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10-00682 分類: 財政、金融、審計、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10-12-27
名稱: 轉發省財政廳關于編制2011年省級財政收支預算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意見的通知
文號: 粵府辦〔2010〕70號 發布日期: 2010-12-28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轉發省財政廳關于編制2011年省級財政收支預算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意見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0-12-28  瀏覽次數:-
  


粵府辦〔2010〕70號

━━━━━━━━━━━━━━━━━━━━━━━━━━━


  

轉發省財政廳關于編制2011年

省級財政收支預算指導思想和

基本原則意見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財政廳《關于編制2011年省級財政收支預算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的意見》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財政廳反映。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

?

  關于編制2011年省級財政收支預算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的意見

?

省財政廳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有關規定,結合對2011年我省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以及財政收支政策調整等情況,現就編制2011年省級財政收支預算提出以下意見:

  一、準確把握宏觀經濟運行態勢

  2010年,我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深入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大力推進“三促進一保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效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投資和消費規模不斷擴大,外貿出口增速逐月回升,利用外資企穩回升,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繼續向好,金融機構貸款、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就業形勢繼續保持穩定,國民經濟運行態勢總體良好。但經濟運行也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工業投資仍不夠活躍,外經貿發展特別是出口形勢仍不夠穩定,經濟結構調整任務依然繁重,物價上漲壓力較大,節能減排工作仍需加大力度等。

  展望2011年,預計世界經濟有望保持復蘇態勢,國內宏觀經濟運行將開始回歸平穩增長軌道,總體經濟形勢將繼續平穩向好。但我省經濟發展仍面臨較多不確定因素:國際環境方面,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尚未完全消除,復蘇的基礎還不穩固。國內環境方面,房地產投資性需求有所回落,國內整體投資增長將受到一定影響;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存在,國內消費需求難以在短期內大幅增長。從省內看,亞運會的投資帶動效應將有所減弱;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完善,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在經濟外向度較高、內需增長存在壓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規模偏小等因素制約下,我省經濟運行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需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逐步克服和解決。

  從財政形勢分析,預計2011年我省財政形勢將隨宏觀經濟環境的好轉而繼續穩定向好,但也面臨不少減收增支因素。收入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后出口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加、國內投資消費增長受限,將影響相關主體稅種收入增長。房地產調控政策對財稅收入產生的沖擊將繼續顯現,預計2011年財稅收入難以實現較高增幅,將基本與經濟增長速度相適應。此外,國家和省取消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收費管理更加規范,省級非稅收入也難以大幅增長。支出方面,貫徹國家調結構、擴內需、保增長、保民生各項決策,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等重大民生政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保障“三農”、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文化、體育、保障性住房、交通、節能環保等重點支出,都需要財政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的壓力不斷加大。

  綜合分析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和財政收支的各種因素,預計2011年省級財政收支緊張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必須審時度勢、科學合理編制2011年預算。

  二、編制2011年預算的指導思想

  編制2011年省級財政收支預算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五中全會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緊密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三促進一保持”中心工作,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依法理財、統籌兼顧和增收節支的方針,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壓減一般性財政支出,加大對“三農”、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保障性住房、節能環保事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扶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深化財稅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政體制機制;加強財政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著力提高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三、2011年預算編制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積極穩妥,科學安排預算收支。

  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等財政管理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國家稅收和收費政策,確保財政收入測算合法合規、真實準確。按照實事求是、積極穩妥、留有余地的原則,合理編制財政收支預算,實現財政收入與生產總值等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相適應,確保各項重點工作的資金需要。

  (二)堅持應征盡收,依法加強收入征管。

  依法加強對稅收收入的征收管理,確保依法征收、應征盡收,不收過頭稅。嚴格執行稅收優惠政策,嚴禁任何地方和部門越權減免稅收以及擅自出臺減免稅、先征后返等稅收優惠政策。依法加強對非稅收入的收繳管理,貫徹落實國家稅費政策,將預算外行政事業性收費(不含教育收費)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收入及時足額上繳國庫,支出通過預算安排。

  (三)堅持量入為出,確保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按照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用財有規的要求,堅持量財辦事、適度從緊、統籌兼顧的原則,科學調度財力、節約財力、巧用財力,按輕重緩急科學合理安排支出,實現財政支出安排與財力相適應,確保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四)堅持厲行節約,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

  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執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的各項規定,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推進節約型政府建設。嚴格控制公務接待費用、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用。繼續從嚴控制樓堂館所建設,從嚴控制辦公樓維修項目,嚴禁超預算標準裝修辦公用房。嚴格控制和規范舉辦慶典、晚會、論壇等方面的經費支出。繼續推進黨政機關節能減排。

  (五)堅持有保有壓,集中財力確保重點支出需要。

  堅持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辦大事,確保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政策和我省“三促進一保持”等各項中心工作的資金需求,把財力更多地用于解決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堅持一手抓經濟發展,保障重點項目資金需求,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手抓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維護社會穩定,著力解決好制約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熱點難點問題。

  (六)促進科學調控,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充分發揮財政對經濟的調控作用,不斷增強財政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科學調度資金,集中財力支持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按照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激勵帶動作用,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向縱深發展;進一步深化省與中央部門(院所)產學研合作,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支持培養和引進高層次人才,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合理確定政府公共投資規模,著力優化投資結構;進一步培育和擴大消費需求,認真落實家電下鄉等各項政策;實施外經貿轉型升級各項政策,促進外經貿穩步發展;推進生態環保、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七)促進民生保障,扎實推進全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認真貫徹實施《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推動全省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適度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增強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財政投入機制,堅持財政投入向農村、向基層、向欠發達地區和困難群體傾斜,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交通、社會保障、住房保障、就業保障和醫療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提高重點優撫對象生活待遇等重大民生政策,建立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

  (八)促進城鄉協調,推進“三農”發展。

  大力支持農業發展、農村建設、農民增收,繼續加大對粵東西北重點農業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支持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實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各項扶持政策,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和動植物防疫體系。落實對農民的種糧直補、農資綜合直補、政策性農業保險、農房保險等各項補貼政策。加大對水利防災減災、農業基礎設施、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農村環境治理等各項投入,加大對農村勞動力培訓支持力度,不斷擴大公共財政覆蓋“三農”范圍,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化財政體制改革。

  堅持有利于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先富幫后富、兼顧效率與公平、整體設計與逐步推進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結合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貫徹實施生態激勵型財政機制,充分發揮財政體制對生態保護的激勵導向和基本保障作用。落實先富幫后富,推進完善區域間橫向轉移支付制度,實現區域間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的適度均等。逐步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保障基層政府實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以及落實中央和省各項民生政策的基本財力需要。積極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和鄉財縣管財政管理方式改革試點工作,逐步實現財政管理層級的扁平化,提高基層政府和組織運轉的財力保障水平。

  (十)促進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加強財政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

  進一步深化公共財政改革,提高公共財政管理水平。健全政府預算體系,進一步細化完善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編制,積極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編,逐步建立健全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制度;增強預算編制公開性和透明度,主動向社會公開預決算報告及表格,積極推進部門預算公開;加強預算執行管理,規范結余結轉資金使用管理,促進預算執行與預算編制的有效銜接;積極推進預算編制與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有機結合;強化預算監督,完善財政運行全過程監督體系;加強財政基礎數據整理、項目庫建設;加強基層財政建設,深化鎮村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建立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預算監督相互制衡、有機銜接的運行機制。

 

?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