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2014年度
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市場監管
體系建設工作考核情況的通報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順德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以下簡稱“兩建”)工作部署和《2014年度廣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工作考核方案》要求,省“兩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組織省有關單位對各地級以上市政府“兩建”工作進行了考核。經綜合評定,21個地級以上市考核全部合格,其中,惠州、廣州、珠海市成績顯著。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全省“兩建”工作情況通報如下:
一、工作成效
2014年,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廣東省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實施方案》和《2014年廣東省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重點工作實施方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分工責任,細化任務措施,積極開拓創新,狠抓任務落實,并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各項工作任務的時間表、路線圖和可檢驗成果的形式,扎實推進“兩建”工作。
(一)信用體系建設取得較大進展。制定出臺《關于推進地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意見》,發布《廣東省公共信用信息資源目錄(2014)》、《廣東省公共信用信息分類規范》和《廣東省公共信用信息資源目錄編碼規范》等標準規范。珠三角各市已基本建立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平臺并開通信用門戶網站,其中,惠州市歸集超過2.8億條信用數據,免費提供信用報告2000多份;廣州市公共信息共享平臺接入單位89家;珠海市歸集近60個部門超過1000種類別信息,將珠海信用網建成為全市對外發布信用信息的綜合平臺。粵東西北地區的河源、湛江、清遠、云浮等市也已開通信用門戶網站。信用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各地、各部門在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信用信息應用等方面探索建立相關制度,深圳、惠州、珠海、清遠等市出臺了信用信息管理辦法,珠海市出臺了《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誠信島建設促進辦法》,江門市制定了在行政管理事項中應用信用記錄的辦法。各市大力推進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嚴格規范行政履職行為,強化政府誠信示范帶動作用。揭陽市以中德金屬生態城投資信用系統和軍埔電子商務征信系統為載體,制定信用信息采集、評級和評選辦法,促進相關領域商務誠信建設。信用約束機制進一步完善,各市切實加強信用信息應用,其中深圳、珠海、佛山、江門、中山等市出臺相關文件,建立工作制度,推動政府部門在政府采購、招標等行政管理事項中,使用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惠州、珠海、東莞、江門、肇慶等市建立紅黑榜制度,及時公示守信企業,曝光失信企業信息。
(二)監管工作得到有效強化。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已全部實現“12345”投訴舉報平臺上線運行,初步建立了統一接聽、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統一考核的便民高效的投訴舉報體系。佛山市建立了“12345”數據資源中心,廣州市“12345”投訴舉報平臺與110等緊急類平臺實現對接。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陽江市結合旅游城市特點,打造陽江旅游餐飲放心消費品牌,在陽西縣沙扒鎮推廣旅游餐飲行業“三大平臺”和“五個統一”旅游市場監管模式,開通“陽光廚房”監控系統,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基本完成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工作,肇慶市新組建區級食品藥品監管機構3個,區域性檢驗檢測中心2個,增設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37個,初步形成了覆蓋市、縣、鎮、村的四級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金融市場監管進一步完善,全省已有17個地級以上市簽訂了金融穩定與監管協調合作備忘錄,建立了金融穩定協調機制。深圳市在前海建設“深圳互聯網金融產業園區”,創立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并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云浮市加強農村金融信貸管理,建成信用村841個,郁南縣被中國人民銀行認定為“全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
(三)體制機制改革步伐加快。全省基本完成省市縣三級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工商、質監行政管理體制調整。新取消和下放省級行政審批事項69項,制定并公布省市縣三級行政審批事項通用目錄,公開46個省直單位694項行政審批事項清單,公布首批11個省直政府部門權責清單。珠海市行政審批事項壓縮率達到56%,提前實現行政審批事項減少40%的目標。佛山市公布實施“政府行政職權清單”,在全市推廣“三項清單”管理模式。清遠市公布第一批“三項清單”,涉及17個行業1145項投資事項,明確了7個部門1182項權責事項和41個部門211項監管事項。商事制度改革順利推進,制定出臺《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14〕2號)和《廣東省全面推開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方案》(粵改辦發〔2014〕6號),全面推進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改革,簡化住所登記手續,推行先照后證,強化信用監管。2014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30.6萬戶,其中各類企業49.9萬戶,同比分別增長17.9%和41.4%。深圳市率先推行全流程無紙化商事登記,順德等地探索實行“多證聯辦”,廣州市建立實行市場主體信息推送及監管部門認領制度,東莞市制定了商事制度改革后續監管實施辦法。
(四)專項治理工作落實到位。2014年全省各級公安機關結合“六大專項”行動,突出打擊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制假售假行為,共立案11280宗,同比增長173%;破案10334宗,同比增長212%;抓獲嫌疑人16108人,涉案價值約220億元。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政府均與省打假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簽訂了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工作目標責任書,層層落實打擊工作責任。汕尾市以突破大案要案為重點,在陸豐市深入開展系列專項整治行動,搗毀大量制假售假窩點,整治工作達到預期目標,摘掉了“全省打假警示區域”帽子。各地認真貫徹執行新修訂的《廣東省查處無照經營行為條例》,按照《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市場主體許可經營項目監管清單和市場主體住所或經營場所許可監管清單的通知》(粵府函〔2014〕283號)要求,科學劃分和厘清各部門治理職責,強化商事制度改革后續監管工作,無證無照經營綜合治理機制不斷完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江門等市出臺了強化后續監管的文件,實現了登記許可監管信息的互聯互通,形成了“政府領導、部門負責、綜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二、存在問題
從此次考核情況看,部分地區和部門的“兩建”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主要有:一是體系建設開展不平衡,統籌協調和部門協作不夠暢順,專責小組職能作用發揮不夠到位,缺少調研和對基層的工作指導,個別地區存在工作任務“牽頭單位熱、配合部門冷”的情況;二是體制機制創新力度不夠,個別地方和部門仍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動創新的積極性不高,未將體系建設工作擺上重要工作日程,工作力度不夠大,工作措施不夠實;三是對完善后續監管工作機制不夠重視,省、市兩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尚未建成,難以發揮監管合力;四是部分重點工作成效不明顯,個別地市對省政府明確要求的重點工作任務不夠重視,未能按照省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務。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下一步,各地、各部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的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社會信用體系和市場監管體系同步建設、相互促進。一要把實施《廣東省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實施方案》和《廣東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作為工作重點予以大力推進,堅持以解決問題為工作導向,注重建立長效機制,抓好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建設。二要重點強化后續監管工作,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實行信用監管;繼續加快建設省、市兩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和綜合利用,形成協同監管合力。三要進一步完善“12345”投訴舉報平臺建設,依托平臺建立投訴舉報網站和應急指揮處理機制。排名靠后的單位要切實提高工作水平,針對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改,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推動“兩建”工作上新臺階。
?
附件:2014年度各地級以上市“兩建”工作考核評分表
?
?
省府辦公廳
2015年4月24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