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11-00732 分類: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11-11-07
名稱: 印發落實2011兩岸新興產業合作暨經濟轉型升級高端論壇宣示政策分工方案的通知
文號: 粵辦函〔2011〕690號 發布日期: 2011-11-09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印發落實2011兩岸新興產業合作暨經濟轉型升級高端論壇宣示政策分工方案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1-11-09  瀏覽次數:-

                    粵辦函〔2011〕690號

  

印發落實2011兩岸新興產業合作暨

經濟轉型升級高端論壇宣示政策分工方案的通知

?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落實2011兩岸新興產業合作暨經濟轉型升級高端論壇宣示政策分工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各單位要根據分工方案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措施,切實抓好落實,及時向省政府報告重大工作進展情況。省臺辦要會同有關部門于近期組織一次集中檢查,同時要建立定期督導、跟蹤落實的長效機制,協調、督促各有關單位完成好分工任務,督查情況要及時報告省政府。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落實2011兩岸新興產業合作暨經濟轉型

升級高端論壇宣示政策分工方案

?

  2011年9月6日,省政府和國務院臺辦在惠州市共同舉辦了2011兩岸新興產業合作暨經濟轉型升級高端論壇,黃華華同志在論壇上發表重要講話,并就加強粵臺新興產業合作、支持促進在粵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宣示了我省相關政策措施。為貫徹落實好這些政策措施,切實推進粵臺合作與交流,特制定本分工方案。

  一、加強粵臺新興產業全方位對接

  充分利用ECFA相關政策,加強粵臺新興產業布局規劃、發展措施等方面的交流對接,大力促進粵臺兩地新通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合作。

  (一)加強粵臺新興產業領域的科研合作。

  1.進一步深化粵臺科研合作,加強粵臺科研機構合作對接,整合產銷研優勢,探索建立合作新模式;推進粵臺技術推廣示范工程和新興產業領域技術標準體系建設,開展和擴大粵臺人才培訓和新興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從協同研發產業發展關鍵設備和重要零部件入手,通過聯合技術攻關擺脫產業發展對進口配套零部件的依賴。(省科技廳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外經貿廳、知識產權局等單位負責)

  (二)大力開拓新興產業市場。

  2.引導和推動粵臺兩地企業建立策略聯盟或產業聯盟,加強品牌、標準、行銷等方面的合作,共同開拓內地和國際市場。特別要抓住中國-東盟合作帶來的商機,共建面向東盟的產業鏈。(省外經貿廳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質監局及海關廣東分署、廣東檢驗檢疫局等單位負責)

  (三)積極促進粵臺新興產業投資。

  3.支持臺資企業參與廣州、深圳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吸引臺資金融控股集團將其大陸總部落戶我省。大力推動粵臺貿易人民幣結算,促進粵臺貿易投資便利化。(省金融辦牽頭,會同廣州、深圳市政府和省發展改革委、外經貿廳及人行廣州分行、廣東銀監局、廣東證監局、廣東保監局等單位負責)

  4.鼓勵臺灣資金、技術密集型項目和輻射帶動大、技術溢出能力強的產業進入我省發展。提高對臺資企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戰略性產業重點項目的審批效率。(省外經貿廳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等單位負責)

  5.加快建設粵臺直航貨物集散中心,鼓勵和支持臺資企業參與我省現代物流經濟圈建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會同省交通運輸廳、外經貿廳、國土資源廳、口岸辦和海關廣東分署、廣東檢驗檢疫局等單位負責)

  二、大力推動在粵臺資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一)加強對在粵臺資企業的政策支持。

  6.全面落實《印發廣東省支持港澳臺資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加快轉型升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粵府辦〔2009〕3號)、《印發廣東省進一步支持臺資企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粵府辦〔2010〕24號)等政策文件,確保扶持政策和措施落實到位;支持和幫助臺資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加強產業協作,改善經營管理。(省臺辦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科技廳、外經貿廳等單位負責)

  7.鼓勵和支持“三來一補”臺資企業創立內銷品牌,建立內銷市場網絡體系;鼓勵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產品進入政府采購市場。省財政有關專項資金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扶持范圍的臺資企業予以扶持。(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會同省財政廳、外經貿廳等單位負責)

  8.支持臺資企業申請省支持流通業發展專項資金、企業挖潛改造資金、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科技獎勵、節能獎勵。支持臺資企業申報省節能專項資金項目、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會同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負責)

  9.支持臺資企業申請認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示范企業、戰略試點企業、清潔生產企業等,并實行與內資企業相同的申請程序和認定條件。(省科技廳牽頭,會同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知識產權局等單位負責)

  10.支持廣州、深圳、汕頭、佛山、惠州、東莞等臺資企業集中地區出臺幫助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具體措施。(廣州、深圳、汕頭、佛山、惠州、東莞等市政府分別負責)

  (二)加強對在粵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輔導。

  11.由省外經貿廳、科技廳等部門聯合成立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服務團,巡回宣講相關政策措施,為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政策輔導。(省外經貿廳牽頭,會同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臺辦等單位負責)

  12.積極支持引導臺資企業培訓、咨詢輔導、管理技術開發等服務機構落戶我省,對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提供專業輔導和優質服務。(省外經貿廳牽頭,會同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財政廳、工商局、臺辦等單位負責)

  (三)加強粵臺人才培訓交流。

  13.鼓勵粵臺兩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互設分支機構,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產業企業為依托,建立一批兩岸人才合作培訓、科研、交流基地,為加快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持。(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會同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教育廳、科技廳、臺辦等單位負責)

  三、積極拓展粵臺產業合作新空間

  以打造珠江三角洲粵臺經貿合作核心區為契機,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重點辦好一批有特色的粵臺產業交流合作示范區。

  14.進一步強化廣州、深圳市與臺灣金融控股集團的聯系,加強其與臺灣在科技、文化、物流及運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打造粵臺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廣州、深圳市政府分別負責)

  15.將珠江口東岸地區建設為粵臺先進制造業集聚區,重點加強與臺灣電子信息高端產品制造業的合作,形成深莞惠臺資電子信息產業帶。(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深圳、惠州、東莞市政府和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外經貿廳、臺辦等有關單位負責)

  16.鼓勵和推動臺資高新技術企業進入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發展。(東莞市政府牽頭負責)

  17.加快惠州市粵臺石化、光電合作基地建設。(惠州市政府牽頭負責)

  18.將珠江口西岸地區打造為粵臺特色產業集聚區,推動其與臺灣游艇等行業協會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引進臺資發展游艇、機械、汽車、摩托車等產業。(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珠海、佛山、中山、江門、肇慶市政府和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外經貿廳、臺辦等有關單位負責)

  19.鼓勵和支持臺資企業參與南海奇美新型平板顯示產業基地、江門綠色光源基地的建設。(佛山、江門市政府分別負責)

  20.粵東北四市要充分利用海西經濟區對臺經貿優惠政策,加快承接珠三角臺資企業轉移,建設粵臺經貿合作試驗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汕頭、梅州、潮州、揭陽市政府和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外經貿廳、地稅局、臺辦、金融辦及海關廣東分署、廣東檢驗檢疫局等有關單位負責)

  四、著力優化臺資企業發展環境

  21.加大對在粵臺資企業的融資支持,積極搭建在粵臺資企業融資擔保平臺,鼓勵和推動有實力的臺灣金融機構或在粵臺資企業與我省金融機構合作設立臺資企業融資擔保公司,為臺資企業提供量身定做的融資擔保服務。鼓勵在粵臺資企業在大陸境內上市融資,支持經營效益好、償還能力強的臺資企業探索發行債券融資工具,引導臺資企業運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省金融辦牽頭,會同省臺辦、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外經貿廳和人行廣州分行、廣東銀監局、廣東證監局、廣東保監局等有關單位負責)

  22.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節約集約、統籌規劃、明晰產權、尊重歷史”的原則,在納入“三舊”改造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的前提下,依據“三舊”改造政策平穩有序解決臺資企業用地歷史遺留問題,堅決防止強拆企業廠房、強占企業用地的情況。(省國土資源廳負責)

  23.加強珠江三角洲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勞務合作,擴大和深化我省與其他省區的勞務合作,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力度,積極推進粵臺職業技術教育交流合作,重點引進和培養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適用型勞動力。指導臺資企業完善用工管理制度,積極推行集體協商決定工資制度,加強人文關懷,構建和諧雙贏的勞動關系。(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24.進一步清理涉及臺商的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切實減輕企業生產經營負擔。(省物價局牽頭,會同省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水利廳、地稅局、殘聯等有關單位負責)

  25.切實維護臺商和臺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建立完善臺商權益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臺商投訴協調工作機制。支持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加快發展。(省臺辦牽頭,會同省財政廳、司法廳等有關單位負責)

  26.支持臺商醫院、臺商子弟學校及臺協會館等建設,為臺灣居民和臺商提供生活便利和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省臺辦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國土資源廳、衛生廳等有關單位負責)

  ?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