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府〔2013〕87號 |
━━━━━━━━━━━━━━━━━━━━━━━━━━━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2012年度產業轉移和 勞動力轉移目標責任考評情況的通報
為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粵發〔2013〕9號),深入推進我省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工作,推動省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提質增效,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會同省雙轉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按規定對2012年度雙轉移工作進行了考核評價。現將考評情況通報如下: 一、2012年雙轉移工作基本實現預期目標 (一)產業園實現經濟持續較快增長。截至2012年底,36個產業園建成項目共1795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118個。2012年,產業園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66.9億元,占粵東西北地區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9.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27.4%,是全省平均增速的3.3倍。產業園年工業產值超100億元的13個,超300億元的3個。2012年產業園建成項目單位面積工業增加值達129.74萬元/畝,新建成項目單位面積投資額達到381.69萬元/畝。15個產業承接市中,產業園工業增加值增量占比平均達到22%,其中韶關、河源、陽江三市產業園工業增加值增量占比超過50%,成為當地工業增長的重要載體。 (三)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成效凸顯。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為產業轉移轉型培養了大量適用性技能人才,2012年全省共培訓農村勞動力65萬人,其中獲中級工以上職業資格6.1萬人,同比提高5%。勞動力轉移就業空間布局更加合理,截至2012年底,在產業園就業勞動力累計達到67.34萬人,其中本省勞動力50.01萬人,占74.3%.2012年粵東西北地區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84.2萬人,其中就近就業比例達80.1%,同比提高3%。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質量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6804.4元,同比增長16.2%,城鄉收入比縮小到3倍以內。勞動力培訓更加貼近產業發展需求,模具制造、數控車工、數控銑工等工種參訓人數同比上升8%。全省共扶持培育14個品牌培訓項目和18個優秀培訓機構。大批技工院校在產業園設立分校,為園區企業定向培養技能人才。 (一)產業轉移目標責任考評結果。? 根據《廣東省產業轉移目標責任考核評價辦法》有關規定,特對評定為優秀等次的廣州、珠海、陽江、惠州、茂名、云浮、湛江等7個地級以上市政府和江門產業園、廣州(陽江)產業園、中山(河源)產業園、中山(肇慶大旺)產業園、佛山(云浮)產業園、佛山順德(廉江)產業園、東莞大嶺山(南雄)產業園、深圳鹽田(東源)產業園、東莞鳳崗(惠東)產業園、中山火炬(陽西)產業園、東莞石碣(興寧)產業園等11個園區予以全省通報表揚,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獎勵。根據《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升降級暫行辦法》有關規定,對考評排名靠后的深圳(汕尾)產業園、中山大涌(懷集)產業園、佛山禪城(清新)產業園予以黃牌警告。
根據《廣東省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目標責任制考核評價辦法》有關規定,特對評定為優秀等次的中山、河源、梅州、東莞、陽江、韶關、湛江市予以全省通報表揚,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獎勵。 ? ? ? ? ?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13年8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