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0-00142 分類: 農業、林業、水利、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00-12-07
名稱: 印發廣東省安置三峽庫區外遷農村移民實施方案的通知
文號: 粵府辦〔2000〕123號 發布日期: 2000-12-07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印發廣東省安置三峽庫區外遷農村移民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0-12-07  瀏覽次數:-
粵府辦[2000]123號

━━━━━━━━━━━━━━━━━━━

 

印發廣東省安置三峽庫區外遷農村移民實施方案的通知

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廣東省安置三峽庫區外遷農村移民實施方案》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 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安排我省接收安置三峽庫區農村外遷移民7000人,今年在惠州市 博羅縣試點,已安置606人,尚約有6400人需在明、后兩年接收安置。省 人民政府決定,2001年,由肇慶市的四會市、高要市和佛山市的三水市各接 收安置1200人。2002年,由佛山市的高明市接收安置1000人,江門 市的鶴山市接收安置900人,惠州市的惠陽市接收安置900人。各有關市人 民政府要把接收安置三峽庫區移民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切實加強領 導,做好規劃,精心組織安排,確保完成移民接收安置任務。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二○○○年十二月七日

廣東省安置三峽庫區外遷農村移民實施方案

  三峽庫區移民安置工作,是三峽工程建設成敗的關鍵。黨中央、國務院十分 重視這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對三峽庫區農村移民,采取多種方式安 置,加大外遷安置力度,決定由全國11個省(市)接收安置三峽庫區7萬名外 遷農村移民。其中我省需接收安置7000人,要求在2002年底前完成。為 做好三峽庫區外遷農村移民安置工作,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安置三峽庫區外遷農村移民,要發揚社會主義大協作精神,從講政治、顧大 局的高度來認識做好接收安置工作的重要性,把這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 務來抓。按照國辦發〔1999〕99號文的要求,堅持開發性接收安置移民的 方針,以大農業安置為主,在保證移民有一份土地的基礎上,根據各地的實際情 況,采取農、林、牧、副、漁及二、三產業相結合的方法, 實現外遷農村移民 “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   二、安置原則   (一)堅持以土為本、以農為本的安置原則,以農業安置為主,保證移民到 安置地后承包的耕地、自留地、宅基地不低于當地農民的平均水平、耕地質量不 低于當地村民承包耕地的質量水平,并應有相應的水利配套設施。   (二)堅持開發性安置移民的方針,要因地制宜,農、林、牧、副、漁并舉, 鼓勵移民大力發展二、三產業,使移民能增加收入,為逐步致富創造條件。   (三)堅持相對集中、分散安置的原則,接收縣(市)選擇若干個鎮作為安 置地,鎮再選擇若干個村作為安置點,將移民分散安置到各個點,以利于土地調 整和移民融入當地社會。   (四)堅持全省統一規劃、統一安排、統一標準的原則,各縣市不得隨意接 收計劃外的三峽移民,不要擅自提高安置標準和優惠條件,以防止移民產生攀比 心理,造成不穩定。   (五)堅持接收安置任務、費用雙包干的原則,安置任務下達后,根據安置 人數計算的國家補償費用和省核定的資金補貼實行雙包干,由接收縣(市)負責 落實。   (六)要選擇自然條件較好、土地相對較充裕、領導班子較強、民風較好的 縣(市)作為外遷移民的安置地,安置點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及學校、醫院、 商業等公共設施應較為完善,安置點距離集鎮不應太遠,以方便移民生產、生活、 交通、子女上學、就醫等。   (七)安置工作要做到“三個一”,即每戶移民有一份耕地,一棟房子,盡 量解決一個人外出務工。   三、任務分配   國務院安排我省接收安置三峽庫區外遷農村移民7000人。今年在惠州市 博羅縣試點已完成606人的安置工作,尚余約6400人需在明、后兩年安置 完畢。2001年接收安置三峽庫區外遷農村移民任務3600人,分配如下: 肇慶市的四會市1200人、高要市1200人,佛山市的三水市1200人。 2002年安置任務為2800人,分配如下:惠陽市900人,鶴山市900 人,高明市1000人。2001年接收安置移民的市人民政府要在2001年 1月份前做好接收安置三峽庫區外遷農村移民規劃方案,并上報省人民政府,由 省人民政府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訂安置協議,有關遷入地市人民政府與遷出縣人 民政府簽訂安置協議。   四、方式標準   (一)安置方式。   采取集中安排到鄉鎮,分散安置到村、組的分散安置方式,即:安置市選擇 6—7個鎮,每個鎮選擇3—5個點、每個點安置10戶,人數約40人左右, 以利于調整土地和移民融入當地社會。   (二)安置標準。   1、生產安置方面:安排給移民承包的耕地、自留地不低于當地農民的平均 水平,有條件的市可適當考慮部分山地。   2、生活安置方面:人均宅基地30平方米,人均建房面積20平方米,采 用混合結構、二層基礎、鋁合金窗(加鐵防盜網)、外墻貼馬賽克。住房按每平 方米480元造價建設。各安置點要適當余留移民養豬的用地。   五、時間安排   接收安置三峽庫區外遷農村移民的縣(市),要建立專門工作機構,在今年 底前做好接收安置三峽庫區外遷農村移民方案,要確定接收移民的鄉、鎮、村、 組;確定安置點的戶數、人數。今年12月底前與巫山縣進行銜接。2001年 2月底前,完成土地調整和青苗補償等工作。3月份開始籌建移民房屋,7月底 前完成房屋建設和交通道路、供電、供水等配套工程,8月底前完成接收安置任 務。2002年接收安置移民的市,工作進度和程序要求基本參照2001年的 安排。   六、安置經費   (一)土地補償費:移民生產用地按不低于遷入地農民的平均水平安排,宅 基地每人按30平方米安排,耕地和宅基地每畝約按2萬元安排。   (二)建房費:住房面積按人均20平方米安排,按每平方米480元建設, 移民個人每平方米負擔250元,不足部分由國家和省補貼。   (三)道路、平整場地等建設費(包括橋梁、涵閘等),每個點安排10萬 元。   (四)供電設施建設費(包括電力增容費每千瓦200元,電桿及架設人工 費等),每個點安排5萬元。   (五)供水設施建設費,按每個點安排5萬元。   上述經費,主要由國家下撥的移民經費和省補貼資金組成,根據接收安置任 務確定,包干使用。   在移民入住后,以省政府名義一次性發給移民生活慰問金每人300元,所 需經費由省財政安排。   七、組織管理   (一)切實加強領導,建立工作機構。   移民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復雜工作,而且安置工作的時間緊, 任務重。省由省計委負責統一組織、協調,各安置縣、市必須加強領導,成立專 門工作機構,指定一名副市長(副縣長)負責接收安置三峽庫區外遷農村移民的 工作,層層建立領導責任制,切實把安置工作做好。   (二)加強宣傳教育,做好政治思想工作。   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講清安置政策和配套措施,強調移民要自力更生、勤 勞致富。同時也要對接收地的居民做好思想工作,防止排外傾向,保證移民遷得 進、穩得住。   (三)積極扶持移民,幫助移民安居樂業。   國務院和省政府制定的安置補償和安置扶持政策,必須認真落實,積極扶持 移民發展生產、勞動致富,使移民能盡快恢復生產和逐步致富。   (四)嚴格移民安置資金的使用,加強移民安置資金的管理。   移民安置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能隨意挪用、截留、貪污。 各級移民部門必須專戶儲存,加強移民資金的管理,加大審計監督力度,確保移 民資金不出任何問題。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