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軍區關于批轉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軍區政治部
《廣東省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
實施細則》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軍分區(警備區):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軍區政治部《廣東省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實施細則》已經省人民政府、省軍區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事關軍隊戰斗力建設和廣大官兵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對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各地、各有關部門和駐粵部隊各級,要充分認識做好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的重要性,明確職責分工,加強溝通協調,拓寬安置渠道,細化安置措施,切實把此項工作抓實、抓好。駐粵部隊各級要加大與駐地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協調力度,共同做好軍人隨軍家屬安置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總結推廣以往好的經驗做法,積極創新舉措,確保完成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任務。
?
?
?
廣東省人民政府 廣東省軍區
2014年6月20日
?
?
?
廣東省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實施細則
?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軍區政治部
第一條 為保障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優待政策落實,促進部隊戰斗力建設與社會和諧發展,根據《國防法》、《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辦法》等有關規定,結合廣東省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所稱隨軍家屬,是指經部隊師(旅)級以上單位政治機關批準,并辦理了隨軍手續的現役軍人配偶。
第三條 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堅持社會就業為主、內部安置為輔,鼓勵扶持自主擇業創業,不斷提高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質量和水平。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等,都有接收安置隨軍家屬的義務。
第四條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負有做好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的重要責任,應在本細則基礎上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具體辦法,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落實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
第五條 各軍分區(警備區)負責牽頭協調駐地部隊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會同地方有關部門制定具體辦法并抓好落實。駐粵部隊團以上單位根據上級指示要求,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做好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主動提供隨軍家屬相關情況,教育引導隨軍家屬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組織隨軍家屬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做好內部安置工作。
第六條 隨軍前是在編在崗公務員的隨軍家屬,除本人自愿放棄外,根據屬地管理、專業對口、就地就近原則,由當地人民政府依據用人單位編制職數情況優先安置。
第七條 隨軍前是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的隨軍家屬,除本人自愿放棄外,根據屬地管理、專業對口、就地就近原則,原則上由當地人民政府在編制內,拿出相應的崗位和數量,由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定向招聘。
鼓勵隨軍家屬參加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
第八條 隨軍前是國有獨資、國有控股企業職工的隨軍家屬,按照屬地管理、專業對口、就地就近原則,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計劃,協調部隊駐地國有獨資、控股企業劃出相應的接收崗位和數量,實行指導性雙向選擇安置。
第九條 隨軍前已失業或者無工作單位的隨軍家屬,由當地人民政府負責登記備案,并推薦就業;對就業困難的隨軍家屬,納入當地就業援助范圍,享受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政策,并優先安排到公益性崗位。對有一定專長或經過職業培訓的隨軍家屬可按本細則第八條規定安置。
第十條 隨軍前在中央和我省實行垂直管理單位工作的隨軍家屬,是在編在崗公務員的參照本細則第六條,是事業單位在編人員的參照本細則第七條,是國有、國有控股和國有資本占主導地位職工的參照本細則第八條,已失業或者無工作單位的參照本細則第九條由省人民政府協調相應單位進行安置。各垂直管理單位應當支持和落實隨軍安置任務。
第十一條 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一至六級殘疾軍人家屬,個人平時榮立二等功或者戰時榮立三等功以上獎勵的軍人家屬,在解放軍總部劃定的海島和飛行、潛艇等高風險、高危害崗位連續工作5年以上的軍人家屬,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隨軍家屬的學歷層次、專業特長及個人意愿,協調相應單位優先安置。
第十二條 鼓勵和扶持隨軍家屬自主擇業、自主創業。隨軍家屬自行聯系接收單位且用人單位同意接收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及時為其辦理有關手續。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隨軍家屬,以及為安置隨軍家屬就業而新開辦的企業,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第十三條 駐地偏遠、缺乏社會就業依托的部隊,應當充分挖掘內部安置潛力,通過開辦營區服務網點等形式,最大限度安置隨軍家屬,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對部隊開設的營區服務網點、家屬工廠等,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第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為隨軍家屬提供求職、招聘、就業指導等職業介紹服務,一律免收服務費;隨軍家屬參加職業培訓,可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對部隊組織的隨軍家屬就業培訓班,當地人民政府應在師資、設備和經費方面給予支持。
隨軍家屬經培訓并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合格的,發放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并優先推薦就業。
第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政收入狀況,對未就業的隨軍家屬(已安置因本人原因未就業的除外)給予基本生活補貼,原則上按不低于軍人所屬部隊駐地所在縣(市、區)當年當地最低生活保障于每月初發放。未就業的隨軍家屬,按照有關規定給予養老、醫療保險個人賬戶補貼。軍隊干部退出現役、退休或調離廣東后,其未就業隨軍家屬不再享受以上基本生活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待遇。
第十六條 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中的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社會保險補貼所需經費,按規定納入當地就業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根據工作實際據實列支。
第十七條 各地級以上市成立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組長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和軍分區(警備區)分管領導擔任,成員由當地組織、編制、財政、教育、人社、衛計、民政、稅務、工商、金融、國資委和軍分區(警備區)及駐軍單位相關人員組成。具體事宜由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行政主管部門,軍分區(警備區)司令部、政治部共同承辦。
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工作協調領導小組每年年初召開會議,研究解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部署年度安置工作;年中進行一次檢查督導,查找和整改問題;年底進行總結通報,促進工作落實。
第十八條 每年3月底前,各地級以上市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軍分區(警備區)司令部、政治部負責審核匯總駐地部隊上一年度符合隨軍條件的家屬基本情況及安置需求,并根據用人單位的崗位空缺情況,擬制當年度隨軍家屬就業安置方案并下發用人單位辦理接收安置。
隨軍前在中央和我省實行垂直管理單位的隨軍家屬,以及在省外單位工作隨軍后對應我省垂直管理單位的隨軍家屬,由當地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核后統一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會相關職能部門按管理權限在實行垂直管理的單位進行安置;駐地沒有相對應單位的,由當地人民政府調劑安置。
用人單位收到接收任務后,應當在6個月內完成擬安置對象的審查確定并辦理接收。
第十九條 隨軍家屬安置工作納入雙擁模范城(縣、區)、單位和個人評比表彰內容。
第二十條 對拒絕接收隨軍家屬安置的單位,由各級人民政府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作出以下處理:
(一)給予批評教育并責令改正;
(二)經批評教育仍不改正的,視為其領導班子成員未完成任期目標責任;
(三)暫停辦理其單位人員招聘、人員調配等手續直至接收為止。
第二十一條 部隊系統應嚴格按照標準條件審核把關,需要當年度在地方安置就業的隨軍家屬在報送地方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行政主管部門前進行公示,公示期一般為7至15日。要規范程序,加強監督,對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一經核實,嚴肅處理。
第二十二條 駐粵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隨軍家屬就業安置,按照本細則執行。
第二十三條 本細則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軍區政治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細則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以往有關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辦法與本細則不一致的,以本細則為準。本細則實施前已經批準隨軍的軍人家屬,按照原安置辦法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