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府〔2012〕36號
━━━━━━━━━━━━━━━━━━━━━━━━━━━
印發關于加快我省環保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關于加快我省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環境保護廳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關于加快我省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我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現就加快環保產業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和重點發展領域
?。ㄒ唬┗驹瓌t。
堅持政策導向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科技自主創新與實現產業化相結合,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
(二)總體目標。
創新發展思路,拓展產業領域,擴大產業規模,凝聚產業優勢,加快產業發展,不斷提升我省環保產業的品牌影響力和整體競爭力。到2015年,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培育10家以上環保企業上市,建立20家省級以上環保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及工程技術中心,形成100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環保骨干企業。
(三)重點發展領域。
1.綠色低碳發展領域。
?。?)在低碳領域,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核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無碳技術與裝備,著力發展電力、冶金、石油、化工、陶瓷、水泥、印染、造紙等重點行業減碳技術與裝備,引導發展碳捕獲與埋存技術與裝備。
?。?)在循環經濟領域,重點發展符合“3R”(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資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量少的生產工藝技術與裝備,著力發展電力、冶金、化工、建材、印染、造紙、電鍍及線路板等重污染行業的清潔生產技術與裝備,引導發展酒店、餐飲、交通等服務行業清潔生產技術與裝備。
2.污染防治技術與裝備領域。
(1)在水污染防治領域,重點發展制革、印染、線路板、電鍍、化工、畜禽養殖等重污染行業廢水處理與再生循環回用技術與裝備,著力發展污水處理廠脫氮除磷升級改造和河涌水環境修復等技術與裝備,引導發展海洋環境污染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和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與裝備。
?。?)在大氣污染防治領域,重點發展煙氣脫硫脫硝、高效除塵、工業有機廢氣治理等技術與裝備,著力發展大氣復合污染防治和機動車尾氣凈化等技術與裝備。
?。?)在固體廢物處理處置領域,重點發展城鎮生活垃圾、危險廢物、廢五金、廢塑料等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著力發展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河道淤泥、廢舊汽車及電子電器產品處理處置與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引導發展生態及土壤環境修復技術與裝備。
3.環境監測與環保材料領域。
?。?)在環境監測領域,重點發展污染源在線監測及重金屬快速檢測技術與裝備,著力發展新型毒害污染物檢測技術與裝備,引導發展便攜式和車載式應急檢測技術與裝備。
(2)在新型環保材料領域,重點發展水處理絮凝劑、混凝劑、生物膜吸附材料及填料等高性能的環保藥劑和材料,著力發展高效膜分離材料與膜組件、離子交換樹脂等新型環保材料,引導發展耐高溫腐蝕除塵濾料、高性能吸隔聲材料、專用催化劑等功能性環保材料。
4.環境服務業領域。
?。?)在環保工程領域,重點發展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著力發展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污染治理設施的工程總包和第三方運營服務,引導發展以系統解決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的綜合環境服務;
?。?)在環保技術咨詢服務領域,重點發展環境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審核、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咨詢服務,著力發展污染防治技術咨詢服務,引導發展環境監測社會化服務。
二、全面提升環保產業整體實力
(四)進一步提高產業聚集度。
制訂我省環保產業聚集區及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管理辦法,聚集我省環保產業優勢資源,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以環保技術研發和總部基地為核心的產業聚集帶,在東西北地區形成以資源綜合利用為特色的產業聚集帶。支持相關企業以多種方式實現優勢互補,逐步形成上下游產業鏈較為完整、產業結構比較健全的環保產業集群。統籌規劃,依托各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循環經濟工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等平臺,在特色環保產業相對集中的區域,重點培育建設一批集技術研發、產品生產、工程建設和運營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環保產業集聚示范區和試點基地。
(五)積極培育環保龍頭企業。
以環境服務業為引領,以現有環保企業為基礎,以資產為紐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強政策扶持和引導,鼓勵其做大做強;通過聯合、兼并、股份制改造以及上市融資等途徑進行資產重組和結構優化,形成區域性的環保企業集團。經過若干年發展,打造若干個規模大、實力強、經營區域廣、能主導本區域乃至全國環保市場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環保企業集團,逐步走上規?;?、集團化的發展道路,帶動產業整體實力提升。
(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
積極引導環保企業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和理念,制訂適合自身實際的品牌發展戰略,不斷提升環保產品和服務質量。研究制訂省級百強環保骨干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及相關配套扶持政策,開展環保優秀示范工程評選活動,鼓勵環保企業申請認定著名商標、馳名商標、名牌產品,全力打造廣東環保制造和服務的高端品牌形象。
三、大力推進環保產業科技創新
(七)建立環保產業自主創新長效機制。
支持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技術創新聯盟和知識產權聯盟,圍繞環保產業鏈、技術鏈中的重要環節,組織聯合攻關,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共性技術。加快培育建設一批環保產業“孵化器”,提高其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環保企業的能力,推進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示范。
(八)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強化企業的環保技術創新主體地位,積極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環保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試驗基地和博士后流動站,引導企業加大環保研發投入和軟硬件設施建設力度,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九)積極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
深化粵港澳環??萍冀涣髋c合作,加快引進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在消化吸收基礎上進行再創新,形成自主知識產權。不斷探索產業科技交流合作新模式,引導國內外環??萍紕撔沦Y源向我省聚集。
(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建立健全產學研用聯合培養人才機制,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建設,重點培養環保產業復合型人才,進一步加強環保技術研發、工藝設計、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專業人才培養。認真落實我省關于高層次人才引進的相關優惠政策,加快引進國內外環保產業領軍人才和科研創新團隊。
四、不斷提高環保產業公共服務能力
?。ㄊ唬┙⒔∪残畔⒎阵w系。
加強與環保產業有關的政策法規、規劃計劃、標準規范、技術專利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發布工作,加強環保產業市場供求信息動態數據庫和網絡發布平臺建設,更好地為企業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務。
(十二)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加快建設面向企業的環保公共檢測、技術研發、知識產權信息應用轉化等平臺,探索建立市場化運作的省級環保產業網絡交易平臺。引導和支持各類資本參與環保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十三)發揮中介機構服務作用。
進一步加強行業協會等環保中介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其在環保產業行業自律、市場規范、資質管理、信用評價、調查統計、技術交流、科技創新與評價等方面的綜合服務作用。建立完善面向環保產業的技術推廣、管理咨詢、融資擔保、人才培訓、市場拓展等專業中介服務市場體系。
五、切實改善環保產業發展環境
?。ㄊ模┮幏董h保產業市場管理。
完善各類環保資質認定和特許經營權制度,嚴格環保產業市場準入門檻。加強對環境工程招投標管理,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立完善行業自律公約,充分發揮公眾及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積極引導環保企業遵紀守法、誠信經營,促進環保產業市場規范發展。
(十五)擴大環保產業市場需求。
充分發揮環保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在引領環保產業發展中的先導作用,不斷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加快環保產業潛在市場向現實市場轉化。大力發展綜合環境服務業,不斷提高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環保設施運營和環境監測等領域的社會化程度,鼓勵企業購買綜合環境服務,促進環保服務業新興市場形成。鼓勵和引導我省環保企業“走出去”,支持具備實力的環保企業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新領域。
(十六)加強標準體系建設。
研究制訂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污染防治技術和地方環保標準,通過標準化手段促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國家、地方環保標準制修訂工作,進一步完善環保產業標準體系。
(十七)建立環保產業調查統計制度。
研究制訂環保產業調查統計方法,完善調查統計指標體系,健全環保產業統計管理信息系統,為環保產業宏觀管理以及產業政策、發展規劃的制訂提供決策依據。
(十八)加大宣傳力度。
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積極倡導低碳、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引導社會各界大力推廣和使用環保技術和產品。將環保產業內容納入“六。五”世界環境日等重大主題宣傳活動,在主要新聞媒體上對我省環保產業和名牌環保產品進行系列報道,營造發展環保產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ㄊ牛┙∪h境價格政策體系。
試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政策,完善排污費制度。研究從差別電價收入中對火電廠脫硝工作實施補貼獎勵,完善城鎮污水與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探索建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收費補償機制,完善固體廢物處置和機動車排氣檢測收費政策。
(二十)加大財政稅收支持力度。
加大財政對環保產業發展的投入,重點支持環保產業政策及標準體系研究,加強環保產業公共服務能力、環保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重點領域環保創新技術示范工程建設等。引導和支持企業用足用好國家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各項稅收政策。積極創造條件,鼓勵環保企業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并落實相關優惠政策。
(二十一)拓寬投融資渠道。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環保產業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投入環保產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環保企業的支持力度,拓展適合環保產業發展的融資方式和配套服務,幫助環保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支持環保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籌措發展資金,推動一批基礎條件較好的環保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
(二十二)完善用地政策。
對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危險廢物及資源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泥無害化處理、環保產業園等重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用地,各地在編制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要優先給予保障。對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裝備制造項目用地,各地在安排年度供地計劃時要優先給予支持。
(二十三)加強組織領導。
省政府建立發展環保產業協調機制,研究制訂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協同推進環保產業發展。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綜合協調環保產業有關工作,擬訂促進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組織編制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組織實施環保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產業化項目示范工程。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負責組織協調環保產業發展,擬訂并組織實施發展循環經濟、開展資源綜合利用、促進清潔生產的有關規劃和政策措施。省環境保護廳積極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為相關政策措施的制訂實施提供決策支撐,及時研究工作推進中遇到的相關問題,組織制訂環保產業技術標準和指南,組織實施重點領域環保創新技術示范和推廣應用工程。省科技廳負責組織環保產業技術創新與重大科技項目攻關。省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落實有利于環保產業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地稅局、統計局、物價局、工商局、質監局、知識產權局、法制辦、金融辦等部門按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發展環保產業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