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12-00576 分類: 農業、林業、水利、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2-07-03
名稱: 轉發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決議的通知
文號: 粵府〔2012〕73號 發布日期: 2012-07-12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轉發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決議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2-07-12  瀏覽次數:-

粵府〔2012〕73號

━━━━━━━━━━━━━━━━━━━━━━━━━━━


  

轉發省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省人民政府

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

辦理情況的報告決議的通知

?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并作出了相應的決議?,F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三日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

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的決議

?

 ?。?012年5月31日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通過)

?

  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辦理情況的報告》。會議批準省人民政府的議案辦理情況報告,同意如期結案。

  會議認為,省人民政府認真執行省人大常委會關于辦理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的決議,有關部門精心組織,積極推進農田整治、健全排灌系統、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建設現代標準農田,基本完成了議案提出的目標任務,取得了較好成效,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但是,我省農田水利建設任務仍然繁重。

  會議要求,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議案結案以后,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增加資金投入,提高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保質保量完成現代標準農田建設。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要建立機制,加強管護;要通力協作,落實責任。進一步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建設農業強省打下更加扎實的基礎。

?

?

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

辦理情況的報告

?

省人大常委會:

  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議案》,從2006年起實施,到2010年實施期滿。2011年4月中旬,省政府組織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水利廳、農業廳等部門,邀請省人大農村農業委員會指導,分赴汕頭、韶關、汕尾、肇慶、清遠、揭陽等6個市及有關縣(市、區),開展結案工作檢查。經過全面的總結、分析和研究,我們認為,議案實施5年來,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支持監督下,通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議案提出的目標任務,議案實施取得了較好成效,建議予以結案?,F將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多措并舉推動議案順利實施

  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農業和農村的各個方面,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議案實施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科學統籌規劃,分解落實任務,強化監督檢查,確保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順利實施。

  (一)領導高度重視,責任落實到位。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議案辦理工作,把實施議案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富民政策”擺上重要議事日程。2005年,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討論通過了議案辦理方案,明確由分管農業的副省長負責議案實施的領導工作,由省農業廳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具體組織實施。2005年12月,省政府轉發了省人大常委會《關于辦理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的決議》和《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的辦理方案的審議報告》(粵府〔2005〕126號),明確了實施議案的目標任務。2006年4月,省府辦公廳轉發了省農業廳《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的實施辦法》(粵府辦〔2006〕33號),分解落實議案工作任務,全面部署議案實施工作。2007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開現場會議,進一步推動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標準農田建設,促進我省農業可持續發展。各市、縣(市、區)政府成立議案辦理領導小組,指定分管農業的領導負責組織協調工作,切實加強議案實施的組織領導;同時加大宣傳報道力度,營造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良好氛圍。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落實責任。農業部門把議案組織實施工作作為中心工作來抓,科學統籌規劃,建立完善制度,強化項目管理。財政部門做好預算,加強資金管理,保證資金及時足額到位。財政、國土資源部門認真做好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金的劃繳工作,保證議案資金的來源。水利部門積極參與議案項目的立項論證、竣工驗收等工作,把好工程質量關。審計部門實地開展項目資金審計,跟蹤項目實施。

  (二)突出重點區域,扎實有序推進。2006年4月,省府辦公廳組織省農業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水利廳等單位,深入全省各地開展調查研究,根據省人大常委會決議的要求和省人大農村農業委員會審議報告的意見,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了全省五年總投資11.35億元,整治農田125萬畝,建設小陂頭900個的目標任務。省級資金重點扶持汕頭、韶關、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陽江、湛江、茂名、肇慶、清遠、潮州、揭陽、云浮市等14個地級市和江門恩平市。根據山區農田連片面積較小、地勢不平坦、田間渠道排灌不暢的實際,把建設重點放在山區欠發達地區糧食增產潛力大、發展特色效益農業、開發冬季農業、主要農產品優勢產業區,重點扶持建設300畝至1000畝的小型農田田間排灌渠道和投資規模15萬元以下的小陂頭,把扶持資金用在山區最需要的地方,做到用少錢辦大事。各市政府根據省安排的議案建設任務和立項條件,結合當地實際,科學編制了各市2006-2010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項目實施總體規劃。省農業廳根據各市總體規劃和議案建設項目總體要求組織編制議案項目建設總體布局規劃,建立了議案項目庫,作為年度省級議案資金扶持建設項目的立項依據。各地在年度項目建設中,堅持先急后緩、先易后難、穩步推進,建成“澇能排、旱能灌、渠相連”的旱澇保收農田,示范帶動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做到建設一片,成功一片,發揮效益一片。

  (三)實行分級負責,廣泛籌集資金。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各級政府應盡的責任。議案實行分級負責,包干完成的辦法,提出各地每年應從土地出讓平均純收益規定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資金中安排不少于50%的資金,支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廣開籌集資金渠道,增加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五年期間,省級財政負責安排5.7億元,其中從省集中的農業土地開發資金中安排4.7億元,省級財政預算安排1億元,整治基本農田60萬畝、建設小陂頭600個。珠江三角洲地區負責自籌3.2億元整治基本農田40萬畝。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負責自籌2.45億元整治基本農田25萬畝、建設小陂頭300個。2006年1月,省財政廳、國土資源廳、農業廳聯合下發《廣東省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金支出管理暫行辦法》(粵財綜〔2006〕8號),進一步明確了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金支出范圍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和復墾、宜農未利用地的開發、基本農田建設以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土地開發。五年來,省級資金5.7億元及時收繳足額撥付到位,建設任務按時完成。珠江三角洲地區市縣地方落實自籌資金17.6億元,比計劃任務增長418%.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落實自籌資金約1.31億元,占計劃任務的53.6%,其中肇慶、汕頭、惠州市分別落實自籌資金2427.4萬元、1384萬元和2440萬元,分別占自籌資金任務的114%、106%和99.6%.

  (四)規范項目建設,強化資金管理。為規范議案項目的建設管理,省農業廳、財政廳等部門先后制定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資金管理辦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項目竣工驗收辦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項目績效評價辦法》,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項目管理制度,規定了項目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明確了項目申報程序。省農業廳會同有關部門成立了省級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專家組,規范項目申報、評估立項、資金使用和審計,強化督導檢查、竣工驗收、績效評價。為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省級議案項目資金實行按因素法安排,根據納入省級扶持的14個市以及江門恩平市的基本農田面積、未整治基本農田面積、糧食播種面積、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金收入、人均可支配財力、資源條件和年度項目完成情況等因素,確定各市在議案實施期間及年度省級整治農田和小陂頭建設計劃任務。實行專家決策立項,公示項目資金和建設內容,接受農民群眾監督,專家抽查驗收項目,及時進行項目績效評價,提高項目建設水平,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在組織實施議案項目過程中,省有關部門深入項目區開展調研,現場聽取當地干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強化監督檢查,重點檢查各地議案項目工程建設進度、資金到位及撥付、項目工程施工質量等情況,及時解決實施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督促資金及時到位,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督查工程施工質量,確保議案項目按時完成。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省財政廳對2006、2007年議案省級資金使用績效進行三級聯評,考核綜合得分為84.7分,績效評價等次為良好。2008年9月至12月,省審計廳對梅州、汕尾、江門等9市的2006、2007年度省級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了就地審計,確保資金足額用于項目建設。

  二、議案實施取得明顯成效

  通過實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全省完成整治農田160.4萬畝,建設小陂頭795個,其中:完成省級整治農田任務60萬畝、建設小陂頭601個;珠江三角洲地區整治農田85.6萬畝,小陂頭1個,超額完成自籌整治任務;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自籌整治農田14.8萬畝、建設小陂頭193個。議案項目的扎實建設,不斷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抗災能力,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耕地產出水平。五年來,全省完成農田整治項目1472個,以健全完善農田排灌系統為主,共修建三面光、硬底化渠道3895公里,修建橋涵閘2.1萬座,改善農田灌溉面積127.2萬畝,擴大了有效灌溉面積。項目建成后,渠道水流速度加快,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從原來的0.3-0.4提高到了0.6以上。項目區農田整治后,耕地產出水平顯著提高,項目區平均每畝新增農作物產量(折合稻谷)108公斤、畝增產值406元,五年累計新增農作物產量(折合稻谷)14萬噸,新增農業產值5.76億元。如云安縣白石鎮石底連塘垌項目區700畝,修建了1800米的“三面光”排灌渠道,有效降低了地下水位,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五毒水”的問題,水稻年畝產增加125公斤。

  (二)加快了特色農業發展,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項目區農田經過整治,耕地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拓寬了調整農業結構的空間,促進了優質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形成,加快了特色農業和效益農業的發展。粵西北運菜,粵東加工型蔬菜,高要蜆崗蔬菜,惠州、茂名、江門馬鈴薯、甜玉米,惠州梅菜,曲江馬壩油粘,樂昌芋頭,南雄黃煙等全省各地特色農產品越做越強,效益越來越好,極大促進了農民增收。韶關市曲江區大塘鎮東崗嶺村、湞江區犁市鎮石山村、武江區龍歸鎮議案項目區發展成為優質蔬菜生產基地,樂昌市長來鎮成為馬蹄、香芋生產基地等等。我省冬季資源豐富,農田整治后,項目區農田冬季灌溉用水得到保障,不少項目區農民紛紛利用冬閑田種植蔬菜、甜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提高了耕地復種指數,促進了冬季農業發展,粵東西北等項目區由“稻—稻—冬閑”耕作制改為全面推行“稻—稻—菜”、“稻—菜—菜”、“稻—稻—馬鈴薯”、“稻—稻—甜玉米”等耕作制,發展訂單農業,畝產值增加2000—3000元,項目區農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19.5%。

  (三)推動了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了農業規模經營。農田生產條件的改善,為農業結構調整、種植蔬菜等高效益農作物創造了良好條件,吸引了農業企業和種植大戶租賃承包土地。項目區土地產出能力提高,耕地租金普遍上升3至5成,加快了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如中山市項目區整治后土地租金大幅上升,平均每畝上升400-600元,村集體和農民租金收入因此增加達800萬元。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快,有效促進農業規模經營,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如廣州市通過五年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市增加5個蔬菜基地、10個蔬菜專業村和5個水果基地、10個水果專業村,有效確保廣州市“菜籃子”供應。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后,有力促進當地富余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增加了農民工資性收入。如羅定市泗綸鎮項目區,引進內蒙古企業租地種植冬季馬鈴薯,當地農民積極參與勞務,每戶農民每年增加收入約1800元。

  (四)提高了農業抗災能力,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實施議案項目,農田排灌能力進一步增強,排灌效率明顯提高,項目區形成了渠相連、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標準農田格局,改變了地勢高的旱田無水灌溉和低洼農田“一場大雨水汪汪,幾日無雨田受旱”的現狀,提高了農田抗災能力。如潮安縣赤鳳鎮白葉村農田整治項目完成后,全村300多畝農田在2007年夏季大旱的情況下,仍保證有充足的水源,解決了多年來夏季無水插秧難的問題。電白縣馬踏鎮下洞嶺村建成小陂頭后,水陂下游長期干旱的1000畝農田實現了自流灌溉。廣寧縣潭布鎮貝垌村2008年項目實施后,每逢暴雨時農田能夠快速排水,干旱時能夠及時引水灌溉,新種蔬菜300多畝,并成立蔬菜專業合作社進行規范管理。南雄市古市鎮修仁村實施了1000畝的農田水利建設議案項目,原來因地勢低洼易浸無法種植黃煙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新增種植黃煙面積800多畝。近年全省通過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促進了全省糧食連續兩年增產、農業增加值持續五年增長,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

  三、繼續加大力度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通過實施議案,有效促進了全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但與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一是農田水利建設任務仍然繁重。我省現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特別是田間排灌設施相當薄弱。實施議案整治農田125萬畝和近年現代標準農田建設整治農田500萬畝,只占全省基本農田的13%.我省自然災害頻繁,目前全省中低產田面積達2880萬畝,占耕地面積67.9%,農田抗災能力仍然較低。二是議案自籌資金項目進展不平衡。東西兩翼和粵北地區財政比較薄弱,土地出讓收入較少,部分市尤其是縣級地方財政自籌資金難度較大,地方自籌資金建設任務未能全部完成。三是農田水利設施管護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由于農村缺乏勞動力和水管經費,部分地方議案項目竣工驗收后,管護責任無法落實到位,個別地方部分渠道出現坍塌、堵塞現象。下一步,我省將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整合各方資源,加大扶持力度,明確工作責任,加快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現代農業強省夯實基礎。

  (一)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針對我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現狀和薄弱環節,結合各地實際,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先急后緩、分步實施的原則,科學編制全省和各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總體規劃,把項目建設地點規劃到田塊,并組織連片實施。突出重點,根據我省大部分中低產田集中在山區而且連片面積較小的實際,重點扶持粵東西北地區農田連片300—500畝的地方建設農田水利排灌系統和小陂頭。分解任務,農田水利建設任務實行各級政府分級負責,包干完成,調動各級政府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積極性。加強協調,強化農田水利萬宗工程、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農業綜合開發、土地開發整理等重大農田水利建設工程的銜接,改造完善灌區農田排灌系統,力爭2011—2020年十年全省整治農田1000萬畝,有效緩解我省農田水利建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整合資源,增加投入。統籌整合用于土地開發整理的土地收益和涉及農田基本建設的專項資金,建立“統一規劃、加強管理、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的農田基本建設資金投入和項目管理機制?!笆濉逼陂g,全省每年統籌20億元,專項用于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標準農田建設,力爭建成現代標準農田600萬畝以上。從2011年起,省級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議案項目資金轉為年度財政預算支出,省財政每年預算安排1.2億元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專項資金,整治農田每畝補助標準從800元提高到1000元,重點扶持粵東西北等欠發達地區每年整治農田10萬畝、建設小陂頭125個,五年整治農田50萬畝,建設小陂頭625個,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三)量化考核,提高績效。全面實施省府辦公廳印發的《廣東省2011年度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任務和考核內容的方案》(粵辦函〔2011〕372號)和《2011年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考核細則》,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列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范疇和部門工作責任,每年從計劃任務完成、組織管理工作、資金管理使用、設施運行管護等四個方面進行績效考核,確保工作責任落到實處、目標任務按時完成,提高資金使用績效。考核結果將向全省通報,并納入各級各部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績考核,作為干部考核任用的依據。結合工作考核,加大力度,強化責任,督促粵東西北地區落實尚未到位的自籌整治農田資金,確保在“十二五”時期完成地方自籌建設任務。

 ?。ㄋ模┘訌姽茏o,發揮長效。總結各地加強農田水利設施管護的做法和經驗,明確農田水利設施產權歸屬,落實管護主體。鼓勵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農田水利管理群眾組織,引導各地制訂鄉規民約。將農田水利設施管護納入“一事一議”范疇,按照“誰使用、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指導當地村委會建立健全各項運行管護制度,落實管護責任人和管護經費,組織發動項目區群眾進行工程設施的維修養護,逐步形成管護長效機制,提高項目建設成效。加強宣傳教育,增強群眾管護意識,調動群眾管護積極性,形成一個建設工程、使用工程、愛護工程的良好氛圍。

  以上報告,請予審議。

?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

?

?

?

?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