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11-00903 分類: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11-12-31
名稱: 印發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的通知
文號: 粵府〔2011〕151號 發布日期: 2018-01-13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印發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8-01-13  瀏覽次數:-

粵府〔2011〕151號

━━━━━━━━━━━━━━━━━━━━━━━━━━━


印發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規劃綱要(2011—2015年)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發展改革委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

(2011-2015年)

?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 錄

  前 言

  一、發展背景

  (一)發展基礎

  (二)發展環境

 ?。ㄈ┲匾饬x

  二、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p>

 ?。ǘ┌l展原則

 ?。ㄈ鹇远ㄎ?/p>

  (四)主要目標

  三、空間布局

  (一)構建點圈一體的城鎮發展格局

 ?。ǘ┬纬蓧K帶結合的產業空間布局

  四、產業發展

 ?。ㄒ唬┨岣咦灾鲃撔履芰?/p>

 ?。ǘ┐龠M民營經濟發展

 ?。ㄈ┨嵘齼瀯輦鹘y產業

  (四)著力發展海洋經濟

 ?。ㄎ澹┐罅Πl展先進制造業

 ?。┘涌彀l展現代服務業

  (七)積極發展精細農業

  五、城鄉發展

 ?。ㄒ唬┙y籌城鄉規劃建設與管理

 ?。ǘ┙y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ㄈ┐龠M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六、基礎設施

 ?。ㄒ唬┘涌焱七M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

  (二)統籌能源基礎設施協調發展

 ?。ㄈ┩七M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ㄋ模┘訌娝A設施建設

  七、社會事業

  (一)優先發展教育

 ?。ǘ┨嵘t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

 ?。ㄈ┩晟凭蜆I、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體系

 ?。ㄋ模┐龠M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ㄎ澹I造和諧發展社會環境

  八、資源環境

 ?。ㄒ唬┕澕s集約利用土地

  (二)大力推進節能減排

 ?。ㄈ┘哟笪廴痉乐魏蜕鷳B保護力度

  九、改革開放

  (一)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ǘ┘涌焱饨涃Q戰略轉型

 ?。ㄈ┘涌鞂又槿?/p>

 ?。ㄋ模┓e極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

 ?。ㄎ澹┘訌娕c港澳、東盟等區域合作

  十、保障措施

 ?。ㄒ唬┘哟笳咧С至Χ?/p>

 ?。ǘ┘訌娨巹澖M織實施

  附表1:粵東地區“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表

  

  

前 言

?

  粵東地區包括汕頭、汕尾、潮州、揭陽四個地級市。2010年,該區域總面積15516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8.6%;常住人口1689萬人,占全省的16.2%.為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粵東地區實現“五年大變化”的指導意見》(粵發〔2009〕14號)的部署,根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結合粵東地區實際,編制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

  本規劃綱要規劃期從2011至2015年,屬我省“十二五”區域規劃,是省“十二五”規劃綱要在粵東地區的細化,是指導粵東地區“十二五”時期發展的行動綱領和編制各類規劃的依據。

  

?

  一、發展背景

  (一)發展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為全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2006年省委、省政府召開粵東地區加快發展工作會議并出臺《關于促進粵東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粵東地區搶抓機遇,解放思想,努力進取,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006-2010年,粵東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7%,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達到3242.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4%,2010年達到19371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23.3%,2010年達到160.8億元。民營經濟發展迅速,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新進展。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堅持實業興市、工業立市,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12.2∶49.6∶38.2調整到2010年的9.0∶54.9∶36.1.產業高級化和適度重型化取得重大進展,特色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產業技術進步加快,內生增長動力增強。

  發展環境逐步優化。揭陽潮汕機場、廈深鐵路等建設加快推進,港口群建設明顯加快,能源電力生產基地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潮州供水樞紐等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成,交通、能源和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狀況明顯改善。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等環保項目加快推進,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2010年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47.5%.大力推進法治環境、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治安環境和人文環境建設,發展軟環境明顯改善。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2006-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3%,2010年達1441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7%,2010年達6823元。民生投入不斷加大,教育、就業、環保、社保、醫療等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取得積極進展。全面實現九年免費義務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加快發展,2010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78.4%.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10年城鄉三項醫療保險參保率為92.2%.

 ?。ǘ┌l展環境。

  從國際上看,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的主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國際金融危機引致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和產業的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國際產業向亞太地區轉移的趨勢沒有改變?;洊|地區進一步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加快推動企業走出去,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從國內形勢看,我國正處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國內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泛珠三角、環珠三角合作不斷加深,《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加快實施,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積極推進,兩岸關系出現積極變化,粵東地區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顯,發展空間將更加廣闊。全省在產業布局、重點項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對粵東地區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形成了較扎實的物質基礎?;洊|地區在新起點上實現新一輪大發展具備更為有利的條件。

  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仍然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仍在延續,世界貿易與投資仍將處于較低的增長區間,國際產業轉移的進程可能會暫時放慢,區域間承接產業轉移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另一方面,粵東地區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人才支撐嚴重不足,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較大,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社會事業發展、統籌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任務繁重。

  (三)重要意義。

  進一步加快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事關粵東地區人民福祉,事關全省改革發展大局,意義十分重大。

  ——有利于形成粵東地區發展合力。進一步加快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強統籌規劃、政策引導和資源整合,有利于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有利于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加快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產業層次,加快發展速度,做大經濟總量,有利于形成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縮小與珠三角地區的發展差距,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全省整體競爭力。

  ——有利于完善沿海地區經濟布局。進一步加快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強與閩西南、贛東南區域合作,積極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深化對臺經貿合作,有利于強化閩粵贛經濟聯系,促進三地融合發展,形成東南沿海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核心任務,充分發揮人緣地緣優勢,主動對接珠三角,積極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深化與港澳臺及東盟合作,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努力促進產業發展水平、城鎮建設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大提升,全面實現“十年大發展”目標,力爭在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

 ?。ǘ┌l展原則。

  做大總量,提升質量。加快發展,壯大經濟總量;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質量,促進速度質量相協調,著力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盡快縮小與省內發達地區的差距。

  發揮特色,一體發展。明確各市功能定位,發揮特色優勢,科學規劃產業發展,優化空間布局,提高集約發展水平,逐步形成優勢互補、合作競爭、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統籌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水平,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

  普惠共享,改善民生。堅持民生優先,促進就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健全社會保障和住房保障體系,大力發展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加強生態建設,注重環境保護,開展清潔生產,推進節能減排,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倡導綠色生活,促進綠色發展,構建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有機統一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ㄈ鹇远ㄎ?。

  ——全省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充分發揮現有產業基礎,積極發展特色經濟。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建設全省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和特色制造業基地,打造我省新的經濟增長極。

  ——全省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進一步擦亮經濟特區品牌,充分發揮粵東地區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臨近港澳臺的區位優勢以及僑鄉優勢,積極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深化與港澳緊密合作,積極拓展對臺經貿合作,加強與東盟等國際經濟區域的合作,建設成為我省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全省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立足海陸統籌,充分發揮粵東地區沿海港口優勢,積極布局建設粵東沿海工業經濟帶,深度開發和集約利用海洋資源,優化粵東地區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建設全省海陸關系協調示范區域。

  ——宜居宜業的特色城市群。完善區域基礎設施,推進一體化發展,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改善投資環境,美化人居環境,建設各具特色的現代海濱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努力打造文明富裕、充滿活力的宜居宜業特色城市群。

 ?。ㄋ模┲饕繕?。

  到2015年,具有粵東地區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成、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較大提高,基本實現“十年大發展”的目標。

  ——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粵東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980億元,年均增長13%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4150元。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大產業比例達到6∶52∶42,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產業整體競爭力大幅提升。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城鎮化水平達65%,初步實現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

  ——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交通建設大會戰成效明顯,消除區域內省道以上公路“斷頭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500公里,新增鐵路通車里程約220公里,港口貨物吞吐能力超過1.8億噸。能源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電源、電網、成品油管道、天然氣管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初步建立現代化水利支撐保障體系,地級市市區防洪防潮標準達到100年一遇,縣城防洪防潮能力達到50年一遇。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年均實際增長均達到12%左右。人口數量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0‰以內。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高水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達到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職業教育有較大的發展。社會保障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鄉三項醫療參保率達到98%.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完成省下達的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目標,生態環境明顯好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下達的指標內,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65%,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5%,森林覆蓋率達到52.6%.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明顯改善。

  三、空間布局

  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合理劃分空間功能,加強空間聯系和組織,建設形成點圈一體(市區、重要城鎮及“汕潮揭”都市圈)、塊帶結合(產業園區和沿海工業經濟帶、休閑旅游產業帶)的空間發展布局。

 ?。ㄒ唬嫿c圈一體的城鎮發展格局。

  以汕頭中心城區為中心,潮州、揭陽、汕尾市區為副中心,提升重要城鎮發展品位,打造特色品牌名鎮,推進“汕潮揭”同城化,構建“汕潮揭”都市圈,形成協調發展的粵東城鎮群。

  強化汕頭市作為粵東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建設現代化港口城市和生態型海濱城市,形成臨港工業、現代服務業和效益農業基地。建設中部珠港新城、南部濠江海濱新城、東海岸新城、沿海產業新城和西部牛田洋生態新城。汕尾市以城區和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為全市中心發展區,建設成為“海在城中、城在山間”的現代化濱海新城,積極參與“汕潮揭”合作,加快融入珠三角,打造粵東地區通向珠三角的橋頭堡,建設國家級海洋漁業基地、廣東重要的電力基地和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潮州市形成中心組團、潮安縣城組團、饒平縣城組團和柘林灣臨港組團四大發展組團,建設成為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化濱江臨海城市,重要的特色產業基地和廣東重要的臨港產業集聚區。揭陽市按照“粵東水城”的要求建設成為山海工商城市,能源石化及制造業基地、粵東航空物流基地。

  加強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合作,加強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和環境保護等的對接,加快推進融合發展,形成一體化的“汕潮揭”都市圈。

?

?

?

專欄1 粵東地區的中心鎮

  汕頭市:外砂鎮、東里鎮、蓮下鎮、隆都鎮、谷饒鎮、關埠鎮、和平鎮、兩英鎮、隴田鎮、陳店鎮、后宅鎮。

  汕尾市:海城鎮、公平鎮、可塘鎮、梅隴鎮、甲子鎮、碣石鎮、南塘鎮、河口鎮、河田鎮、螺溪鎮。

  潮州市:庵埠鎮、彩塘鎮、古巷鎮、黃岡鎮、三饒鎮、錢東鎮。

  揭陽市:漁湖鎮、砲臺鎮、新亨鎮、白塔鎮、洪陽鎮、占隴鎮、里湖鎮、棉湖鎮、五經富鎮、靖海鎮、葵潭鎮。

  (二)形成塊帶結合的產業空間布局。

  積極承接珠三角地區和國內外產業轉移,重點建設深圳(潮州)、深圳(汕尾)、珠海(揭陽)和汕頭市產業轉移工業園。加快建設對臺經貿投資合作園區。整合提升各類開發區和重點園區,構筑高水平的產業集聚平臺,促進形成集聚發展的塊狀經濟區,逐步形成帶動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的產業經濟帶。依托沿海港口,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和港口物流業,積極發展石化、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建設沿海電力能源基地和揭陽(惠來)石化基地,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形成汕尾紅海灣開發區—揭陽大南海工業園—汕頭沿海產業新城—潮州臨港產業集聚區為主的沿海產業帶。依托自然環境和潮汕人文景觀,加強旅游資源整合和旅游產業開發,打造粵東文化休閑、旅游觀光產業帶。以發展高附加值特色效益農業為主,建設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場優勢的加工型蔬果、茶葉、花卉、水稻等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借鑒臺灣精細農業的經營模式,在汕頭、潮州建設粵臺精細農業合作發展示范園區,在揭陽、汕尾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示范園區。

專欄2 粵東地區的產業帶

  沿海工業經濟帶:范圍西起汕尾紅海灣開發區、向東經揭陽(惠來)石化基地、汕頭南部工業經濟帶,東至潮州臨港產業集聚區等粵東沿海地區。屬于國家重點開發區域——海峽西岸經濟區南翼,定位為我省重化工業基地和特色制造業基地,對臺經貿合作重要區域,我省新經濟增長極。依托海岸資源和港口優勢,大力發展能源、石化、裝備制造、臨港工業和港口物流業,提升發展電子信息、玩具、陶瓷、精細化工、生物環保、紡織服裝、音像制品、海產品及農產品深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走自主創新創造名牌的發展道路,積極承接珠三角及國內外產業轉移。

  文化休閑旅游產業帶:依托良好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潮汕人文景觀,加強旅游資源整合和旅游產業開發,發展獨具特色的潮汕文化游、海濱度假游、地質遺址游、特色工業游、綠色生態游和革命老區紅色游,打造粵東文化休閑旅游觀光帶。

?

  四、產業發展

  優化布局,完善配套,增強集聚,加強自主創新,壯大支柱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產業競爭力,推進產業一體化發展,加快構建具有粵東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國家和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專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建設完善公共技術服務體系,力爭到2015年,建立100家以上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等創新平臺。鼓勵和引導企業逐步提高研發投入比重,力爭到2015年R&D達到1%.努力提高企業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推動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與省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聯合承擔省級科技項目,聯合開展產業共性技術開發。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申報實施高技術產業化項目,推動自主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加大力度引進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和一線創新人才,加快落實國家和省關于促進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全面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到2015年,年專利授權量達到950件/百萬人,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90件/百萬人。

 ?。ǘ┐龠M民營經濟發展。

  加快推進民營經濟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鼓勵民營經濟依托大項目,積極參與發展粵東臨港工業、海洋經濟和特色旅游。依托各類產業園區或產業集群,促進民營企業集聚化、關聯化、產業化發展,形成一批配套完善的產業集群。大力推進民營文化創意中心建設,打造以工業設計、工藝設計為主導產業的創意設計產業鏈,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水平。支持民營企業利用信息技術等現代高新技術提升五金、紡織服裝、陶瓷等傳統制造業的產業水平。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參與發展影視文化、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民生事業,開拓現代物流、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改制重組,引入外資和國有資本,以新型混合所有制經濟形式實現優勢互補,增強發展后勁。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規范發展小額貸款業務,支持有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轉為村鎮銀行。支持、引導和推動有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提升民營企業自主創新水平,引導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有國際影響力、競爭力的知名民營企業,重點扶持一批發展前景良好的成長型民營企業。到2015年,民營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水平進一步提高,成為支撐粵東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提升優勢傳統產業。

  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打造拳頭產品,培育名牌企業,提高產業集聚度,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加大技術投入和研發力度,開發名優特新產品產業,增強特色產業國際競爭力。汕頭要做強做大“中國玩具禮品城”、“中國工藝毛衫名城”、“中國內衣名鎮”、“中國名家居服裝名鎮”、“中國針織名鎮”、“中國文具生產基地”等區域性品牌,積極創建“國家印刷包裝名城”。汕尾要以名牌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力爭食品制造、紡織服裝、金銀珠寶首飾及圣誕禮品等行業在品牌提升上有新突破。潮州要發揮“中國瓷都”品牌效應,著力建設陶瓷創新基地;發揮“中國婚紗晚禮服名城”和“中國服裝跨國采購基地”品牌效應,努力打造全國婚紗晚禮服的“設計中心、制造中心和時尚發布中心”;大力提升國內有影響力的食品產業基地、中國塑料工藝鞋產業基地、國內知名不銹鋼制品產業基地、水族器材產業基地。揭陽要做大做優紡織服裝、醫藥制造、翡翠玉器、五金塑料、食品飲料等傳統特色產業,努力打造“氨基塑料、中藥飲片、五金不銹鋼制品、紡織服裝、模具、玉器”等一批國內知名的特色產業基地。

?專欄3 粵東地區的專業鎮

  汕頭市:鳳翔街道辦事處(玩具制造)、永祥街道辦事處(包裝印刷)、兩英鎮(紡織服裝制造)、外砂鎮(潮式毛衫制造)、谷饒鎮(針織內衣制造)、達濠街道辦事處(工藝包裝品制造)、石炮臺街道辦事處(包裝機械)、新津街道辦事處(包裝印刷制造)、澄華街道辦事處(工藝毛織制造)、和平鎮(文化制品制造)、峽山街道辦事處(精細化工制造)、同益街道辦事處(食品制造)、鮀蓮街道辦事處(水產養殖)、東里鎮(五金制造)、礐石街道辦事處(建筑)、陳店鎮(電子制造)、貴嶼鎮(廢舊電子信息產品拆解處理)、烏橋街道辦事處(電源控制設備制造)、岐山街道辦事處(紙塑制造)、海安街道辦事處(醫藥化工)、蓮下街道辦事處(日用化工)、河浦街道辦事處(海水養殖)、珠池街道辦事處(電力電器制造)、深澳鎮(海水養殖)、龍祥街道辦事處(日用化學產品制造)、大華街道辦事處(塑膠制品)。

  汕尾市:公平鎮(服裝)、可塘鎮(珠寶)、碣石鎮(圣誕禮品)、東海鎮(海馬養殖與加工)、甲子鎮(家具配件)、東坑鎮(青梅種植與加工)。

  潮州市:新圩鎮(水果)、城西街道辦事處(服裝)、高堂鎮(高堂菜脯)、鳳塘鎮(陶瓷)、新豐鎮(日用陶瓷)、浮濱鎮(茶葉)、三饒鎮(日用陶瓷)、汫洲鎮(海水養殖、水產加工)、金石鎮(花卉種植)、古巷鎮(衛生陶瓷)、黃岡鎮(水族機電)、鳳凰鎮(茶葉)、彩塘鎮(五金不繡鋼制品)、庵埠鎮(食品及印刷包裝)。

  揭陽市:錫場鎮(食品及食品機械)、玉湖鎮(淮山、芋頭)、河婆鎮(電子琴)、棉湖鎮(電線電纜電器、印刷包裝)、仙橋街道辦事處(鞋業)、梅云街道辦事處(五金、不銹鋼)、榕東街道辦事處(微電機產業)、砲臺鎮(汽車輪胎模具)、流沙東街道辦事處(內衣產業)、占隴鎮(紡織服裝)、軍埠鎮(服裝產業)、地都鎮(石材和石材機械)、京溪園鎮(旅游)、惠城鎮(服裝)、鳳美街道辦事處(模具工業產業)。

  (四)著力發展海洋經濟。

  重點發展海洋能源、臨海石化、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旅游、水產品精深加工,科學推進集中集約用海,重點開發海門灣、碣石灣西岸、南澳西南岸等工業與城鎮建設區,將汕頭打造成為粵東地區海洋經濟中心。進一步擴大與福建省的海洋經濟合作,加強在外向型漁業、臨海石化、海洋裝備等領域的合作,聯合開展海洋生物制藥、海水綜合利用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技術攻關。拓展在水產苗種培育、遠洋捕撈、旅游觀光農業、水產品加工業等方面的合作,建設生態型海水養殖和水產品加工基地。

  (五)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

  實施大項目和骨干企業、龍頭企業帶動戰略,調整優化工業結構,大力發展重化工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輸配電設備、特色專用設備等產業,以及輕工機械、電工電器、模具制造、醫療器械、各類專用設備等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形成一批示范效應強和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區域性先進制造業基地。石化產業要延伸產業鏈,集約發展煉油,依托煉油項目擇機發展乙烯,加快發展精細化工產業,培育形成若干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業集群。汕頭要優化臨港工業布局和結構,重點發展石化中下游、裝備制造等臨港工業;改造提升印刷包裝機械、食品加工機械、塑料機械和輸配電設備、醫療設備、數字化超聲儀器等產業;加快發展“中國鋯城”、金剛特種玻璃等高新技術產業。汕尾要發揮現有產業基礎優勢,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精細化工等產業。潮州要充分利用現有基礎和潮州港的發展優勢,大力發展能源、裝備制造、生物環保等產業。揭陽要充分利用沿海沿江區位優勢,依托中委合資廣東石化項目,集約發展石化產業,努力建成世界先進水平的石油化工產業基地;大力引進重大裝備項目,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重點發展模具制造、裝備制造等產業,推動產業適度重型化。

專欄4 粵東地區的各類園區

  汕頭市:廣東汕頭經濟特區保稅區、廣東汕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廣東汕頭金平工業園區、廣東汕頭龍湖工業園區、廣東深圳龍崗(汕頭潮南)產業轉移園、汕頭市產業轉移工業園。

  汕尾市:廣東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廣東海豐經濟開發區、廣東汕尾星都經濟開發區、廣東陸豐東海經濟開發區、深圳(汕尾)產業轉移工業園。

  潮州市:廣東潮州經濟開發區、廣東潮安經濟開發區、廣東饒平潮州港經濟開發區、廣東潮州(饒平)臺商投資試驗區、深圳(潮州)產業轉移園區。

  揭陽市:廣東揭東經濟開發區、廣東揭陽經濟開發區、廣東揭陽榕城工業園區、揭陽(惠來)大南海國際石化綜合工業園、珠海(揭陽)產業轉移工業園、揭陽高新技術開發區。

  (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以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著力發展為制造業配套服務的港口物流、工業設計、商務會展、中介服務、軟件動漫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打造若干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改造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飲、文化、旅游等面向民生的服務業,做大做強特色服務業的品牌。加快構建以海港、空港為中心的現代物流平臺,建設港口、陸路和航空相互連接配套的綜合物流體系。運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經營方式改造提升商貿服務業,支持一批現代大型商貿企業做大做強,重點改造提升中藥、紡織服裝、陶瓷、五金塑料、工藝玩具、水產品等一批區域性特色專業市場。優化城鄉各類流通設施和商業網絡,積極發展現代流通業態和營銷方式,營造便捷、舒適的消費環境。打造粵東旅游品牌,發展獨具特色的潮汕文化游、海濱度假游、綠色生態游和革命老區紅色游,構建粵東區域大旅游格局,推進旅游一體化發展。規劃建設一批工業設計、商務會展、軟件動漫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完善工業配套服務。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會計等中介服務業。發揮特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優勢,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積極落實CEPA關于服務業的政策,吸引港澳臺和海西經濟區其他地區的投資,促進粵東服務業發展。

  粵東各市要發揮各自優勢,突出重點,推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汕頭要加快建設粵東地區商貿、物流、金融、信息、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積極引進央企、省屬大型企業集團和潮汕籍大型民營企業在中部珠港新城建設區域總部基地,將東海岸新城打造成為未來粵東地區的中央商務區。汕尾要加快發展以高速公路、廈深鐵路、港口新區為依托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提升以專業市場為重點的商貿流通業,大力發展濱海旅游業,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的旅游品牌,延伸旅游產業鏈。潮州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旅游產業,挖掘和展現本土文化獨特魅力,使潮州成為環珠三角地區文化旅游重要區域和海峽西岸重要的文化旅游集聚區。揭陽要依托揭陽潮汕機場和臨港優勢,加快完善鐵路、公路、空港、海港相互連接配套的綜合現代物流業體系,建設區域空港物流中心。

  (七)積極發展精細農業。

  按照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的要求,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產業化和規?;?。突出發展優質效益農業,重點發展茶葉、水果、藥材、蔬菜、家禽、食用薯類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業,建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快發展遠洋捕撈、近海養殖、海產品深加工等海洋產業,大力培育休閑漁業、海洋生物制藥產業,建設現代漁港經濟區。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灌溉條件。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完善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產出效率。全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規范農業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對臺農業合作,提高農業生產精準化水平。扶持發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帶動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的農業龍頭企業。汕頭要大力發展漁港經濟,建成一批節約型、生態型的特色水產養殖基地,發展效益漁業,加快海門中心漁港、云澳中心漁港、達濠一級漁港建設,規劃建設粵東水產品儲運交易集散中心。汕尾要加快打造特色農產品基地和優勢商品糧基地,重點建設水稻、蔬菜等農業種植基地,生豬、黃牛、肉雞等畜禽養殖基地,加快發展現代漁業,提升海洋漁業產業化水平。潮州要大力發展深水網箱養殖、中深海及遠洋捕撈漁業和水產品精深加工,推進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場建設,延伸海洋產業鏈,打造烏龍茶、花卉產業基地,發展壯大潮州柑等特色農業。揭陽要加強茶葉、水果、藥材、蔬菜、花卉、優質糧食和水產養殖等基地建設,發展優勢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專欄5 產業發展重點

  工業:裝備制造、高級游艇;精細化工、生物環保、電子信息、金剛特種玻璃、數字化超聲儀器;印刷包裝機械、食品加工機械、塑料機械和輸配電設備、醫療設備等產業。

  現代服務業: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商務會展、文化創意、信息服務、旅游休閑、總部經濟。

  精細農業: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現代漁港經濟區;特色水產養殖基地;特色畜牧養殖基地;海洋牧場;茶葉、水果、藥材、蔬菜、花卉等基地。

  特色產業:玩具、食品加工制造、金銀珠寶首飾及圣誕禮品;陶瓷;婚紗晚禮服;紡織服裝;塑料工藝鞋;不銹鋼制品;水族器材產業基地;醫藥制造、傳統工藝、五金塑料、印刷包裝、音像制品。

  五、城鄉發展

  按照空間布局的總體要求,統籌城鄉發展,提高城鎮化水平,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一)統籌城鄉規劃建設與管理。

  全面推進城鄉總體規劃的編制,重點加快完成村鎮規劃編制,統籌安排生產、生活和生態要素,優化城鄉建設空間布局,建設具有粵東特色的宜居城鄉。積極探索建立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城鄉規劃相互銜接的規劃體系。編制《粵東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培育若干區位優勢明顯的新興城鎮,實現城市功能合理分工和優勢互補,建立具有鮮明潮汕特色的城鎮群。加快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到2015年完成全部村莊規劃編制任務。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布局調整優化,因地制宜開展空心村、小型村的合并和整治。引導粵東地區人口、產業向中心城市、縣城、中心鎮和重點鎮集聚;鼓勵人口向沿江、沿海地區集聚和轉移;適度提高處于交通沿線且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的重點城鎮人口增長速度;積極鼓勵具有重要生態保護價值地區的人口逐步向外遷移,推進城鎮發展區從分散低效向集聚與集約轉型,全面提升城鎮發展規模和質量。

  (二)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城鄉銜接、一體發展的要求,加快推進公共交通、供水供電、郵電信息、廣播電視網絡和環境保護等公共設施建設。以農村為重點,廣覆蓋與上水平并舉,加快推進路、電、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路網,按計劃實施5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工程,提高農村道路通行能力,逐步完善農村客運網絡。推廣應用沼氣、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進一步完善農村電網。繼續推行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建設,適時啟動村村通自來水試點工作,提高農村供水保證率和質量安全水平。加強農村排澇體系建設,妥善解決農村內澇問題。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快建設農村垃圾、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確保實行生活污水處理的村莊數量每年增長1%以上,實行生活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的村莊覆蓋率每年增長10%以上,切實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加強農村住房建設指導,加快實現農房升級換代,打造百年“嶺南新民居”。

  (三)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加快建設覆蓋城鄉、一體發展、分布合理、水平適度的區域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導向的財政投入及保障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重點向農村地區和困難群體傾斜。完全小學和初級中學基本達到規范化學校標準。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三室一場五有”工程,重點提高和改善農村地區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和辦學條件,統籌高中階段教育資源,合理規劃布局結構,不斷縮小粵東地區與全省發達地區的教育差距。加強公共衛生機構能力建設,有效控制重大傳染病。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城鄉醫療保障制度的一體化,實現區域內醫保異地就醫結算。完善城鎮社區衛生服務和農村醫療服務機構的價格管理機制,逐步推行藥品零差率銷售。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基本滿足城鄉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實現農村廣播電視“戶戶通”。加快城鄉全民健身體育設施建設,推進全民健身工程,使100%的社區及行政村建有1個以上的標準化健身點,符合條件的學校體育場地全部向社會開放。形成統籌城鄉的生活保障體系,重點加強對城鄉低保戶、被征地農民、“4050”失業人員等特殊群體的保障力度。大力發展農村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完善農村五保供養、災民和孤兒救助政策,全面提高社會福利整體水平。逐步解決城鎮戶籍低收入且人均住房面積10平方米以下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加大農村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加快農村危房改造步伐,基本完成邊遠分散革命老區村莊搬遷安置,全面實行農房保險。

  六、基礎設施

  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則,繼續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為粵東地區大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

  完善包括高速公路在內的各層次公路網絡。推進福建漳州(省界)至潮州、潮州至惠州、汕頭至揭陽、潮州至揭陽、揭陽至惠來和汕頭至揭西等高速公路項目,改善區域內外通道交通聯系;實施國道G324線汕頭段、省道S323線和省道S334線潮州段、省道S335線揭陽段改造等項目,提高粵東地區國省道干線公路的通行能力;加強高速公路與普通公路及主要交通節點、運輸樞紐的銜接。實現粵東沿海主要港口、機場、鐵路站場等主要交通節點和運輸樞紐30分鐘內連通高速公路的目標。

  加強港口碼頭建設。重點建設以汕頭港為主要港口,潮州港、揭陽港、汕尾港為地區性重要港口的粵東各沿海港口。抓緊組織粵東各沿海港口總體規劃(修編),引導粵東港口發揮優勢,錯位發展,提升整體競爭力。重點建設汕頭港廣澳港區、海門港區,揭陽港惠來港區、榕江港區,潮州港西澳港區、金獅灣港區,汕尾新港區等重點港區,加快集裝箱、煤炭、礦石、油品專業化泊位建設,提高港口專業化泊位能力;進一步加快汕頭港廣澳港區進港航道、潮州港進港航道、汕尾港進港航道、榕江出海航道等航道建設,適應海運船舶大型化的發展趨勢,提高航道通航能力和服務水平;積極拓展港口商貿、物流服務等現代港口功能。到2015年,港口總體能力不足和大型專業化泊位偏少的問題基本解決,港口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提升,港口功能進一步完善,港口現代化水平大幅提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連接兩岸三地、促進對外開放、服務內陸腹地、帶動臨港產業、促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港口群。

  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加快廈門至深圳鐵路、廣州至汕尾鐵路、龍川至汕尾鐵路、廣梅汕鐵路電氣化改造、廣梅汕鐵路龍湖至汕頭增建二線及廈深鐵路汕頭站聯絡線、阜鷹汕鐵路等項目建設。到2015年,形成與周邊地區緊密聯系的鐵路運輸網絡主骨架,鐵路通道運輸能力顯著提高。謀劃并適時啟動粵東城際軌道交通和各市區軌道交通建設。

  加強交通樞紐和集疏運系統建設。加快交通樞紐規劃建設。重點加快揭陽潮汕機場,廈深鐵路潮汕樞紐站,汕頭港、揭陽港、潮州港、汕尾港及公路運輸樞紐、客貨運集散中心等交通樞紐建設,進一步提高和發揮交通樞紐的銜接功能,提高運輸效率;加快港口、機場等樞紐集疏運系統建設。推進粵東港口疏港鐵路、疏港公路及鐵路與機場連接道路等項目建設,加快發展港口、機場、鐵路樞紐與公路網的多式聯運。

  推進粵東交通管理一體化。逐步推進粵東高速公路電子聯網收費和電子不停車收費,提高網絡整體運輸效率。2015年前實現連接城市、具備條件的高速公路出入口至少設置1條電子不停車收費(ETC)車道。穩步推進區域內車輛通行費年票互認互通,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公共交通“一卡通”平臺,力爭2015年左右實現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

 ?。ǘ┙y籌能源基礎設施協調發展。

  加強能源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構建清潔、安全、經濟的能源保障體系。到2015年,粵東地區要努力建成供應能力強、結構優、效率高的現代能源保障體系。

  加強能源建設管理。統籌規劃粵東地區電源、電網、成品油管道、天然氣管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統籌調配區域內電源、油源、氣源。統籌安排能源建設用地和線路走廊,構建一體化的能源輸送網絡。加強能源運行管理。加強對粵東地區成品油供應和調度管理,統籌資源儲備和應急調配。穩步推進能源儲備工程,建設大型煤炭中轉基地。

  統籌推進粵東地區電源建設。積極發展核電,加快開展汕尾陸豐核電項目前期工作,爭取項目盡快獲國家核準正式開工建設;扎實推進揭陽烏嶼核電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優化發展火電,粵東地區電源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實施區域內總體平衡,加快推進華潤海豐“上大壓小”工程等項目及配套送電通道建設;配合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統籌規劃建設區域熱電冷聯供項目。積極開發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盡快推動建設海上風電試點項目。

  著力加快電網工程建設。統籌推進電源電網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區內電網和跨區域輸電通道,加快推進粵東地區向珠三角送電通道和電源送出工程建設,切實解決電力輸送瓶頸問題。適當提高建設標準,增強跨區域送電的安全可靠性,提高電力系統的抗風險能力和減災應急能力。加快建設揭東500千伏變電站、韓江50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茅湖50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等骨干電網工程,構建堅強、穩固、完善的骨干網架結構。繼續積極推進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提升城鄉輸配電網建設水平。按照智能電網的理念推進電網建設,提高電網承接各類電源接入的適應性,增強接納核電、風電、太陽能等多種類型電源分區分層接入的能力,加強電網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和運營管理。

  加快油氣基礎設施建設。在符合國家重點油氣項目戰略規劃布局的前提下,加快油氣基礎設施建設及LNG接收站建設,統籌推進油氣管網一體化。加快推進中委合資廣東石化項目和粵東成品油管道等項目建設,結合大型煉化項目,逐步建成一體化成品油管網和油品儲備體系。加快推進粵東LNG項目、省天然氣主干管網粵東管道等項目建設,逐步建成連通粵東四市、對接珠三角的天然氣主干管網。

  (三)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統一標準、分步實施”的原則,加強粵東信息網絡統籌規劃、建設和管理,逐步構建先進、完整、高效、實用的信息化體系。加強信息專項規劃編制。加強信息通信管線的規劃、集約建設和管理工作,促進信息通信管線的互聯互通和資源整合。統籌編制城鄉信息化規劃,提高城鄉信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加強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建設,發展提升通訊網絡;加大有線電視網絡雙向改造力度,推動形成統一的有線數字廣播電視網絡,推進數字家庭網絡建設;全力推進3G網絡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分區域、按步驟推進無線寬帶城市群的建設,建成覆蓋區域內的無線寬帶網絡;推進“三網融合”。逐步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的高速互聯以及業務應用的融合,促進網絡資源共享和互聯互通,積極開發“三網”新業務;強化信息技術應用。加快發展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推進人口、社會事業、海洋開發、防災減災、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領域信息化建設,拓展便民服務,提高“數字粵東”的應用水平。加快構建區域性信息咨詢服務中心,發揮汕頭國際海纜登陸站、衛星地面接受站和寬帶網絡、有線電視、微波等多媒體網絡的資源優勢以及汕頭區域中心城市的服務優勢,發展國際信息和區域信息服務業務;加快推進區域電信同城化。重點加快推進通信資費服務一體化,到2015年,取消區域內部長途漫游資費。

  (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切實建立覆蓋城鄉的綜合性水利防災減災工程體系,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水資源保護,確保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建立現代化水利支撐保障體系。完善防洪防潮抗旱指揮系統和防御超標準洪水預案建設。繼續加強江河治理和水生態保護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水文、水資源和水環境實時監控系統建設。加快大中型水庫、水閘除險加固、江海堤圍達標加固、內澇整治和中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設,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以汕頭大圍、榕江大圍、潮州南北堤和汕尾城市防洪潮工程為重點,推進市、縣(市、區)城區防洪潮和海堤工程建設。地級市市區防洪防潮標準達到100年一遇,縣城防洪防潮能力達到50年一遇。推進汕頭東海岸新城新津河口、外砂河口治理及海堤和排澇工程安全建設,積極開展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內河涌整治工程,提高城鄉泄洪排澇能力。重點推進潮州供水樞紐供水體系骨干工程建設,實施區內江河堤防及大中型水庫、骨干小型水庫達標建設工程,確保韓江下游地區供水安全??茖W調度、合理配置區域內水資源,有序實施揭陽、惠來、澄海、潮陽、汕尾、饒平等調水工程和潮汕灌區工程,確保城鄉生活用水,改善農業生產和發展條件。整治榕江、練江、楓江、潮安內洋南總干渠、黃岡河和螺河等河流。整治出??陂T,改造出海口水閘。建設潮州港經濟區供水工程。加強農業、工業和生活節水工作,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七、社會事業

  按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要求,全力改善民生,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進步。

  (一)優先發展教育。

  堅持適度超前,注重提高教育質量。建立健全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農村為重點加快教育服務支撐能力建設,提升學前教育普及程度,提高九年義務教育質量,逐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確保常住人口子女有學上,力爭做到上好學。到2015年,粵東地區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85%,每個鄉鎮有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適齡兒童少年按時入學率達100%;初中年輟學率控制在3%以內;三殘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5%以上。加快調整區域內中小學布局,初中學位滿足“普及”需要,義務教育班額控制在55人以內,并逐步控制在50人以內,消除大班額現象。積極推進優質普通高中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素質,中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確保中小學教師福利待遇“兩相當”,確保按規定配足中小學教師編制。加快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優化普職比例,以強化產業發展支撐為目標,打造一批符合現代產業發展要求的龍頭骨干職業院校,建設以汕頭大學為核心的粵東職業教育基地群。擴大汕頭大學、韓山師范學院的辦學規模,全力扶持汕頭職業技術學院、揭陽職業技術學院、汕尾職業技術學院以及粵東高級技工學校建設。建設一批重點學科、特色專業、精品課程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高職教育實訓中心,增強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探索粵東地區與臺灣開展高等教育及職業技術教育領域合作交流的有效模式。

  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健全人才政策體系,加快引進培養學術技術帶頭人、科技領軍人才和一線創新人才,結合產業發展特征培養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所需的應用型人才。打造區域一體化的人力資源信息共享平臺,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完善人才評價制度,提高人才團隊服務水平,促進人才合理分布。吸引臺灣科技、教育等領域人才到粵東地區創業。形成共引賢才、服務到位、配置優化的人才工作合力。到2015年,粵東地區成功引進3-5個具有較強創新和科研實力的高層次人才團隊。

  (二)提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

  著眼于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積極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現基本醫療保障覆蓋全體城鄉居民,以及城鄉醫療救助覆蓋困難家庭和個人,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進一步健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為基礎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增加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常規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建立粵東地區統一的居民健康檔案,定期為65周歲以上老年人、3周歲以下嬰幼兒、孕產婦開展各類健康檢查,為乙肝、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導服務。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有規范化的中醫科、中藥房。到2015年,常住人口平均期望壽命超過77歲。

  (三)完善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體系。

  圍繞實施“雙轉移”,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管理和服務制度。加強失業情況動態預警監測。在汕尾市構建緊密聯系珠三角、在潮州市構建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就業合作交流平臺。因地制宜地建設各類創業帶動就業孵化基地,培育創業主體。在鄉鎮建立轉移勞動力就業服務中心,強化農村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加大對高校畢業生、下崗職工、“4050”人員等特定群體的就業幫扶力度。到2015年,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左右,基本建立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服務管理體系和就業援助制度,使粵東地區90%的縣(市、區)、街(鎮)和社區均能夠提供較為完備的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功能。

  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勞動者的工資水平,逐步提高企事業離退休人員收入水平和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指導線,縮小區域內公職人員收入差距和社會不同階層收入差距,有效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增加城鄉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的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到201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000元以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0元以上。

  完善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網。推進城鄉一體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鞏固和完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實現養老保險關系省際、省內順暢轉移接續。加快建立新農保制度,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構建“普惠型”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穩步推進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并軌工作,確保“十二五”期末建立起城鄉一體化的醫保制度。擴大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的覆蓋范圍,提高保障能力。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的社會救助體系,建立健全優撫安置和救災應急保障機制,加快發展居家養老、社區服務、兒童福利、殘疾人救助等社會福利事業,鼓勵民間組織、慈善團體參與投入民生事業。加大廉租住房建設力度,增加經濟適用住房供應,加快特困農戶危房改造,試行政策性農房保險,逐步解決城鄉各類困難家庭的住房保障問題。到2015年,初步建成比較完善、保障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

 ?。ㄋ模┐龠M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實施基礎文化設施覆蓋工程,構建完善的市、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加強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站等基本文化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公共文化流動服務等文化工程建設,確保城鄉群眾能夠免費享受各種公益性文化服務。加快網絡文化發展,積極實施“文化上網工程”。到2015年,實現基層文化設施全覆蓋,形成城市“十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

  積極挖掘、搶救文化遺產資源,有效傳承汕頭抽紗、汕尾皮影戲、潮州木雕、揭陽玉雕等手工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妥善修繕、保護和利用汕頭國民革命軍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汕尾紅宮紅場、筆架山潮州窯遺址、饒平原中央蘇區縣文德學校、揭陽學宮等文物保護單位。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大力弘揚潮汕地區民間優秀建筑藝術。不斷適應當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新變化和審美的新需求,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提高文化消費意識。加大扶持力度,增強潮汕茶文化、飲食文化、曲藝文化等文化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及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名牌文化企業。

  大力推進經營性和公益性文化單位體制機制改革,加大有線電視網絡、電影院線、藝術演出、出版物發行、數字網絡資源的整合力度,引入戰略投資者,支持優勢文化企業以資本為紐帶試行跨地區兼并重組。以汕頭為基地組建粵東文化傳媒集團,探索建立地區性綜合電視臺及綜合門戶網站。增加潮劇發展資金投入,加強潮劇演藝人才培養,以廣東潮劇院為龍頭,整合潮州、揭陽等地優秀潮劇演出團體力量,聯合向海內外推廣精品潮劇劇目。

?專欄6 粵東地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汕頭:潮州音樂、潮陽英歌、潮劇、潮陽剪紙、蜈蚣舞、嵌瓷、澄海燈謎、瓶內畫、潮州木雕。

  汕尾:滾地金龍、陸豐正字戲、海豐白字戲、海豐西秦戲、陸豐皮影戲、麒麟舞、河田高景。

  潮州:潮州木雕藝術、潮繡、潮劇、潮州音樂、潮州鐵枝木偶、潮州剪紙、潮州楓溪瓷燒制技藝、潮州工夫茶藝、潮州歌冊、大吳泥塑、潮州花燈。

  揭陽:普寧英歌舞、潮劇、木雕、普寧嵌瓷、陽美翡翠玉雕、喬林煙花火龍。

 ?。ㄎ澹I造和諧發展社會環境。

  有效控制人口增長,努力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扭轉人口過快增長局面。完善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改善人口出生性別比,促進城鄉人口合理流動。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到2015年,粵東地區各縣(市、區)人口計生管理責任制考核均穩定在二類以上標準。

  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聯合開展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問題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社會矛盾化解機制和突發事件應對處置機制,打造聯防聯動的基層維穩工作平臺。著力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積極建立重點建設項目社會風險評估機制,從源頭上預防信訪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的產生。

  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立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加強農資、食品藥品、餐飲衛生市場監督,統一區域內行政監督執法標準,聯合開展各市各部門間的監督執法合作。完善區域應急救援體系。加強依法治市建設,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加強網絡民主政治建設,構建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網絡民主平臺。

  八、資源環境

  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

 ?。ㄒ唬┕澕s集約利用土地。

  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集約用地,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科學配置城鄉、區域、產業發展用地,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不斷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和土地產出率。統籌建設占用和補充耕地規模,嚴格實行耕地占補平衡。強化科學用地、節約用地、依法用地的觀念,合理開發利用土地后備資源,通過積極整理開發部分低效園地山坡地補充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復墾和閑置土地處置力度,推進“三舊改造”,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水平??茖W有序推進圍填海造地工作,合理開發灘涂資源。加強土地需求調控,實行更嚴格的區域土地供應政策、土地使用標準和市場準入標準,實行差別化供地政策,積極推進工業園區、交通基礎設施、城鄉建設用地集約化。進一步完善節約集約用地的市場調節機制,深化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積極推進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利用經濟手段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化水平。到2015年,區域耕地保有量達31.0萬公頃,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達16.61萬公頃。

  (二)大力推進節能減排。

  堅持開發節約并重、節約優先,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材,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促進經濟發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少排放模式轉型。積極開展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努力開發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新技術、新工藝。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示范和推廣,建立節能減排技術服務體系,鼓勵生產和使用節能節水節材產品,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生產和消費模式。抓好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加快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的節能降耗技術改造。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嚴格實施新建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加強用電需求側管理,建立節電管理長效機制。嚴格執行差別電價、差別排污費政策,推行居民用電、用水階梯式價格制度。鼓勵發展符合國家政策的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推動垃圾發電、余熱利用發電等工程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循環經濟發展要求建設工業園區,形成資源高效利用、循環利用的產業鏈。

 ?。ㄈ┘哟笪廴痉乐魏蜕鷳B保護力度。

  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實行污染物集中處理。強化工業污染源監管,加強對產業轉移園區等工業園區的環境管理,提高產業準入門坎,避免產業轉移中的污染擴散。積極引導工業企業進園區,實施廢水集中處理。加快規劃和建設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完善垃圾收運體系。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加快建設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積極推進農村污染防治,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強化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和處理。全面推行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探索建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機制。加強固體廢物處置,推進汕頭貴嶼廢舊電子電器集中拆除基地建設,有效控制并加強治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重金屬等對土壤的污染。強化源頭治理,建立區域污染聯防聯治機制。加強韓江、榕江、楓江、練江、螺河、黃岡河流域綜合整治和飲用水源地保護,確保飲用水安全,同步推進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設施“三同時”制度??刂平逗S蛭廴?,加大海洋污染防治力度,逐步建立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制度。加強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建立健全大氣復合型污染監測和防治體系。積極推進汕頭華能海門、潮州三百門、惠來、汕尾等電廠的脫硝設施建設。到2015年,空氣質量保持良好,優于二級標準天氣的達標率在90%以上,酸雨發生頻率大幅度下降。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大紅樹林、沿海防護林、水源涵養林建設。強化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對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濕地公園、地質公園以及可供旅游開發的海灣沙灘資源的管護。有效保護河口和海岸濕地,推進城市景觀林、城區公共綠地、環城綠帶建設,加快建成沿公路和鐵路的綠化帶,規劃建設粵東地區綠道網。建立健全保護生態環境的體制機制,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到2015年,水源地水質保持良好,達標率在95%以上,江河水質得到改善,嚴重污染河段受到控制,水質型缺水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專欄7 粵東地區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及自然保護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大北山國家森林公園。

  省級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礐石風景名勝區、大南山森林公園、南澳候鳥省級自然保護區、廣東南澎列島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玄武山風景名勝區、火山峰森林公園、蓮花山森林公園、海豐公平大湖省級自然保護區、陸河南萬紅椎林省級自然保護區、潮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紅山森林公園、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潮安縣海蝕地貌自然保護區、饒平縣海山海灘巖田自然保護區、黃岐山森林公園、揭東桑浦山-雙坑省級自然保護區。

  九、改革開放

  抓住國務院批復《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的機遇,進一步發揮汕頭經濟特區在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的先行和帶動作用,深化改革開放,建立健全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積極參與區域合作,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ㄒ唬┩七M體制機制創新。

  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增強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能力,建立健全社會矛盾化解機制和突發事件應對處置機制。優化政府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減少管理部門和層次,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落實富縣強鎮事權改革措施。推進城市公用事業改革,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和規范有效的運營機制。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改革土地供給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加快財政體制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理順各級財政收入分配關系,完善政府投資管理制度,開展政府投資項目公示試點。著力發展民營經濟,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制定和完善鼓勵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區域性再擔保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政策,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大力支持中小企業上市。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和農村金融機構深化體制改革,創新金融服務體系。深化價格改革,加快建立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環境價格形成機制,實施普惠型民生價格政策,構建有利于資源節約、循環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性價格政策體系。深化口岸查驗模式和作業流程的改革創新。發展產權交易市場,加快市場體系建設。積極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落實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引導企業誠信經營。

  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理順政府與城鄉自治組織的關系。建立完善社區管理體制,構建社區公共資源共享機制和綜合治理機制。探索建立治安管理與城市管理、市場管理、行業管理等有機結合的新模式。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鼓勵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提供公共服務,提高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效率。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建立最低工資標準與經濟發展及物價增長相適應的聯動機制,事業單位實行績效工資。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將外來人口納入本地社會管理,全面推行居住證及“一證通”制度,加強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

  (二)加快外經貿戰略轉型。

  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更加注重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智力資源。進一步優化外資結構,引導外資投向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生態環保等領域。鼓勵加工貿易延伸產業鏈,扶持一批有規模、有優勢的加工貿易企業從貼牌生產、委托設計向自主品牌轉型,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加大研發力度,實施品牌經營,全面提升陶瓷、玩具、輕紡、金屬制品等傳統優勢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出口競爭力。培育新的出口主體,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鼓勵民營企業直接參與國際競爭。實施目標市場質量、安全環保、技術等標準,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出口比重,率先實現對外貿易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積極開拓國內中西部地區市場,粵東四市輪流每年組織一次粵東特色產品“北上西行”展銷會。優化通關環境,加快“電子口岸”建設,完善重點口岸設施建設,積極申報揭陽潮汕機場為空港一類口岸和對臺直航機場,積極支持更多港口建設一類口岸和對臺直航口岸。積極推進企業設立、經營許可、人才招聘、產權登記和跨境交易的便利化。充分發揮“僑博會”、“潮商會”的品牌效應,創辦“華僑發展論壇”,積極引進僑資,大力吸引海外僑胞參與粵東地區建設。繼續擦亮特區品牌,抓住汕頭經濟特區擴大范圍的機遇,進一步發揮特區在對外開放中的引領作用。

  (三)加快對接珠三角。

  編制粵東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指導目錄,加快承接珠三角和國內外產業轉移。改善產業轉移園區環境,積極探索創新園區開發機制,鼓勵有實力的投資者參與園區建設,推行園區公共服務項目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充分發揮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工業園的示范帶動作用,著力構建承接產業轉移的服務平臺、政策平臺和合作平臺,形成粵東產業轉移集聚區。在省政府認定的產業轉移園區推行“零收費區”政策。完善粵東與珠三角各市勞務合作機制,共建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示范基地,促進富余勞動力向珠三角或就近轉移就業。鼓勵潮籍企業家回鄉投資創業。建立閩粵贛十三市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區域協作從交流合作邁向戰略合作,推進各項發展規劃對接,促進環珠三角地區發展。

  (四)積極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

  借助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政策優惠和發展平臺,積極開展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其他城市間的交流合作。以交通對接為基礎,以商貿、旅游對接為切入點,組織企業參加區域內的各類展銷會、洽談會,拓展發展空間。強化對臺交流合作,積極承接臺灣新一輪產業轉移,大力發展對臺貿易,依托粵東地區現有臺資企業,進一步擴大對臺經貿合作,拓展合作領域。支持建立多種交流機制,加大民間的交流力度,鼓勵開展經貿洽談、合作論壇和商務考察。加強與臺灣地區在經貿、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金融、教育、醫療、社保、文化等領域合作,聯合打造面向臺灣地區游客的精品旅游線路,在潮州市建設臺灣游客旅游集散中心,開辟海峽西岸無障礙旅游區。積極為臺商創造良好的營商和生活環境,鼓勵開辦臺商子弟學校和建立相關的醫療、工傷保險機制。全力辦好汕頭粵臺經貿合作試驗區和廣東潮州(饒平)臺商投資試驗區,促進臺商投資集聚發展,把粵東地區建設成為廣東承接臺灣地區產業轉移的主要承接地。

專欄8 海峽西岸經濟區

  按照國務院批復同意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海峽西岸經濟區東與臺灣地區一水相隔,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中處于重要位置。范圍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溫州市、麗水市、衢州市,廣東省汕頭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陽市,江西省上饒市、鷹潭市、撫州市、贛州市,陸域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

  按照國務院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海峽西岸經濟區位于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中沿海通道縱軸南端,包括福建省、浙江省南部和廣東省東部沿海部分地區。該區域的功能定位是: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服務周邊地區發展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構建以福州、廈門、泉州、溫州、汕頭等重要城市為支撐,以漳州、莆田、寧德、潮州、揭陽、汕尾等沿海重要節點城市為補充,以快速鐵路和高速公路沿線為軸線的空間開發格局。

  (五)加強與港澳、東盟等區域合作。

  充分利用內地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的機制,落實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及其重點項目,進一步提升與港澳經濟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加強與港澳在服務業領域的合作,引入港澳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吸引更多的港澳金融機構到粵東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或投資參股,支持符合條件的粵東地區企業到香港上市融資。利用港澳的融資渠道和營銷網絡,積極開展聯合招商,推動粵東地區企業到港澳設立營銷中心、運營中心,擴大對港貿易和轉口貿易。加強粵東地區與港澳在科技、教育、文化、醫療、社保等社會事業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在聯合開發、線路組織、聯合促銷、人才培訓、信息交流等旅游合作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在國家和省的總體部署下,用好各項扶持措施,擴大與東盟經貿、文化、旅游等領域合作。推動發展與東盟國家友好城市關系,鼓勵開展民間交流,發揮在東盟國家的潮商會等僑團的紐帶作用,搭建與東盟經貿合作平臺。積極參與全省“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大力開拓印度、俄羅斯、巴西和中東地區等新興市場,開創多元化的國際經貿合作局面。

  十、保障措施

  加快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創新發展、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確保規劃綱要順利實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積極爭取享受國家扶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政策措施。對粵東地區在試行國民旅游休閑計劃、解決國土資源管理歷史遺留用地問題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強對重大產業發展規劃和建設的指導。支持汕頭率先建設“粵臺經貿合作試驗區”,推動汕頭保稅區轉型為綜合保稅區和保稅港區。支持深汕(尾)特別合作區、普天(潮州)生物環保城、揭陽(惠來)大南海國際石化綜合工業園和揭陽潮汕機場空港物流基地(中心)建設。加大對重大項目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

  (二)加強規劃組織實施。

  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粵東四市經濟社會協作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各市人民政府要制定本規劃綱要的實施方案,明確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按照本規劃綱要確定的功能定位和發展重點,抓緊推進“十大工程”的組織實施,并做好區域內相關規劃的修編和調整。省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能分工,加強指導協調,對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統籌研究,及時提出對策建議。

  加強監督評估。省發展改革委要會有關部門加強對本規劃綱要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牽頭組織本規劃綱要實施情況的中期評估,向省政府報告實施情況。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

 

?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