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11-00018 分類: 農業、林業、水利、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11-01-04
名稱: 轉發省農業廳關于加快推進我省蠶桑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文號: 粵府辦〔2011〕1號 發布日期: 2011-01-14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轉發省農業廳關于加快推進我省蠶桑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1-01-14  瀏覽次數:-

W020090915597519214894.GIF

粵府辦〔2011〕1號

QQ截圖20200530150454.png

轉發省農業廳關于加快推進我省蠶桑

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農業廳《關于加快推進我省蠶桑產業發展的意見》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農業廳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一月四日


關于加快推進我省蠶桑產業發展的意見

省農業廳


  我省栽桑養蠶歷史悠久,自然、氣候和區位條件適宜,產業基礎良好,產業優勢突出。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蠶桑產業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蠶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蠶桑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對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和發展縣域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為進一步發揮我省蠶桑產業的傳統優勢,全面提升蠶桑產業競爭力,做大、做優、做強蠶桑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扶持、企業為主、帶動農戶”的思路,堅持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加強規劃指導,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技術進步,創新經營體制,規范市場秩序,強化產業基礎和品牌建設,壯大產業規模和效益,促進全省桑蠶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構建現代蠶桑產業體系。

  (二)基本原則。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布局,重點推進粵西、粵北和西江流域產業帶建設;堅持規模經營、集約發展,推動蠶桑生產優勢區向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堅持企業為主、帶動農戶,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和種桑養蠶專業合作組織,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堅持創新科技、綜合開發,強化科技研發和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實現資源深度開發,提高產業效益;堅持市場導向、多方參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發揮政府、企業、科研單位和農民等主體的積極性,增強產業發展動力。

  (三)發展目標。力爭到2015年,全省桑園面積達120萬畝,蠶繭產量達15萬噸,蠶桑產值達32億元,蠶桑產業資源綜合利用產值達10億元以上。建設一批優質繭絲生產基地;培育一批貿工農一體化的繭絲生產龍頭企業;創建1—2個具有華南地區特色的名優繭絲新品牌。

  二、重點工作

  (一)加強規劃引導,優化蠶桑產業布局。結合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按照“壯大粵北,優化提升粵西和西江流域,拓展粵東”的發展布局,進一步發展壯大現有蠶桑生產基地,重點加強韶關、清遠、湛江、茂名、云浮、肇慶、陽江、河源、梅州等市蠶桑重點基地縣的發展與建設。加快建設和明顯提升粵西、粵北和北江流域產業帶發展水平,形成初具規模的粵東產業帶,擴大蠶桑產業規模。積極引導蠶桑產業向優勢區域聚集發展,打造優勢產業帶,推進蠶桑專業鎮、專業村建設。按照自愿有償原則,依法推進土地流轉,鼓勵桑園向養蠶能手集中,發展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的蠶桑經營大戶,促進蠶桑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二)創新經營模式,培育扶持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蠶桑專業合作社,鼓勵其進入繭絲市場,參與繭絲綢經營。重點扶持和培育一批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蠶業龍頭企業,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與蠶桑專業合作社、蠶農建立多種形式的產銷合作關系。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種場帶農戶、共育戶帶農戶等經營模式,增強和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能力,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探索通過訂單生產、蠶農入股等形式,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相對穩定的蠶繭產銷關系,構建栽桑養蠶、蠶繭收烘、繭絲綢一條龍以及貿工農一體化的生產經營體系。

  (三)實施科技興蠶,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強蠶桑科技基礎建設,建立健全產學研合作機制,加強協作攻關,力爭在蠶桑品種培育、蠶繭節本增效、病蟲害生態防控、資源綜合利用以及標準化生產等方面取得技術新突破。加快科技推廣,積極發揮鄉鎮農技站、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蠶種場等的主體作用,大力推廣蠶桑良種培育、病蟲害聯防聯治、小蠶共育、方格簇營繭等先進適用技術,不斷提高蠶業生產的科技含量。逐步健全蠶桑產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把蠶桑生產技術納入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與示范推廣活動,促進蠶桑先進技術進村入戶。加強蠶業科技隊伍建設,加大對蠶業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

  (四)強化綜合開發,提高產業綜合效益。大力推廣桑園套種、桑園飼養草食性家畜禽、“蠶-沼-果”等立體農業和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推動生態蠶業發展,促進蠶區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推動發展蠶桑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探索發展“游桑園、品桑果、觀養蠶、吃農家菜”的休閑生態旅游模式。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充分挖掘桑、蠶資源在保健、藥用、食品、板材、造紙、飼料等領域的用途,延長產業鏈條,進一步提高產業綜合效益。

  (五)加強蠶種質量監管,維護桑蠶市場秩序。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蠶種管理辦法》,加強全省蠶種檢驗檢疫和質量監管體系建設。規范蠶種冷庫管理,提高冷藏加工技術水平,確保蠶種冷藏加工安全。嚴格蠶種出入庫質量把關和調入蠶種的檢疫,及時銷毀不合格蠶種。強化蠶種生產、供應、許可監管,嚴厲打擊無證供種行為。嚴格執行國家鮮繭收烘資格認定制度,進一步規范蠶繭收烘管理。加強對蠶繭收購交易行為的監管,嚴厲查處無證收購、抬級抬價或壓級壓價、摻雜摻假等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和企業合法權益。引導從業單位增強質量、服務和依法從業意識,強化內部管理,更好服務蠶農。充分發揮各類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以規范蠶繭生產、收購、經營秩序為重點,進一步規范行業管理、完善行業標準、開展行業自律,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六)加快發展下游產業,提升蠶桑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以工促農、以企帶村,加快蠶桑產業與繅絲、絲織、印染、服裝生產、進出口等繭絲綢下游產業鏈條的對接,帶動更多的農民就業和增收。加大資源整合和產業集聚力度,鼓勵各類繭絲綢龍頭企業加大對蠶桑產業的投入力度,改善蠶桑產業基礎設施,增強蠶桑產業的抗風險能力。推動蠶桑產業化升級,鼓勵發展繅絲、印染、絹紡、真絲針織、絲綢、服裝以及蠶桑保健食品、藥品等加工業,逐步拉長和拓寬蠶桑產業鏈。積極培育繭絲綢品牌,拓寬國內外貿易渠道,為蠶桑基礎產業發展開拓廣闊的市場前景。

  三、保障措施

  蠶桑產業位于繭絲綢產業鏈的前端,對整個繭絲綢產業起著支撐穩固和資源供給作用,也是帶動農民就業和增收致富、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蠶桑產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要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省農業、經濟和信息化等部門要充分利用現有有關專項資金,蠶桑主產區市、縣(市、區)政府要多渠道籌措資金,運用補貼、獎勵等方式引導蠶農加大生產性投入,引導龍頭企業發揮投入主體作用,通過加快投入改善生產設施,提高發展能力。

  各市、縣(市、區)政府要進一步理順蠶桑產業管理體制,充分發揮農業部門蠶桑產業生產管理的職能作用,切實加強蠶桑生產管理工作。各級農業、經濟和信息化、科技、工商、質監等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協作配合,強化配套服務工作。農業部門要加強對蠶桑蠶業的管理指導,制定蠶桑產業發展規劃,加強桑、蠶種的生產經營管理,強化蠶種質量監督,抓好蠶桑良繁體系、技術服務和推廣體系建設。經濟和信息化部門要進一步規范和維護鮮繭收購資格認定管理,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蠶桑行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工商部門要進一步規范鮮繭和繭絲綢收購市場流通秩序,嚴厲打擊無證收購的違法行為。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做好繭絲質量監督檢查。外經貿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拓寬絲綢產品外銷市場。其他相關部門也要按照職責分工,共同推進我省蠶桑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