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11-00423 分類: 衛生、體育、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1-07-01
名稱: 轉發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決議的通知
文號: 粵府〔2011〕80號 發布日期: 2011-07-07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轉發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決議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1-07-07  瀏覽次數:-







粵府〔2011〕80號

━━━━━━━━━━━━━━━━━━━━━━━━━━━


轉發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省人民政府

《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

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決議的通知

?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并作出了相應的決議。現將該決議和報告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

?

?

?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七月一日

?

?

?

?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

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

保障制度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的決議

?

  (2011年3月30日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

?

  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會議批準省人民政府的議案辦理情況報告,同意如期結案。

  會議認為,議案實施9年以來,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有力措施,認真貫徹執行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的決議,大力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制度建設,不斷提高新農合保障水平,推動了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群眾的醫療費用負擔,提高了廣大農民的醫療保障水平,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議案實施效果顯著。

  會議要求,議案結案以后,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繼續將新農合制度建設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不斷總結新經驗,分析新形勢,明確新任務,積極穩步推進新農合制度建設。要把鞏固發展新農合成果與推進農村三級衛生網絡建設結合起來,尤其要特別重視加強鄉鎮、村衛生院站的建設,切實提高鄉鎮、村衛生院站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要繼續加大投入,逐步提高新農合籌資和保障水平,提高個人繳費和財政補貼標準,提高農民門診、住院報銷補償比例和年度補償封頂水平,增加農民預防保健的投入。要切實加強監管,規范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防止新農合基金不合理支出。結合體制改革,理順和創新新農合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規范經辦機構設置,合理配備人員編制。積極探索支付方式改革,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加快省級信息平臺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信息化管理。積極探索、努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障管理體制,不斷鞏固發展新農合成果。

?

?

?

?

?

?

?

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

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

?

省人大常委會:

  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提出的《關于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省政府自2002年起分兩個階段,用9年時間組織實施,2010年實施期滿。為做好議案結案工作,2010年3月,省政府組織省編辦、發展改革委、民政廳、財政廳、衛生廳、審計廳等單位,邀請省人大教科文衛委派員指導,分赴汕頭、河源、汕尾、肇慶、潮州、云浮等市及有關縣(市、區),對議案實施情況進行檢查驗收。省政府認為,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人大的大力支持監督下,通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議案提出的目標任務已全面完成,議案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建議如期結案。現將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新農合工作扎實推進

  議案實施9年來,省政府積極采取有力措施,促進我省新農合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農民參合率、新農合覆蓋面均超出議案提出的目標任務。

  (一)加強領導,全力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新農合工作,將新農合列入省委、省政府十項民心工程全力組織實施。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對新農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親自率有關部門深入基層調研,研究解決新農合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省政府常務會議多次研究新農合問題,每年專門召開工作會議或電視電話會議部署新農合工作。為加強對新農合工作的領導和協調,專門成立了省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協調小組,省政府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省衛生廳、財政廳、編辦、農業廳、審計廳、殘聯等部門為成員單位。各市、縣(市、區)也相應成立了工作領導機構,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設立了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工作。地方各級政府認真實施省人大議案,將新農合工作納入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親自檢查督導工作進展情況,對新農合發展的重大問題,提交黨委、政府會議研究解決,有力推動新農合制度的建設。

  (二)落實責任,切實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省委,省政府將農民參合率指標列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點發展區和生態發展區的考核范疇。各級政府將新農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重要內容,與干部實績掛鉤。在宣傳發動過程中,普遍采取將工作任務層層分解、層層落實,干部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做法,認真落實工作責任制。基層鎮、村干部起早摸黑進村入戶派發宣傳資料,把新農合的內容和好處宣傳到戶,宣傳到人,反復向農民講事實、算細賬。同時,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廣泛宣傳建立新農合制度的方針政策和意義,向農民講清通過互助共濟形式建立新農合制度的道理。通過多年的大力宣傳,新農合政策已深入民心,家喻戶曉,參加新農合已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實現了農民群眾“要他參加”向“他要參加”的轉變。

  (三)增加投入,不斷提高新農合籌資水平。2002年,我省大部分地區人均籌資只有20元左右,2006年全省新農合人均籌資68元,2010年達到160元。其中,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人均籌資150元以上,各級財政補助資金人均不少于120元。2002—2009年,全省新農合共籌資203.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4.7億元,省財政75.9億元,市以下財政61.2億元,農民繳納(含集體補助)59.4億元,利息和其他收入2.6億元。各級財政扶持資金占籌資總額69.6%,且呈逐年上升趨勢,預計2010年財政資金占籌資總額將達80%。云浮、河源、清遠、梅州市等欠發達地區,市、縣政府想方設法籌措補助資金,財政補助資金均能按時足額到位。

  (四)規范監管,確保新農合資金安全運行。一是建立健全資金監管制度,規范資金管理使用行為。省衛生廳和省財政廳印發了《廣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財務制度實施辦法》、《廣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救助基金財務管理辦法》,省財政廳制定了《廣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規定,對新農合基金財務會計制度,資金撥付、存儲、支付、使用等環節作出明確規定。各縣(市、區)設立了新農合財政專戶,各級財政補助資金直接撥入縣(市、區)新農合財政專戶。省衛生廳還對報銷憑證、報銷程序、報銷登記、審核監督等作出明確規定,加強資金流出監管。大力推進住院即時結報工作,加強對省市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監管,防范利用虛假發票報銷等手段騙取新農合基金行為的發生。二是加強資金使用情況監督,確保資金安全運行。自2005年起全省審計機關對新農合基金實施經常性審計監督,省、市審計機關經常抽調部分縣(市、區)的新農合基金進行重點審計,各縣(市、區)審計機關將新農合基金列入年度審計計劃。衛生、財政部門也經常對資金管理使用進行專項檢查。三是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嚴格約束醫療機構行為。省衛生廳印發了《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試行辦法》等一系列管理規定,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定點醫療機構由省、市、縣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分級確定、分級管理,并簽訂相應協議,明確定點醫療機構的責任和義務,對定點醫療機構的行為提出約束要求。衛生行政部門每年對定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質量、醫療服務水平、醫德醫風和醫療費用控制情況等進行考核,對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定點醫療機構資格。四是規范信息公開制度,加強社會監督。各地普遍建立了新農合公示制度,統一公示內容、公示地點、公示形式、公示時間,定期在鎮政府、村委會和醫療機構公示。2009年,全省已有90個縣(市、區)實行網上公示制度,接受群眾監督。

  (五)加強能力建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加強培訓。省衛生廳每年組織市、縣經辦機構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市、縣根據業務需要,組織縣以下經辦機構、定點醫療機構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新農合管理隊伍素質。二是推進新農合信息化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和監控能力。省衛生廳于2005年建立了廣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統計平臺和廣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省財政從2005年起至2009年,每年安排300萬元扶持新農合信息化建設。截至目前,全省所有縣(市、區)都已開展新農合信息系統建設,80%的鄉鎮衛生院已建立收費系統或醫院管理系統,大多數縣(市、區)已實行即時結報。云浮、陽江市已基本實現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系統與新農合信息系統對接,有效推動了補償工作向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發展,大大提高管理水平和監控能力。

  (六)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技術水平。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加強農村衛生工作,解決農民看病難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2005-2008年,省財政先后撥出3.72億元??罡脑旖洕钒l達地區薄弱鄉鎮衛生院;2009年又投入2億元加強老區鄉鎮衛生院改造建設。2006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1.6億元專項資金,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村衛生站給予補貼。出臺《廣東省鄉鎮衛生院機構編制管理規定》,積極推進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鄉鎮衛生院按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性醫療衛生事業單位進行改革和建設。從2007年起每年新增投入5.67億元,對經濟欠發達地區鄉鎮衛生院按每萬戶籍人口配備10名醫務人員,每人每年1.2萬元補貼業務經費,解決了鄉鎮衛生院的生存發展問題。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每年劃撥專項經費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參加學歷教育的衛生技術人員給予一次性學費補貼,鼓勵鄉村醫生參加中等學歷教育,啟動農村衛生人才培訓項目,2007年開始連續3年投入2330萬元,培訓農村基層醫療衛生管理人才,不斷提高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素質。

  二、新農合制度全面建立,議案實施取得顯著成效

 ?。ㄒ唬┬罗r合制度全面建立,基本實現農村居民人人享有新農合保障目標。議案實施9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大力推動下,全省新農合不斷發展,參合率不斷提高。2006年,全省各地基本建立新農合制度,新農合覆蓋有農業人口的123個縣(市、區,包括非建制區)、1411個鄉鎮、20168個行政村,鄉鎮、行政村覆蓋率分別達到99.8%、96.1%,參加新農合人口3056.8萬人,參合率為61.5%。從2007年起,鄉鎮、行政村覆蓋率均達100%。2010年,參合人口達3883.2萬人(不包括已實行城鄉醫療一體化管理的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惠州、湛江市),參合率為98.3%。韶關、潮州、云浮、陽江、江門、廣州、肇慶等市參合率達到99.5%以上。我省新農合已超額完成2001年確定的“力爭到2010年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口覆蓋率達到85%”的發展目標,基本實現農村居民人人享有新農合保障目標。

  (二)新農合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受益面逐步擴大。2002年,我省參合農民住院費用補償比例約30%,補償封頂線為500-1000元。2006年,參合農民在鄉鎮衛生院、縣級醫院、縣外醫院住院費用補償比例達到50%、40%和30%以上,補償封頂線為6000元以上。2010年,參合農民在鄉鎮衛生院、縣級醫院、縣外醫院住院費用補償比例達到70%、60%和45%以上,住院醫藥費用實際報銷補償比例基本接近50%,住院補償封頂線達到6萬元以上。同時,對農村五保戶實行零起付線,住院報銷補償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新生嬰幼兒免繳費,隨母享受當年新農合保障待遇;中醫藥費用占40%以上提高補償比例5個百分點。在堅持大病統籌為主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新農合受益面。一是全面建立普通門診統籌補償制度,鄉鎮衛生院、村衛生站普通門診補償比例不低于30%。二是建立特殊慢性病門診費用補償制度,將17種特殊慢性病門診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范圍,補償比例達到30%以上,封頂線達到1萬元。三是將孕婦分娩、白內障手術、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等納入新農合補償報銷范圍。同時,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困難群體的醫療救助。2003-2009年,省財政扶持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救助基金從1000萬元提高至3000萬。

  (三)參合農民醫藥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得到一定緩解。2002-2009年,全省新農合補償金額達170.9億元,其中,住院補償933.2萬人次,補償金額159.3億元;門診補助3592.8萬人次,補償金額6.1億元;其他補償金額5.5億元。醫療機構為參合農民減免醫療費用4.5億元。2009年,全省新農合補償60.2億元,其中,住院補償264.9萬人次,補償金額55.1億元,次均補償2081元,實際住院費用補償比例為41.8%,個人支付醫藥費用比例下降為58.2%;享受門診、分娩、體檢及其它補償共2079.1萬人次,補償金額5.1億元。2002-2009年全省新農合醫療救助14.2萬人次,救助金額2.3億元。其中,2009年醫療救助2.3萬人次,救助金額4159.1萬元。新農合使群眾受益面和受惠金額大幅提升,有效減輕了農民群眾醫療費用負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基層干部和群眾對新農合制度總體評價普遍較好。

  (四)新農合基本制度和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一是在資金籌集機制上,建立了由政府組織、農村居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財政共同分擔,以財政投入和集體扶持為主的籌資機制。二是在運行時間上,全省統一了新農合的運行時間。從2005年起,以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一個運行年度,每年第四季度為新農合宣傳發動期。三是在統籌層次上,2005年開始向縣級統籌過渡,2006年起,全省新農合全部實行縣級統籌,每個地級以上市所轄區的新農合制度形式也已趨向統一。四是在資金管理上,新農合基金實行財政專戶存儲、錢賬分離、封閉運行。五是在保障功能上,實行以大病統籌為主,兼顧門診醫療保障,保障功能進一步完善。六是在補償方式上,大力推進在醫療機構即時結報,方便群眾報銷醫藥費用。全省已基本實行在縣內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大多數市已開展市級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工作,2010年下半年將在省級定點醫療機構推行即時結報試點。七是在管辦機制上,除在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設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工作外,2009年省編辦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建設的指導意見》(粵機編〔2009〕6號),明確了全省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的設置、職責和人員編制標準。

  議案實施9年,我省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全面建立,基本實現農村居民全覆蓋,為緩解農民群眾看病難,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應看到,新農合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部分市、縣(市、區)沒有嚴格執行省編辦《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建設的指導意見》(粵機編〔2009〕6號),經辦人員短缺,管理隊伍不穩定。二是資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設滯后,影響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工作。三是新農合監管方式有待進一步完善,尤其是對醫療費用增長的控制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四是城鄉醫保水平存在差異,城鎮居民要求參加新農合,與農民一樣享受同等醫療待遇的意愿較為強烈。

  三、進一步推進新農合制度建設的主要措施

  當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全面展開。根據中央和省的深化醫改實施意見方案,2010年后農村居民參合率要穩定在98%以上。我省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精神,按照“廣覆蓋、?;尽⒖沙掷m”的發展目標,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新農合發展成果,建立起穩定的籌資機制、合理的補償機制、嚴格的監管機制和有效的費用控制機制,實現管理工作制度化,管理程序規范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隊伍專業化,推進我省新農合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完善籌資和補償機制,逐步提高籌資和保障水平。積極探索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農村居民基本醫療需求相適應的新農合籌資增長機制,逐步提高個人繳費和各級財政補助標準。加強對新農合補償方案的測算,在確?;鸢踩那疤嵯?,不斷提高住院補償比例和年度補償封頂水平,增強廣大農民抵御疾病風險的能力。逐步加大門診統籌基金的分配比例,逐步提高門診統籌補償比例,讓參合農民得到更多實惠。

  (二)理順管理體制,規范和完善經辦體系建設。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事業分類改革為契機,進一步理順和創新新農合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規范經辦機構設置,加強政府監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公益目標明確、投入機制完善、微觀運行高效、監督制度健全的新農合經辦體系,保證新農合制度的科學、規范和高效運作。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建設的指導意見》,合理配備人員編制,優化經辦人員結構,建設、培養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經辦人員隊伍,確保新農合各項政策的貫徹執行。

  (三)創新管理方式,促進基金支出合理化。積極探索支付方式改革,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減少新農合基金不合理支出。推廣單病種定額付費和限額付費制度,合理確定病種收費標準,逐步擴大病種范圍,嚴格掌握入出院標準;積極探索住院按服務人次付費、按床日付費支付方式;門診統籌地區要積極探索門診費用總額預付或總額包干的支付方式;探索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后新農合基金支付醫療機構的補償方式;探索定點醫療機構動態管理模式。

  (四)加快信息化建設,全面實現信息化管理。加強省級信息平臺和省級中心數據庫軟、硬件的建設,滿足新農合信息系統運行需要。2010年全面應用新農合信息管理系統,鄉鎮衛生院建立起收費系統或醫院管理系統。加快推進定點醫療機構、經辦機構在線即時結報,2010年下半年開展省級定點醫療機構在線即時結報試點工作,爭取到2012年參合農民在大部分省市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現在線即時結報補償費用,切實方便廣大參合農民。

  (五)積極探索,努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醫療保障管理體制。在建立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障管理體制中,正確處理醫療服務體系與醫療保障體系之間的關系。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推進我省基本醫療保障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實現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形成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月十一日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