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02-00043 分類: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02-01-28
名稱: 轉發省監察廳、建設廳、國土資源廳關于對全省有形建筑市場和有形土地市場開展執法檢查情況通報的通知
文號: 粵府辦〔2002〕5號 發布日期: 2002-01-28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轉發省監察廳、建設廳、國土資源廳關于對全省有形建筑市場和有形土地市場開展執法檢查情況通報的通知

發布日期:2002-01-28  瀏覽次數:-
粵府辦〔2002〕5號

━━━━━━━━━━━━━━━━━━━

 

轉發省監察廳、建設廳、國土資源廳關于對全省有形建筑市場
和有形土地市場開展執法檢查情況通報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順德市人民政府,省府直屬有關單位:   根據省人民政府領導意見,現將省監察廳、建設廳、國土資源廳《關于對全 省有形建筑市場和有形土地市場開展執法檢查的情況通報》轉發給你們。請結合 實際,認真研究措施,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規、規章,進一步規范有形建筑市場 和有形土地市場的運作。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二年一月二十八日
關于對全省有形建筑市場和有形土地市場開展執法檢查的情況通報 省監察廳 省建設廳 省國土資源廳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根據省委、省政府領導的指示,今年第三季度,省監察廳、建設廳和國土資 源廳在全省范圍內組織對有形建筑市場和有形土地市場進行執法檢查。8月上旬, 三部門聯合派出6個檢查組,對廣州、深圳、珠海等14個地級以上市和16個 縣的兩個有形市場進行了重點檢查。現將檢查的情況通報如下:   一、我省建筑和土地兩個有形市場建設的基本情況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我省建筑、土地市場建設,要求建設工程必須按規定 招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必須按規定公開招標、拍賣。這是改革政府審批 制度,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一項重大舉措。1998年11 月和1999年8月,省政府先后發出文件,指示各地建立有形建筑市場和有形 土地市場。這次在全省開展兩個有形市場的執法檢查,是落實省委、省政府主要 負責同志多次重要批示,加強市場運作監管的一次全面執法檢查活動。從檢查的 總體情況看,我省兩個有形市場的建設,主流是好的,各地普遍建立了市場交易 服務機構,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規章制度,絕大部分建設工程和經營性土地使用 權出讓已進場公開交易,市場運作基本規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建設部、國土資源部、監察部有關檢查組也對我省兩個有形市場建設工作給予充 分肯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普遍建立了交易機構,有形市場健康發展。全省各級黨委、政府把兩 個有形市場的建設作為轉變政府職能,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 重大舉措來抓,形成了黨委重視,政府主抓,紀檢監察部門協調督促,行政主管 部門具體負責的工作局面。目前,全省已建立95個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和112 個土地交易機構。其中,省建設工程交易中心,廣州、深圳、珠海市的建設工程 交易中心和土地交易機構的建設標準起點較高。江門市把建筑、國土、房產等有 形市場集中場地管理,建立一個標準高、功能多、設施好的“三場合一”的有形 市場;廣州市撤銷了老城區的工程交易機構,將全市建設工程招投標集中在市交 易中心進行。廣泛應用計算機管理,基本建立本級交易中心網站和本地區施工企 業庫,通過網站發布招標項目、行業法規、建筑科技、建設商情等信息,有的市 還實現了網上報名、投標和答疑。廣州、深圳、東莞、江門等市配置了大型電腦 顯示屏。深圳土地房產交易中心開發了“土地交易管理系統”,配備現代化信息 發布設備及自助查詢系統,通過國際互聯網發布土地供求信息。各地都建立了一 支業務水平較高、專業門類較齊全的評標專家隊伍,其中廣州工程交易中心的專 家庫有1270人,深圳工程交易中心有1100人,省和珠海的工程交易中心 有500多人。全省持有土地拍賣主持人資格證的有270人。   (二)健全配套規章制度,市場運作基本規范。一是制定了市場管理和運作 的規章制度、規范性操作文件范本以及運作審批表格。廣州、深圳、珠海、惠州 等市編制了《建設工程交易中心管理工作手冊》,使招投標工作管理逐步實現制 度化和規范化。有的市還探索建立區域專家庫和專家異地評標辦法制度。深圳、 東莞、順德等市政府制定了有形土地市場管理規定或土地交易管理規定。各地交 易機構都注重管理制度建設,加強內部監督。二是不斷探索改進操作方法,以確 保工程招投標和土地使用權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順德市推行綜合評分與合 理低價中標方法,較好地體現了招投標工作的“三公”和“擇優”原則,得到廣 大施工企業和管理部門的認同。大部分市已按省的要求,將監管機構與服務機構 分離。公務員身份的專家已退出專家庫。從去年起,全省停止了樣板工程獎勵施 工的做法。珠海、佛山、南海等市改革土地交易方法,規定在開標前半小時內投 標,并當場開標、評標,提高了土地交易的保密性和公開性。深圳市作出規定, 采用公開掛牌交易方式出讓土地,公開最低交易價及相關條件,公告期不得少于 30日,以保證交易的公平合理性。廣州市率先開發計算機輔助工程招投標管理 系統,通過計算機確定投標資格,“擇優”原則得到進一步落實。三是發展了一 批適應市場需要的招標代理機構。全省現有32家甲級、58家乙級招標代理機 構。廣州、順德等市有85%以上的招標項目委托代理招標,提高了業主招標水 平。深圳市要求凡采用招標、拍賣交易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的委托人,在委托交 易中心進行公開交易時,應設立招標或拍賣委員會,從而保證招標、拍賣的合法 性、科學性和透明度。   (三)搞好協調,加強監督,確保市場規范運作。3年來,全省紀檢監察機 關把對有形市場的監督列為首項執法監察任務。一方面督促主管部門履行工作職 能,制訂規章制度,加強市場管理。另一方面,組織協調主管部門,聯合開展執 法檢查,及時糾正問題,確保市場規范運作。省紀委、省監察廳專門制定了紀律 條規,明確工程招投標工作的紀律要求。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派出人員進駐交 易中心,會同主管部門加強對招標投標活動現場監察,及時糾正違規行為,確保 “三公、擇優”原則落實。同時,切實加強對招投標活動的場外監督,糾正一批 規避招標項目。如省紀委、省監察廳及時糾正了某市干警住宅小區和某集團公司 建設工程不進場公開招投標的問題。江門等市堅持對招標投標后的在建工程進行 跟蹤檢查,防止工程轉包和違法分包行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嚴肅 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其中比較典型的有:省建設工程 交易中心個別工作人員在招投標中嚴重違紀違法案、省交通廳和省高速公路公司 等單位多名領導干部在高速公路建設中嚴重違紀違法案、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副局 長鄧某等人在建設工程項目中收受賄賂案、順德市容桂鎮興建“花溪公園”工程 不按規定招投標案、潮陽市谷饒鎮黨委書記鄭某利用職權插手建筑工程案、嘉應 教育學院領導在宿舍樓工程結算中違規追加工程款并從中受賄案等。   二、建立有形市場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推動了政府職能的轉變。通過建立有形建筑市場和有形土地市場,取 消建設工程項目和經營性土地交易的行政審批,有力地促使政府轉變職能,使政 府的職能真正轉變到制定政策、實施監督和提供公共服務上來。扭轉了過去政府 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管理職能嚴重錯位的局面,也使領導干部從繁 雜的審批事務中解脫出來。   (二)推動了社會資源配置市場化和廉政建設。建立有形市場以來,全省應 實行招標的新開工程項目7571項,絕大部分進場招投標,工程總造價達776 億元;土地使用權進場轉讓43103項,合同金額63.6億元。“要工程, 找市場”、“想用地,找市場”的觀念正逐步形成。這就從根本上杜絕了“首長 工程”、“條子工程”和“人情地”、“關系地”帶來的種種弊端,從源頭上遏 制了建設工程和土地批租領域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推動了廉政建設,使工程交 易和土地使用權出讓逐步從分散、隱蔽、無序,走向集中、公開、有序,初步形 成了公開、公平、公正競爭的市場機制。領導干部插手建設工程、土地批租的現 象明顯減少,發生在建筑工程和土地批租領域的違紀違法案件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群眾反映領導干部以工程、土地謀私的信訪舉報也大大減少。   (三)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建立有形建筑市場,推動了文明施工,工程 造價明顯降低,工程質量總體水平明顯提高。據統計,一般房屋建筑工程造價平 均降低幅度為5—10%,市政工程造價平均降低幅度為10—20%。如九運 會主場館附屬工程等建設項目中標價為3.85億元,比標底價減少3600萬 元;東深供水改造工程土建項目概算為20多億元,中標價下降了3億多元,下 浮近15%。1999年全省工程優良率為25.5%,2000年達26. 55%,涌現了一大批省優良樣板工程和國家魯班獎工程。通過公開招標、拍賣 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真實地反映了土地價值,為政府和權屬人帶來更合理的土 地收益。進場公開交易的土地使用權成交價平均比底價高出約20%,有的甚至 高出幾倍。江門市去年拍賣的地塊,出讓底價為1150萬元,成交價為2685 萬元,高出底價1.3倍,為政府增收1535萬元;南海市工商行轉讓一住宅 用地,原與買主初步商定價格為2792萬元,但進入交易中心后以3759.9 萬元成交,增加了968萬元的收入,也為國家增加了稅收。通過集中交易,集 市效應顯著,為盤活土地存量,活躍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有形市場的運作,真正體現了公開、公平、 公正的市場游戲規則,為開發商、建筑商包括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提供了平等參 與競爭的機會,被人們譽為“陽光下的交易”,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受到社 會各界的普遍歡迎。有形市場實行集中交易,“一條龍”服務,過去要跑幾個部 門才能辦成的事情,現在只須在一個地方就能辦好,減少了辦事環節,提高了辦 事效率,深受群眾擁護。   三、有形市場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一些部門和人員在思想認識上仍有差距。建立有形市場,是體制上的 一種創新,也是利益格局的重大調整。一些單位和個人,甚至一些政府部門對建 立有形市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認為是部門爭權,工作不予支持。有的 部門和行業對法律法規理解有偏差,對政府建立有形市場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工 作不予配合,因而影響有形建筑和有形土地市場更好地運作。   (二)違反規定不進場交易的現象依然存在。一是部分應進場公開招標投標 的建設項目,常以“保密工程”、“外商、私人控股工程”和“搶時間”、“搶 修”為由搞直接發包或搞邀請招標。有些地方公路、電力、電訊、市政園林等專 業工程以及工程的勘察、設計、監理、設備供應,市政設施的供水、供電工程等 還沒有全部進場招投標。少數中央和省駐市縣單位的工程沒有進省或當地工程交 易中心招投標。部分市縣建設部門對帶資、墊資承攬工程采取縱容、支持態度。 二是經判決、裁決需拍賣、變賣用于清償債務的“官司地”基本未進入有形土地 市場公開交易,存在著低價賤賣土地、法律禁止流轉的土地被拍賣等現象,不僅 損害當事人的利益,也造成國有土地資產的流失。三是有的地方政府以城市改造 開發,或以償還市政建設工程款為名,繼續采用協議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 有的地方還存在非法的隱形土地交易,炒買炒賣土地和偷逃土地稅費現象嚴重。   (三)市場運作還不夠規范。一是有的交易服務機構隨意改變工作程序,發 布信息的時間短、范圍小,使用的工作程序文件、文本過于簡單,內容不全,管 理技術水平普遍較低。個別地方仍以二次搖珠為主要定標方式,無法體現“擇優” 的原則。二是個別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便,違規操作,違紀違法。三是對非法的 隱形土地交易和建設工程違法分包轉包現象,有些地方的主管部門監管不到位, 查處不力。四是一些地方的規定、文件與國家法律和省的政策法規相違背。如某 區以搞活市場經濟為由,將準予直接發包的工程規模提高到合同估算價300萬 元以下,違反國家和省的規定。   (四)法規建設工作滯后。特別是《招標投標法》的配套實施辦法和有形土 地市場的管理規定至今未出臺,直接影響到我省有形建筑市場和有形土地市場的 發展。   四、關于加強有形市場建設工作的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對建立有形市場重要意義的認識。各級黨委、政府要從貫 徹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 度,充分認識建立有形市場對轉變政府職能、密切黨群關系、加強廉政建設和從 源頭上治理腐敗中的積極作用,一如既往地重視和支持有形市場的建設,推動有 形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服從大局,搞好協調,共同維護市場秩序。一是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 職能作用,及時研究解決我省有形市場運作中急待解決的一些問題。要做到政事 分離,督促交易服務機構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嚴格工作程序,堵塞漏洞,提高 服務水平。二是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從大局出發,緊密配合,共同營造我省良 好的市場環境。中央和省的“條條管理”單位的建設工程,電力、電訊、市政、 園林、水電、消防等專業工程以及工程的勘察、設計、監理、設備供應等項目, 都必須按國家《招標投標法》和《廣東省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管理條例》的規定, 進場招投標。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門要嚴禁土地場外交易和隱形交易。對不按規定 進場交易的,不發給土地使用證,不予辦理土地變更手續;紀檢監察機關要追究 有關責任人的紀律責任。   (三)強化監管,堅決查處違紀違法行為。有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工程交易 中心、土地交易中心員工隊伍的教育和管理,抓好思想作風建設,防止“變多家 腐敗為一家腐敗”。要繼續加強建設工程和土地交易活動的執法監督。省紀委、 省監察廳重申:對規避招標、假招標行為,對非法的隱形土地交易和偷逃土地稅 費行為,以及領導干部插手建設工程和土地使用權出讓的行為,一經發現,嚴肅 查處。要嚴格基建程序和項目經理管理制度,加強對中標后的工程管理和跟蹤監 督。加大處罰力度,杜絕違法分包、轉包,虛大工程造價和偷工減料等行為。   (四)抓緊制訂有關地方性法規,規范市場運作。建議各有關部門搞好協調, 盡快出臺我省貫徹國家《招標投標法》的實施辦法和《廣東省土地使用權交易市 場管理暫行規定》,研究制訂符合我省實際的規范性文件,進一步規范有形建筑 市場和有形土地市場的運作。   (五)總結經驗,改進工作,精心培育有形市場。廣東要應對入世挑戰,增 創新優勢,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有形市場建設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的要求,不斷總結,不斷提高。建議主管部門認真回顧這幾年的工作,總結 推廣一些運作成熟、管理規范和有利于市場發展的成功經驗,改變那些不能體現 “三公、擇優”原則的做法,積極推廣使用信息技術,促使有形市場更加規范, 更加完善。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