個具有廣東特色的現代學習中心,為學生開放式的學習提供方便。
動員全省電大系統教師或校外兼職教師的力量,加強多媒體教學資源建設和網上教學資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有計劃地選擇一些課程,重點開發CAI課件、CD—ROM和VCD光盤以及網上教學、網上考試的課件。
(四)處理好開放辦學與質量控制的關系。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完善教學制度,強化考試機構建設,貫徹“寬進嚴出”方針。加強對教學各環節的監控、檢查和督導,健全教育評估和教學檢查制度。評選一批“信得過”考區,健全考務達標、巡考制度,強化考場責任制,嚴肅處理考試違紀行為,確保電大教育質量。
(五)省電大要抓緊校園網建設和軟件開發,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在教學、教務和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并采用適當的信息傳輸方式與市、縣電大建立地域網絡系統,實現全省電大系統資源共享和網絡化管理,為開展網上教育打下基礎。有步驟地抓好各種數據庫軟件的建設,實現現代化教學管理、無紙化辦公、教學資源檢索和共享。
(六)加強學科建設,調整專業結構,加快電大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步伐。在不斷充實、完善、提高現有理工、文經科專業的同時,根據廣東社會經濟發展和各地的實際,有計劃地改造、增設當前和今后各地急需的應用學科和工科,建設和開發一批新專業。為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要求,必須花大力氣調整和改革現行的電大教學計劃、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七)加強教師、管理和技術人員三支隊伍的建設。堅持專兼職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在職培訓、進修和引進等方式,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及學科水平,重點培養一批青年教學骨干和跨世紀學科帶頭人。采取切實措施,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既懂遠程教育理論又有學科水平的教師隊伍;努力建成一支既懂現代教育又有管理水平的管理隊伍和一支強有力的多媒體課件開發的教育技術隊伍。
(八)加快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步伐。積極探索與開放大學目標相適應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模式。調整不適應的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完善聘任制和崗位責任制,強化目標管理。建立和健全“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激勵機制,按照各級電大職能逐步建立精干、高效、協調的適應開放辦學的運行機制。
三、加強對電大的領導,改善辦學條件,解決實際問題
(一)為保證廣播電視大學的健康發展,各級政府要加強對電大的領導,把發展廣播電視大學教育作為實現經濟增長和實施“科教興粵”的戰略任務來抓。要堅持單科教育和多科教育制度,健全各級電大機構,并將其歸口到同級政府或同級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管理。
各級政府要切實增加對電大教育的投入。各級廣播電視大學的基本建設投資和辦學經費,以政府撥款為主,列入政府的財政預算,并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逐步增加。各級電大要通過各種途徑,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充實和改善辦學條件。電大收取學生的學費,用于發展本校的教育事業,任何組織和部門不得截留、提留和挪用。
(二)各地在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調整教育結構,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電大開放教育的特色優勢和網絡系統的獨立性、完整性,對各級電大的合并或共建,要報請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
(三)加強各級電大領導班子建設,配備具有較高政治業務素質、專業知識、管理能力、熟悉高等教育規律和法律規章,熟悉教學業務的本科或中級以上職稱人員組成的結構合理的領導班子。
(四)采取措施落實廣播電視大學教職工的待遇。廣播電視大學教職工的生活補貼可參照省屬或市屬高等學校教職工的發放標準,所增加的經費由學校在年度預算安排的經費中調劑解決。根據電大師生異地、教學分離的遠程教學和多媒體教學資源開發的特點,制定我省廣播電視大學教師職稱評審補充規定,解決電大系統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審問題。
以上意見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貫徹執行。
廣東省高等教育廳
一九九九年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