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府辦[1999]87號
━━━━━━━━━━━━━━━━━━━
轉發省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委員會
關于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工作意見的通知
各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省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工作的意見》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各地要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工作,積極創造條件,更加廣泛、更加豐富多彩地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占領業余文化體育陣地,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身體素質。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一九九九年九月八日
關于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工作的意見
省人民政府:
實施全民健身計劃,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是直接關系到全省7000萬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大事。為了全面貫徹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全省范圍內更廣泛、更豐富多彩地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現就進一步加強我省全民健身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加強對全民健身工作的領導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工作,并當作加強兩個文明建設,關心群眾身心健康,提高國民素質的大事來抓,要建立和健全各級“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委員會”,對全民健身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要切實保證全民健身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財力、物力,并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全民健身經費的投入。要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將體育彩票公益金按比例投放到全民健身工作中去,充分發揮體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益作用。
要大力發展群眾性體育組織和各項體育協會,推動各地、各單位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各級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對體育社團組織要加強指導和監督,引導他們向健康的軌道發展。要建立健全群眾體育社團組織申報、審批和管理制度,對搞封建迷信活動的非法組織要堅決取締。
二、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全民健身意識
加強宣傳,不斷增強全民健身意識,是推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重要環節。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深入發動,廣泛動員,大造聲勢,為全民健身活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要有計劃地舉辦“全民健身宣傳日”、“全民健身活動月”、“體育節”等活動,編寫指導群眾科學健身的圖片資料、電化教育宣傳片,出版各種體育宣傳畫冊,組織專家學者開設全民健身科學講座,普及科學健身知識。要堅決反對和打擊以全民健身活動為借口而進行的各種封建迷信活動。宣傳、新聞單位要把全民健身活動的宣傳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開辟全民健身專欄,組織全民健身典型采訪和系列報道,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使全民健身家喻戶曉、人人參與,不斷增加我省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
三、進一步采取措施,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
全民健身活動要從實際出發,堅持業余、自愿、小型多樣和科學文明的原則,把全民健身活動同旅游、文化活動相結合,突出群眾性、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和科學性,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真正落實到最基層。
(一)切實抓好學校體育。學校體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礎和重點。各級各類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積極開展學校群眾性體育活動和校運動隊的課余訓練,以推動學校體育的全面發展。要切實解決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體育師資、經費、場地和器材不足等實際問題,為學校體育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和良好的環境。各級體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業務指導,切實抓好課余體育訓練工作,辦好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努力為國家培養和輸送更多的優秀體育后備人才。
(二)認真抓好城市社區體育。當前,要以爭創體育先進社區為突破口,推動城市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要建立和完善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的體育組織機構,提倡建身邊的場地,抓身邊的組織,開展身邊的活動,進一步豐富和活躍社區體育活動。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要從實際出發,積極為廣大干部職工創造體育健身環境和條件,積極開展各種群眾性體育活動。
(三)大力發展農村體育。農村人口眾多,積極發展農村體育對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具有重大意義。要以爭創全國、全省體育先進縣(市、區)和體育先進鄉鎮為動力,把農村體育工作推上新臺階。要結合我省農村特點,發揮村民委員會和基層群眾體育組織的作用,積極開展龍舟、舞龍、舞獅、武術、足球、籃球、排球等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珠江三角洲地區和經濟特區應加快發展農村體育的步伐,在全省起帶頭和示范作用。到本世紀末,全省要努力完成46個全國體育先進縣(市、區)和55個省體育先進縣(市、區)的創先目標。
四、進一步加快全民健身體育場館建設,不斷滿足群眾健身的需要
各地要按照《廣東省體育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將城市公共體育場館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逐步增加數量,提高質量,有條件的地方應積極創建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或基地,城市居民小區體育設施建設要與小區總體規劃相配套,與教育、文化、衛生等設施相配套。要結合老城區改造和小城鎮建設,開辟體育公園、群眾體育鍛煉園地、兒童體育樂園等。鼓勵單位、團體、個人興辦健身俱樂部、健身館等。
要建立健全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制度。公共體育設施應最大限度地向社會開放,提高使用率,并盡可能降低收費標準,對學生和老年人、殘疾人要實行免費或優惠辦法。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體育場館也應逐步向社會開放,提高場館的使用率,為群眾健身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五、進一步推行成年人體質測定制度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制度,努力提高全民健身的科技含量
各地要積極推行《中國成年人體質測定標準》 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等級制度》,建立健全體質測試網點,建立和完善省、市全民體質監測與評價體系,積極在全省城鄉廣泛開展體質測定工作,定期向社會公布全民健身的測試和評估結果。要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和管理工作,增設群眾體育技術指導站,爭取到本世紀末,培訓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萬名,每個鄉鎮至少要有兩名以上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設立全民健身活動指導站、輔導站,必須經當地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在全民健身指導站、輔導站授課必須持有當地體育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上崗證。各地要積極為社會體育指導員持證上崗創造條件,并加強管理和監督檢查。
體育科研機構要加快研制適合不同體質、不同人群的“運動處方”,編寫一批高質量的全民健身指導書籍,加快科研成果向群眾體育健身實踐的轉化,加強對群眾健身的科學指導。
以上意見,如無不妥,請批轉各地各單位貫徹執行。
廣東省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委員會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