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公安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
2003年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
?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
現將公安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2003年預防道路交
通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公通字[2003]44號,以下簡稱《方案》)
轉發給你們,結合我省的實際,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見,請一并貫徹
執行。
一、高度重視,切實整治。今年以來,我省連續發生了始興“2·10”、
饒平“4·28”、東源“6·6”三宗特大交通事故,造成多人傷亡,給人民
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損害。這些慘痛的事故說明,當前我省道路交通安
全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交通安全隱患仍然存在,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務必高度重
視,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出發,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各
負其責、綜合治理”的原則,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切實抓好道路交通安全排查
和整治工作。尤其是發生過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市、縣,要嚴格按照《方案》要
求和省的有關規定,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強化工作措施,落實工作責任,限期完
成整治任務。
二、抓好危險路段和事故多發路段的排查治理。各地要按照《方案》要求,
近期組織一次對山區、林場、農場、耕作集中地、農副產品交易集散地以及所有
臨江、臨水、臨崖等道路的交通安全隱患作全面排查工作。要重點排查新建、新
改造的河邊、江邊和水庫邊的道路,通過設置減速帶、增加警示標志、增設或加
固防護墩(欄、墻)、改造拓寬等措施,及時排除安全隱患。各地要在2003
年8月底前將排查情況、12月1日前將治理情況報省公安廳和省安全生產監督
管理局,由兩部門匯總后報省政府。
三、大力整治交通違章問題。各地要以整治客運車輛、非客運車輛載客為重
點,嚴厲查處無牌無證、報廢、非法改裝改型客運車輛載客,農用車、拖拉機載
客和客運車輛超載、超速、違章超車、疲勞駕駛等嚴重違章行為。要扎實抓好摩
托車專項整治,努力減少因摩托車違章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公安機關要切實落實
勤務制度,強化路面巡邏監控,及時發現和查處嚴重交通違章行為,維護良好的
道路交通秩序。
四、嚴格執行安全設施“三同時”規定。新建、改建、擴建道路工程建設項
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道路的業主
及其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道路配套安全設施的日常檢查、維護、保養工作,切實消
除路面事故隱患。
五、加強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管理。 各地要認真督促交通運輸企業嚴格執行
《安全生產法》,按照國家和省的要求組織開展安全生產狀況評估工作,建立健
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加大安全生產的有效投入和事故隱患的
整改力度,確保營運車輛技術狀況、從業人員安全培訓教育等符合有關規定。
省公安廳、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要加強對各地開展道路交通安全排查和整治
工作的監督、指導工作,按照《方案》要求,落實各項工作任務,抓好重點地區
整治工作,有效遏制我省交通事故的發生。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三年八月二十日
關于印發《2003年預防道路交通
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
公通字[2003]4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指示精神,切
實加強道路交通事故的預防工作,維護良好的交通安全秩序,預防和減少道路交
通事故,經國務院同意,現將公安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制定的《2003
年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二○○三年六月四日
2003年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
公安部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2003年5月27日)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指示,切實加
強道路交通事故的預防工作,維護良好的交通安全秩序,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
故,現就2003年預防道路交通事故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預防為
主、防治結合、各負其責、綜合治理”的原則,有效發揮政府負責、相關部門各
司其職、社會各方面聯合行動的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新機制的作用,加強安全
生產源頭管理,廣泛開展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規宣傳,依法嚴厲整治突出違章行為,
大力加強基礎工作,提高科技水平,狠抓預防工作措施的落實,創造安全暢通的
道路交通環境。
二、目標和任務
(一)總體目標。
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增加幅度穩中有降,其中2002年度交通事故
死亡超過5000人,死亡人數增幅超過10%和萬車死亡率超過20的省(自
治區)要明顯降低死亡人數;全國各地區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同比
減少,杜絕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新機制
顯著加強;國、省道交通事故多發點段和安全隱患點段得到有效治理;機動車超
速行駛、強行超車、駕駛員疲勞駕駛、駕乘摩托車不戴頭盔等突出交通違章行為
得到有效遏制;初步建立以“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社區”、“交通安全學
校”為載體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網絡。
(二)具體任務。
1.事故多發點段和安全隱患點段治理。到2003年底,對排查出的事故
多發點段和安全隱患點段,東部地區應完成治理90%,中部地區應完成治理70%,
西部地區應完成治理50%。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排查結果于2003年9月
底以前、治理結果于2003年12月15日前報公安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
理局備案。
2.建立交通事故緊急搶救聯動機制。到2003年底,東部地區縣級公安
機關交警大隊(包括高速公路交警大隊)應全部與急救中心(站)或衛生行政部
門指定的醫院建立交通事故緊急搶救聯動機制,中部地區應達到90%,西部地
區應達到70%。
3.依法整治突出違章。到2003年底,創建“平安大道”二等管理水平
以上公路路段交通秩序有明顯改觀,嚴重違章發生率不超過10%,其他國、省
道嚴重違章發生率不超過30%。到2003年底,省會城市駕乘摩托車戴頭盔、
不違章載人率要達到100%,省會城市郊區和其他城市達到95%以上,主干
公路達到80%以上。
4.公路電子監控系統建設。到2003年底,東部地區在省(直轄市)際
公路交界處以及重要路口、路段全部建成電子監控系統;西部地區選擇在1至2
個地(市)之間公路交界處建立電子監控系統;中部地區在省(直轄市)際公路
交界處50%以上的地方建立電子監控系統。東部地區和其他有條件的省要選擇
有條件的公路作為試點,實現路段聯網監控。
5.危險路段改造。到2003年底,群死群傷特大事故多發的西部地區要
完成對發生過特大事故的特別危險路段的工程改造。
6.機動車檢驗。到2003年底,各地大、中型客車檢驗率要達到100%,
其他汽車檢驗率要達到8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開展以事故多發點段和安全隱患點段為重點的道路交通秩序整治,進
一步建立交通事故緊急搶救聯動機制。
1.加強對事故多發點段和安全隱患點段的治理工作。排查事故多發點段包
括:2001年和2002年已排查但尚未治理的事故多發點段和安全隱患點段,
2002年以來發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交通事故或2公里內發生3次以上帶有規
律性特大事故的路段(包括高速公路)。安全隱患點段為: 國道、省道不符合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的路段。各地公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組成聯合調
查組,邀請有關部門并聘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道路工程、交通安全專家參加
事故多發點段和事故隱患點段的排查工作,研究提出整治方案,并將排查結果和
治理意見報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安委會或預防道路交通事故領導小
組。要加強對山區急彎、陡坡等險要路段的治理,完善國、省干線公路安全防護
設施及標志、標線,設置、健全公路路口信號燈或讓行標志。2003年9月前,
各地要完成事故多發點段和事故隱患點段排查任務,同時,按照邊排查、邊治理、
邊總結的原則開展治理工作。
2.進一步建立交通事故緊急搶救聯動機制。按照《公安部、衛生部關于建
立交通事故快速搶救機制的通知》 (公通字[2002]8號)的要求,建立
“110”或“122”報警服務臺與“120”急救電話之間交通事故信息相
互通報和反饋制度;實現公安機關與急救中心(站)或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院
同時接警、同步出動、快速反應的交通事故緊急搶救聯動機制,切實提高交通事
故急救的綜合反應能力,最大限度地縮短搶救傷員時間,減少傷員死亡。
3.以無牌無證、不戴頭盔和違章載人為重點,開展摩托車專項整治。摩托
車無牌無證問題,原則上按公安部2001年清理無牌無證車輛的有關政策辦理。
凡是無證駕駛、駕乘摩托車不戴頭盔和違章載人的,一律嚴格依法查處。
4.安裝貨車后部防撞裝置。按照《汽車和掛車側面防護要求》及《汽車和
掛車后下部防護要求》國家標準,逐步開始安裝貨運汽車后防撞架工作。
5.安裝汽車行駛記錄儀。按照《汽車行駛記錄儀》國家標準,逐步穩妥地
開始安裝汽車行駛記錄儀工作。
(二)應用科技手段,提高路面交通管控水平。
1.嚴格執法,強化路面管控,整治突出違章。各地要選擇流量大、行車秩
序亂、安全隱患多的路段,作為行車秩序示范路,投入足夠的警力,將超速行駛、
違章占道行駛、不按規定讓行、違章超車、違章會車、逆向行駛和高速公路上的
超速行駛、違章停車、長期占用超車道、不系安全帶、右側超車、疲勞駕駛、超
車不開啟轉向燈等引發死亡事故最多的違章行為,作為整治重點,常抓不懈,形
成嚴管氛圍,使突出違章行為明顯下降,行車秩序進一步好轉。隨后要將行車秩
序示范路逐步向其他國、省道延伸。
2.強化公路電子監控系統建設和信息系統應用,發揮查處違章和轉遞違章
信息的作用,提高管控水平。加大利用電子監控系統和交通管理信息系統查處違
章的力度,并通過技術方法將查處本省、自治區、直轄市違章信息轉遞到發證地
車輛管理所,記入駕駛員檔案違章信息庫。
(三)加強對事故多發重點地區預防工作的督促檢查和指導。
公安機關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每季度組織對事故多發重點地區的預防
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進行督促、檢查。事故多發重點地區要定期召開交通安全評析
會,總結階段性預防工作的落實情況及效果,分析交通事故規律、特點,查找存
在的問題,研究提出下一階段的預防工作措施,提高預防事故對策的針對性。各
地要加大對事故多發重點市、縣的督查、指導和支持力度,要發揮省級人民政府
預防交通事故領導機構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作用,督查市、縣政府及有關
部門領導對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程度,督查各項預防工作措施的
落實。西部地區山區公路較多的地區要將預防山區公路群死群傷事故作為重點。
(四)嚴格車輛和駕駛員管理。
1.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要按照《關于進一步規范臥鋪客車生產、使用和
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國經貿產業[2001]1025號)、《關于在生產
及使用環節治理整頓載貨汽車產品的通知》(國經貿產業[2001]808號)
的規定,嚴格對重、中型貨車和大、中型客車的安全檢驗,重點解決檢驗率低的
問題,堅決消除影響機動車安全的隱患。對無牌無證車輛、逾期不檢驗的車輛和
達到報廢標準的車輛,公安機關車輛管理部門要將有關信息通知管界交警隊,交
警隊要上門督促;路面執勤民警要加強檢查,發揮公路監控設備作用,對逾期未
檢驗的車輛應依法嚴格處罰或采取強制措施。
2.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要提高駕駛員考試質量,嚴格駕駛證核發制度,
不斷完善監督機制。各地要把制定管理規定,駕駛員的違章、記分、事故情況與
駕駛員的日常管理有機結合起來,與駕駛證管理掛鉤,將外地轉遞來的和本地查
處的駕駛員違章記分及事故情況載入車輛管理所駕駛員檔案中,對達到12分違
章記錄的駕駛員,切實落實考試制度。建立車輛保險費率與駕駛員違章、事故掛
鉤制度;建立將交通運輸企業駕駛員違章、事故情況定期提供給安監等有關部門
的制度。
(五)嚴格公路客運企業的監督管理。
1.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公路客運的安全管理。特別
要加強對長途客車站和客運企業落實駕駛員的教育管理、每日車況安全檢查、出
站乘客人數核查等各項安全責任制,嚴格營運車輛和駕駛員的資質審核,禁止不
合格車輛和駕駛員參加營運。積極發展符合安全通行條件的縣鄉公路客運市場,
用適用的客運汽車取代非客運車載客。
2.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長途客車站和客運企業抓好
交通安全的源頭管理工作。依法督促道路運輸企業和客運汽車站建立健全交通安
全責任制,嚴格營運車輛安全檢驗制度,加強對駕駛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嚴禁
客運車輛超載營運。要加大對個體、私營長途客車和駕駛員的監管力度。嚴格落
實公安部、交通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關于加強公路客運交通安全管理
的通告》(公通字[2001]83號)規定,單程行駛400公里以上(高速
公路600公里以上)的長途營運客車必須配備兩名以上駕駛員;嚴禁22時至
6時在達不到夜間安全通行要求的三級以三級以下山區公路上行駛。進入高速公
路和山區公路行駛的所有客車,禁止乘客站立。
(六)加強惡劣氣候條件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防范。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要加強與氣象部門的聯系配合,建立惡劣氣候信息通
報制度。要及時了解掌握雨、雪、霧等惡劣氣候對高速公路車輛通行安全的影響,
做到惡劣天氣早知道、早報警、早處置。遇妨礙車輛安全通行的惡劣氣候,要與
高速公路經營部門積極協作,及時采取發布交通誘導和交通管制信息、限速行駛、
間隔放行、限制部分車型的車輛通行、帶路壓速等必要的安全措施,同時加強巡
邏監控。封閉高速公路時,應利用道路信息顯示屏、廣播、電視等媒體及時、準
確發布封路和交通分流信息,并按照交通分流預案組織實施車輛分流,加強指揮
疏導,防止出現嚴重堵塞。
(七)嚴格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監督管理。
按照公安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10部(委、局)《關于開展危險
化學品安全管理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國經貿安全字[2002]327號)
的要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督促有關部門、企業建立健全嚴格的安全生產
管理機制,實行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企業資質認定制度,落實專車、專門標志、專
人(駕駛員)專運制度,不符合安全資質要求的企業、車輛及駕駛員,一律不準
從事危險貨物運輸。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要將在道路上行駛的危險物品運輸車
輛作為管理重點,嚴格檢查標志、證件,對違法運輸危險物品的車輛要堅決取締,
并依法處罰車主和駕駛員。
(八)進一步加大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的力度。
1.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公安部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聯合下發的
《“交通安全村”和“交通安全社區”建設指導意見》(公通字[2002]43
號)要求,大力推進“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社區”建設工作。要高度重視
交通安全宣傳工作,督促居委會、村委會把交通安全納入日常工作之中,加大對
“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社區”建設的投入。要把2003年的“交通安全
村”、“交通安全社區”建設重點放在創建“平安大道”、“行車秩序示范路”
沿線的農村和開展“暢通工程”建設城市的社區,分期分批地推進。將創建活動
與創建“文明村”、“文明社區”和“綜合治理”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要充分
依靠當地黨、政基層組織,發揮村民、居民委員會的作用,建立起農村、社區管
理組織能夠自我運行、自行組織交通安全宣傳的長效機制。
2.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要切實改進宣傳教育的工作方式,增強宣傳工作
效果。公安交警支隊、大隊要在組織好社會面宣傳的同時,以“交通安全村”和
“交通安全社區”為載體,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宣傳工作“陣地”,在做好對社
會面宣傳的同時,重點抓住社區、農村兩個源頭,推進交通安全宣傳社會化工作。
要研究編制一批知識性強,通俗易懂,科學、系統、規范化的交通安全宣傳統編
材料,提高現代交通知識、安全常識等知識型內容的比重,使群眾能夠聽有啟發、
看有收獲,真正學會安全行車走路的方法。
3.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社會輿論監督作用。廣泛發動各種新聞媒體,呼吁
全社會共同關注、解決當地嚴重妨礙交通安全的事故隱患;對各種嚴重違章和不
文明交通行為予以批評或公開曝光。
四、切實加強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領導
(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對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
的領導。要定期研究當地交通安全的重點、難點、突出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有
關政策、措施。已成立省級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領導機構的地區,要切實發揮
其綜合協調作用;尚未成立省級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領導機構的地區,應盡快
成立。對道路交通安全隱患要實行綜合治理,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任務,督
促檢查整改情況及效果,要做到有部署、有要求、有檢查、有追究,使政府對預
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特別要加強對道路交通事故
多發縣(市)落實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督促、檢查。要不斷總結推廣經驗,
對于預防措施落實、效果明顯的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于整治力度不大、預防措
施不落實的,要給予通報批評,直至追究有關部門領導的行政責任。
省級以下各級人民政府也要高度重視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認真落實各項
部署和要求。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開展綜合治理,著力解決影響本地區交通安全
的突出問題。大力推進“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社區”、“交通安全學校”
的建設,努力提高廣大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
(二)公安機關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要發揮主力軍作用。各級公安機關
要認真研究分析本地區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和問題,提出建議和對策,定期向當地
政府匯報,并積極會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交通部門認真總結預防道路交通事故、
加強交通安全整治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有效做法,及時通報推廣,全面促進預防道
路交通事故工作的深入開展。同時,以創建“平安大道”和實施“暢通工程”為
載體,大力開展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工作;積極探索縣鄉道路交通管理的新措施,
改善農村縣鄉公路和山區公路的交通安全狀況。
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要認真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督促市、縣、
鄉人民政府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主要領導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責任。在
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積極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綜合協調和監督檢查工
作。加強對交通運輸行業和交通運輸企業及其從業人員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
規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對交通運輸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教育
培訓工作,督促交通運輸企業和客運汽車站建立健全安全責任制,重點加強對客
運企業、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的監督檢查工作,及時發現、糾正和制裁各種違法
違規現象。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對造成群死群傷重、特大事故的直接責任人
和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要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