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006939748/2012-01228 分類: 工業、交通、通知
發布機構: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成文日期: 2012-09-29
名稱: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文號: 粵府辦〔2012〕108號 發布日期: 2018-01-13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發布日期:2018-01-13  瀏覽次數:-
粵府辦〔2012〕108號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二五”規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反映。

?

?

?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2年9月29日

?

?

?

?

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發展“十二五”規劃

?

目  錄

?

  一、發展基礎………………………………………………………………………(1)

 ?。ㄒ唬┲饕删汀?)

 ?。ǘ┐嬖趩栴}……………………………………………………………………(8)

  (三)發展要求……………………………………………………………………(9)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11)

 ?。ㄒ唬┲笇枷搿?1)

  (二)發展原則……………………………………………………………………(11)

  (三)發展目標……………………………………………………………………(12)

  三、主要任務………………………………………………………………………(15)

 ?。ㄒ唬┘涌旖煌ㄟ\輸線網建設……………………………………………………(15)

 ?。ǘ娀C合運輸樞紐建設……………………………………………………(19)

 ?。ㄈ┨岣叱鞘薪煌ūU夏芰Α?1)

 ?。ㄋ模┨嵘\輸服務現代化水平…………………………………………………(23)

 ?。ㄎ澹┥罨w制機制改革…………………………………………………………(26)

 ?。┐龠M交通運輸業綠色發展…………………………………………………(27)

 ?。ㄆ撸┥罨瘏^域交通運輸一體化合作……………………………………………(28)

  四、保障措施………………………………………………………………………(30)

 ?。ㄒ唬┛茖W謀劃重大項目…………………………………………………………(30)

  (二)拓寬投融資渠道……………………………………………………………(30)

 ?。ㄈ┘訌娨幷轮贫冉ㄔO…………………………………………………………(31)

 ?。ㄋ模┙∪袠I標準體系…………………………………………………………(31)

?

?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綠色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交通運輸領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制定《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二五”規劃》。

  一、發展基礎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時期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采取一系列積極有效措施,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取得了顯著成績,初步形成了軌道交通、公路、水路、民航、管道等各種運輸方式協同發展、有序銜接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1.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

  軌道交通實現跨越發展。全省軌道交通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2459億元。至2010年年底,全省軌道交通營運里程達2722公里,新增營運里程759公里。其中鐵路營運里程達2303公里,新增營運里程420公里,在建鐵路里程1303公里;城際軌道交通營運里程達139公里,在建城際軌道交通里程278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營運里程達280公里,新增營運里程200公里,在建里程約140公里。建成武廣客運專線、洛湛鐵路粵境段等鐵路項目,開工建設貴廣、南廣、廈深、廣珠、韶贛等鐵路項目;建成廣佛城際首通段、廣珠城際廣州南站至珠海北站段等城際軌道交通項目,開工建設穗莞深、莞惠、佛肇等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廣州城市軌道交通網絡骨架初步形成,深圳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快,佛山、東莞城市軌道交通前期工作扎實推進。

  公路網絡日趨完善。全省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2438億元。至2010年底,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約達1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約4839公里,全省基本形成以珠江三角洲核心區為中心、直達東西北、聯通港澳、輻射泛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高速公路網絡,實現與陸路相鄰?。▍^,澳門除外)均有兩條以上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全省公路網絡通行能力和通達深度進一步提升,國道基本實現高等級化,鎮通建制村公路路面硬化任務于2009年底提前一年全面完成。

  港航建設進展加快。全省港口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435億元。至2010年底,港口貨物年綜合通過能力約達11.7億噸,集裝箱年綜合通過能力3939萬標準箱(TEU),服務能力顯著提高。沿海港口對腹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促進臨港工業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區域港口之間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空間布局已經形成。全省航道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62億元,整治航道1252公里,其中高等級(三級以上)航道559公里。西江干流和珠江三角洲“三縱三橫三線”千噸級骨干航道網基本形成,3000噸級海輪可直達肇慶。建成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沿海主要港口進港主航道均可通航5萬噸級以上船舶。

  民航設施不斷完善。全省民用機場累計完成投資約183億元。開工建設揭陽潮汕機場,惠州機場軍民合用獲國家批復,佛山機場開通民航航線,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和梅縣機場擴建等項目有序推進。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為核心,深圳、珠海、汕頭、湛江、梅州和佛山等地機場共同發展的空港體系進一步完善。2010年全省民用機場旅客吞吐能力約6890萬人次,較2005年增加800萬人次。聯邦快遞公司(FEDEX)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的亞太航空貨物轉運中心和優比速包裹運送公司(UPS)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的泛亞航空轉運中心建成運營。

  管道網絡逐步形成。全省管道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80億元。建成珠江三角洲成品油管道,形成連接全省所有油源供應點、通達粵西和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成品油管網,成品油輸送管道里程達1400公里。建成深圳大鵬液化天然氣(LNG)和珠海橫琴島海上天然氣供應管道約900公里,初步形成連接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等市的天然氣供應主干管網。

  綜合樞紐初具規模。機場、客貨流密集的大型軌道交通站場、重要港口的綜合運輸樞紐功能得以強化。建成廣州東站、廣州南站等多功能的現代化綜合客運樞紐站場;推進深圳福田站、深圳北站、東莞東站等一批現代化綜合客運樞紐站場建設。直達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的廣州地鐵3號線延長線開通運營。珠海港高欄港區疏港鐵路正加快建設。

?

?

  2.運輸服務水平穩步提升。

  運輸一體化加速推進。毗鄰地級以上市公交互聯互通和短途客運班車公交化改造扎實推進。全省提前3年完成撤銷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站任務。廣佛肇、珠中江經濟圈實現車輛通行費年票互認互通,全省公交“一卡通”工作全面展開。廣州港與虎門港初步實現引航一體化。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銜接進一步增強。

  運輸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廣深鐵路建成我國第一條客貨分線運輸的四線電氣化鐵路,客運列車實現完全公交化運營;武廣客運專線開通運營,成為世界上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無砟軌道長大客運專線。公路客運車輛繼續向節能環保、高級化邁進,貨運車輛逐步向重型化、專用化和廂式化發展,在營運客車、危險品運輸車輛快速推廣安裝帶有衛星定位功能的汽車行駛記錄儀。營運船舶向標準化、大型化和專業化發展,淘汰老、舊、小落后船舶2000多艘,鄉鎮渡口木質、水泥渡船基本完成更新改造。

  運輸保障能力全面提高。培育了一批大型客、貨運輸企業,內河船舶經營向公司化、專業化發展。運輸安全預防監控和應急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克服2008年初特大雨雪冰凍災害所帶來的極端困難,圓滿完成春運、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交通運輸及安保任務。初步建立高速公路收費站節假日“保暢通”長效機制和全省統一汽車維修救援服務網絡信息平臺。

  城鄉公交服務能力日臻完善。城市公交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有5個地級以上市城區的萬人公共汽車擁有量超過10標臺,廣州、深圳市初步形成了以大運量快速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共交通為主體,出租汽車等方式為補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公共交通和農村客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工作穩步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基本形成城區、跨鎮和鎮內有效銜接的城鄉一體化公共交通網絡;東西北地區初步形成以城區為主,不斷向周邊延伸的城鄉便捷客運網絡。至2010年底,全省具備安全通行客運班車道路條件的行政村班車通達率達到95%,比2005年增長15.8%,農村客運候車亭和招呼站點數比2005年增長約15倍。

  運輸信息化應用穩步推進。初步建成全省公眾出行服務信息系統和道路運政管理系統,實現道路運輸證、從業人員資格證應用IC卡電子證件,并與交通運輸部聯網共享數據。全省已通車的高速公路全部實現分區域聯網收費,大力推進電子不停車收費。民航、軌道交通、城市公交電子票務得到推廣。全省汽車客運站聯網售票穩步推進,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市初步實現道路客運聯網售票。

?

?

?

  3.行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行業體制和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基本完成省和地級以上市兩級交通運輸行政管理機構改革,順利完成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逐步推進行業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省級交通建設融資平臺。廣東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成立,部省合作建設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項目總規模進一步擴大。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由“省屬市管”改革為“省屬省管”,機場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

  一體化協調機制初步建立。多層次的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協調機制初步形成。建立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經濟圈交通運輸一體化協調機制;粵港澳交通運輸聯絡協調機制及大珠江三角洲區域5大機場聯席會議機制逐步完善;港珠澳大橋建設協調管理機構粵港澳三地聯合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并按三地政府協議運作;建立泛珠江三角洲區域交通運輸合作聯席會議制度,設立交通運輸合作專責小組。

  規劃編制與法規制訂逐步完善。完成《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2009年修訂)》、《廣東省沿海港口布局規劃(2008-2020年)》、《廣東省內河航運發展規劃(2010-2020年)》、《廣東省民用機場發展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公路水路運輸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等專項規劃。修訂《廣東省公路條例》,出臺《廣東省港口管理條例》等一批規范性文件,進一步完善全省交通運輸業發展和管理的法規框架。

  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新成效。逐步構建全省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監測考核體系。率先在城市公共交通、市政、公務等領域推廣使用電動、液化天然氣(LNG)等類型的新能源汽車,加快實施全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工程。啟動西江、北江及珠江三角洲骨干航道網適用船型研究。積極探索大宗件貨物水路運輸誘導和補償機制。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港口建設,引導港口企業實施“油改電”項目技術改造。

  (二)存在問題。

  1.綜合運輸通道有待完善。鐵路通道建設滯后,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骨架網絡尚未形成。高速公路網絡有待完善,跨珠江口等運輸通道供需矛盾突出。粵東地區和粵北山區內河航道通航等級偏低,部分內河出??陂T和沿海港口出海航道等級與船舶標準化、大型化要求不相適應。

  2.運輸結構配置不盡合理。各種運輸方式發展不平衡,軌道交通發展較慢,內河航運資源未充分利用,客貨運過度依賴公路運輸。綜合運輸樞紐建設相對滯后,集疏運系統不盡完善,不同運輸方式間銜接不夠順暢。區域間交通運輸發展不協調,東西北地區總體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比較落后。

  3.城市交通壓力不斷加劇。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交通擁堵呈常態化趨勢,擁堵現象逐步向佛山、東莞等城市蔓延。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主體地位尚未確立,總體運送能力不足,高峰期運力明顯緊張。

  4.運輸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交通運輸裝備和整體技術水平仍然不高,信息化和智能化應用水平偏低。適應運輸服務一體化發展的管理體制機制有待理順,運輸市場體系亟待健全和規范。土地、環境等對行業發展的剛性約束進一步加大,交通運輸業實現節能降耗、綠色發展的目標任重道遠。

  (三)發展要求。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關鍵時期,既為全面推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對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隨著廣東經濟社會的平穩較快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運輸需求將呈現穩步增長、結構升級態勢,煤炭、石油、鐵礦石等能源、原材料大宗物資和集裝箱運輸需求增加,城際和城市客運需求持續上升。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必須著力拓展交通運輸網絡的覆蓋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其次,廣東將更加注重區域城鄉協調發展,進一步發揮珠江三角洲地區輻射、服務和帶動功能,形成環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帶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為適應區域城鄉協調發展需要,必須著力優化運輸網絡結構,進一步推進區域和城鄉運輸一體化。第三,廣東將繼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推動產業梯度轉移,形成不同梯度與層次、相互配套、關聯互補的產業集聚發展格局。為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必須著力提升運輸通道能力,構建綜合運輸樞紐,進一步發揮交通基礎設施的支撐帶動作用。第四,隨著幸福廣東建設不斷推進,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旅客出行需求將呈現多樣化、多層次特征,對運輸服務提出了全方位的更高要求,必須不斷提升運輸服務質量,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綠色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

?

?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結構、增能力、促銜接、降成本、重效益為主導,進一步處理好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關系,有效整合各種交通運輸資源,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綠色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由通道建設為主向通道與樞紐建設并舉轉變,由建設為主向建設與服務并舉轉變,由要素投入為主向要素投入、科技進步和體制機制創新并舉轉變,逐步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相互協調、一體化發展,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二)發展原則。

  適度超前。著眼于未來更遠時期,實現運輸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適度超前于客貨運輸需求。

  公交優先。加快發展快速大運量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線網密度和站點覆蓋率,增加公共交通出行比重。

  協調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注重各種運輸方式內部和不同運輸方式間的銜接。

  創新發展。積極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實現交通運輸又好又快發展。

  綠色發展。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切實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低碳綠色交通運輸系統建設。

  安全發展。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強化安全管理和應急保障。

  (三)發展目標。

  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以干線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為骨架,以機場、港口、鐵路站場和公路站場等運輸樞紐為節點,各種運輸方式層次分明、銜接順暢的綜合運輸網絡。

  1.基礎設施。到2015年,綜合交通網總里程約達22.7萬公里,綜合運輸通道主骨架基本形成。建成一批服務高效的綜合運輸樞紐。

  ——軌道交通。城際軌道交通網覆蓋珠江三角洲9個地級以上市并延伸到清遠市區,高(快)速鐵路貫通東西北地區,全省軌道交通營運里程達到5000公里。

  ——公路網絡。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500公里;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建設25000公里社會主義新農村公路。

  ——港航設施。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基本建成,全省內河三級以上航道通航里程達1300公里;港口運輸能力適應經濟發展需求,貨物年綜合通過能力達13億噸以上,集裝箱年綜合通過能力達5000萬標準箱(TEU)。

  ——油氣管道。擴大油(氣)管網覆蓋面,管道里程達6200公里。

  ——民用機場。樞紐機場、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高效協作的民用機場布局基本形成,旅客年吞吐能力達12億人次。

  ——城市交通。中心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初具規模,全省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達630公里。

  2.運輸服務。到2015年,基本形成安全、舒適、便捷的綜合客運體系和開放、高效、可靠的綜合貨運體系。

  ——技術裝備。運輸裝備專業化、標準化水平顯著提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服務水平。運輸服務一體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客運換乘更加便捷,貨物多式聯運較快發展;城鄉運輸一體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交通服務均等化。區域運輸合作更加緊密,運輸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行業管理。綜合交通運輸一體化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安全應急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節能減排工作深入開展,統一、開放、有序的運輸市場逐步完善。

?

  三、主要任務

 ?。ㄒ唬┘涌旖煌ㄟ\輸線網建設。

  完善縱貫南北、橫跨東西的全省綜合運輸通道,適度加密珠江三角洲地區運輸線網,促進東西北地區綜合運輸線路成網。加大力度建設鐵路網、城際軌道交通網和高等級航道網,完善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輸油氣管網。

  1.大力發展軌道交通。

  干線鐵路。積極推進干線鐵路建設,基本建成東聯海峽西岸、聯通長江三角洲地區,西通桂黔、輻射大西南地區,北達湘贛、連接中原地區的高(快)速鐵路網絡骨架;推進廣深港、廈深、深茂等鐵路建設,實現主要通道客貨分線;擴建改造既有繁忙干線,提高通道的運輸效率和運輸能力。建設一批沿海主要港口集疏運鐵路,提升港口輻射能力和整體競爭力。到2015年,全省干線鐵路營運里程約達3697公里。

?

  城際軌道交通。建成以廣州、深圳、珠海為主要節點,連通珠江三角洲9個地級以上市及清遠市區的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網絡主骨架,便利銜接鐵路客運樞紐站、主要機場、城市軌道交通樞紐站、公路客運樞紐站,實現以廣州為中心、主要城市間1小時互通。規劃建設粵東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到2015年,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營運里程約700公里。

  2.積極推進航道建設。大力發展內河航運,改善全省航道等級結構和通達水平。加大內河出海口門航道開發力度,實施西江航運干線擴能工程,進一步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基本形成西江干線至珠江口港口群的航運主通道;將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逐步向清遠、韶關延伸,抓緊整治北江韶關至三水河口段千噸級航道;組織實施榕江、韓江航道整治工程。全力推進內河水運發展方式轉變,提高內河水運發展質量和效益,形成航道、港口、船舶和航運支持保障系統協調發展、功能完善、技術先進、運轉高效的內河水運體系。

  3.繼續完善公路網絡。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加快國家高速公路粵境段、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和珠江口東西兩岸跨江通道建設,構建布局合理、通達便利和具有較高服務水平的高速公路網絡。

  加強以國省道為重點的普通公路建設,提升國省道普通干線公路技術等級、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打造國道和主要省道“養護管理示范路”,形成規模穩定、結構合理、連接完善的國省道普通干線公路網絡,增強普通國道對全省縣級以上行政中心節點的連接和覆蓋。鞏固發展農村公路,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和升級改造,每年建設5000公里左右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公路。

  4.加快建設油氣管網。結合氣源項目建設,加快完善珠江三角洲天然氣輸送主干管網,推進粵東、粵西、粵北天然氣主干管網建設,逐步完善全省天然氣輸送管網。到2015年形成連接各氣源點,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通達全省各地級以上市的天然氣輸送主干管網絡。加快建設珠江三角洲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積極推進湛江、揭陽煉化成品油送出配套工程和粵北成品油管道工程。結合新建、擴建煉油項目,配套建設原油運輸管道;根據惠州、湛江原油儲備庫建設進度,配套建設連接儲備庫與煉油廠的原油管道。

  (二)強化綜合運輸樞紐建設。

  結合軌道交通網、高速公路網和機場、港口建設,加強節點城市綜合運輸樞紐建設,在廣州、深圳和湛江等全國性綜合運輸樞紐城市,珠海、汕頭和韶關等區域性綜合運輸樞紐城市以及其他地區性綜合運輸樞紐城市布局建設綜合運輸樞紐站場,使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并與城市規劃相協調,與城市建設相促進。

  1.機場樞紐。完善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為國際復合型門戶樞紐,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為區域性樞紐機場,其他支線機場為補充的全省民用機場布局,加強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的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提升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國內客運和國際貨運功能,加快支線機場建設。強化機場綜合運輸樞紐功能,繼續加快建設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城際、城市軌道交通接入工程;在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和揭陽潮汕機場配套完善公路客運和公交站場;建成聯系珠海三灶、揭陽潮汕等機場的高(快)速公路;完善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水運碼頭功能;研究遷建湛江機場。加快通用航空機場布點與建設,構建全省通航服務網絡、海洋綜合服務網絡和航空應急救援網絡。

  2.港航樞紐。推進港口資源整合,促進沿海港口集約化發展和港口群協調發展。進一步加強集裝箱、煤炭、礦石、油品和糧食等專業化泊位建設,提高煤炭接卸碼頭靠泊能力和接卸效率,根據產業布局要求相應建設原油接卸碼頭,繼續完善集裝箱干線港、支線港和喂給港布局,形成高效率的內貿、外貿集裝箱運輸體系。大力發展公用碼頭,鼓勵企業專用碼頭提供社會化服務,提升港口公共服務水平和岸線資源的使用效率。全面推進傳統港口升級改造,提高港口岸線資源利用率。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發展多式聯運,實現沿海重要港口通鐵路、高等級公路。加強陸島碼頭、防波堤、公共錨地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在珠江三角洲沿海港口科學選址,擇機建設郵輪母港,促進郵輪運輸服務業發展。

  3.鐵路樞紐。加強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綜合樞紐站場建設,在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客運站配套建設公路客運、公交站場和城市軌道交通站場,與公路、城市軌道交通、城市公交等實現便捷銜接。圍繞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發展,加強鐵路綜合貨運樞紐站場建設,充分發揮鐵路在港口貨物集散中的作用,提高貨物多式聯運效率。

  4.公路樞紐。組織實施廣(州)佛(山)、深(圳)(東)莞以及珠海、汕頭、韶關、梅州、江門、湛江、茂名、肇慶等10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總體規劃。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路客運樞紐站場,加強公路客運樞紐與軌道交通、城市公交等運輸方式的銜接,進一步提高公路客運樞紐站場的服務水平和覆蓋面。結合產業結構布局,積極推進公路貨運樞紐站場和現代化物流園區建設,提升物流服務水平。

  (三)提高城市交通保障能力。

  大力實施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統籌城市對外交通、市區交通以及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構建規模合理、網絡完善、結構優化、有效銜接的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提升城市交通保障能力。加強交通需求管理,綜合運用多種調控手段,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日趨緊張的局面。

  1.優化發展城市公交系統。加快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擴充公共交通網絡,逐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確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運輸系統中的主體地位。優化布設公交線網,提高公交線網密度和站點覆蓋率,大力發展公交無縫換乘系統,實現與城際(市)軌道交通便捷換乘。協調推進城市公共汽(電)車專用道建設,統籌公交首末站、中途站、換乘樞紐站、港灣式停靠站、維修站場規劃建設。統籌規劃、科學配置城市道路資源,保障公共交通設施用地,增強公共交通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探索發展新型城市公交系統。

  2.積極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重點加快廣州、深圳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基本形成通達性強、服務水平較高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開工建設佛山、東莞城市軌道交通;其他具備條件的城市適時開展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研究工作。

  3.著力完善城市交通配套設施。舊城改造和新城開發必須堅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超前規劃和建設,采取公交導向型(TOD)開發模式推進城際(市)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綜合開發,形成城際(市)軌道交通與城市規劃建設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加快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粵東城鎮密集區、粵西城鎮密集區和韶關城鎮集中區城際(市)交通、綜合運輸樞紐和集疏運系統建設。優化城市對外運輸通道、運輸樞紐站場和物流園區布局,緩解城市出入口和運輸樞紐周邊的交通壓力。合理配建停車設施,加強城市近郊的機動車駐車換乘樞紐及其配套設施建設。

  (四)提升運輸服務現代化水平。

  適應高效、便捷、優質的客貨運輸需要,依托運輸技術裝備發展,鼓勵運輸企業通過優化運營組織,創新商業模式,不斷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加快運輸市場建設,完善政府運輸監管和公共服務職能,增強安全保障與應急能力。

  1.提高運輸裝備現代化水平。按照先進、高效、經濟、適用、綠色的要求,提升運輸裝備水平。提高鐵路高速動車組、城際動車組和大功率電力機車等先進裝備的應用規模和水平。積極推進公路貨運車輛大型化和專業化,鼓勵發展集裝箱、廂式、冷藏、散裝、液罐、城市配送等專用運輸車輛和多軸重載大型車輛,逐步淘汰敞式貨運車輛,促進車型標準化。推動客運車輛結構升級和節能化進程,在城市公共交通領域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以西江干線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級航道網為重點,實施內河船舶標準化,嚴格執行船舶更新報廢制度,加快船舶運力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大型散貨船、大型油輪、集裝箱船、滾裝船和液化氣船,提升遠洋、沿海和內河運輸船舶整體裝備水平。

  2.推進運輸服務技術創新。廣泛采用信息化、智能化和物聯網等現代化科學技術,積極推進智能運輸系統建設,促進各種運輸方式間信息共享,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積極推動客貨運輸票務、單證等聯程聯網系統研發和建設,建設鐵路客貨服務管理平臺,推進鐵路支付電子化。完善高速公路通信、電子監控、聯網收費和不停車收費系統,到2015年,實施電子不停車收費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占全省所有高速公路收費站的60%以上,全省高速公路實現“一張網”聯網收費。推進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信息一體化規劃建設,構建電子口岸、政府管理和商務信息服務平臺。

  3.促進運輸服務一體化發展。加強各種運輸服務之間的無縫銜接與合作,提高客貨運輸服務效率。鼓勵運輸企業開展一體化運輸服務,加強運輸服務中的線路、能力、運營時間、票制、管理銜接,推進客票一體聯程、貨物多式聯運。推進形成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為樞紐的“中樞輻射式”航線網絡。增加對農村客貨運輸系統建設的投入,促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統籌城鄉公共交通資源,建立農村客運體系,使農村客運與城市公交便利銜接。實現全省鄉鎮通班車率達100%,基本實現鎮級有站、村級有亭和具備安全通行客運班車道路條件的行政村客運通達率100%的目標。實現全省公交“一卡通”,并逐步向城際(市)軌道交通、車輛路橋通行費、城市停車收費等交通運輸服務領域延伸拓展。撤銷除?。▍^)界和兩端出入口以外的高速公路主線收費站;繼續推動撤銷普通公路收費站工作,按國家要求逐步撤銷一級、二級公路收費站。

  4.加快運輸市場建設。完善交通運輸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加強政府對運輸市場的監管,促進公平競爭。完善運輸市場準入制度,規范市場行為與經營秩序,加快構建統一、公平、開放的運輸市場,形成各種運輸方式間和各種運輸方式內部有序競爭的環境。加快培育省內競爭力較強的大型專業化運輸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推進航運服務集聚區以及空港經濟區建設,發展航運經紀、船舶融資、航運保險、法律服務等業務,提升高端要素配置和服務能力,打造現代航運服務中心和航空大都市。促進運輸代理、運輸咨詢、金融服務和信息傳播等運輸輔助服務業發展。加強行業人才培養,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5.增強安全保障與應急能力。提高運輸裝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完善交通運輸安全規章制度,實行運輸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增強應急保障能力,建立交通運輸應急預案和處置機制。加強災害多發易發和重點區域的多通道、應急站點建設,儲備可替代運輸能力。加強安全救助系統建設,提高應急反應速度和救援成功率,推進區域性國家公路交通運輸應急裝備物資儲備中心以及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與應急設施的建設。依托重點骨干運輸企業,建設安全應急保障隊伍。著眼國家安全形勢新變化、國防和軍隊建設新要求,增強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重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國防功能。

 ?。ㄎ澹┥罨w制機制改革。

  按照交通運輸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探索建立跨區域、跨行業,涵蓋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建設、運營全過程的一體化管理機制,逐步實現行業資源統籌、管理體制整合、運作機制協調。

  1.完善部省合作機制。以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和廣東南車軌道交通車輛修造基地為依托,充分發揮鐵道部專業技術實力雄厚和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組合優勢,積極引進民間資本,推進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運營市場化體制改革,探索省內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項目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的新機制。鞏固和深化我省與交通運輸部合作,全面爭取國家對于我省公路、水路、民航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2.深化公路建設管理體制改革。明晰地方各級政府在公路投資、建設、運營和養護管理中的職責。改進公路建設投融資機制,研究實施政府還貸收費公路投資建設新模式,拓寬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投融資渠道。

  3.加強港口資源整合。積極探索沿海各區域港口通過構建組合港、建立戰略聯盟等形式,推進珠江三角洲、粵東、粵西港口群一體化,促進港口資源優化組合。積極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和政府引導作用,以資產為紐帶,以項目為切入點,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推進港口企業資本重組、資源整合,發展公用碼頭,提高岸線使用效率。

  4.統籌全省機場建設管理。創新機場管理體制,促進珠江三角洲地區機場管理運營一體化;建立軍、民航協調共享的空域管理機制,完善空域動態管理。

  (六)促進交通運輸業綠色發展。

  切實推進綠色交通運輸系統建設,研究制訂交通運輸業節能減排政策,做好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引導和監督工作,促進交通運輸業綠色發展,全面提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水平。

  1.大力節約資源。在規劃、建設、運營、養護等各個環節,集約節約利用土地、通道、岸線、空域等資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快發展軌道交通、內河航運等運量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輕的運輸方式,改變過度依賴公路運輸的狀況。通過綠色貨運、甩掛運輸組織和物流信息交易平臺的示范和推廣,探索道路運輸業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材料、施工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實施港口節能減排措施,使全省沿海港口單位吞吐量平均能耗下降8%。

  2.提高用能效率。加強交通運輸領域節能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等研發與推廣應用工作,提高節能環保運輸工具的應用水平。加快老舊車輛更新,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后的老舊小船舶,鼓勵港口使用節能裝卸設備。推進鐵路電氣化改造和建設。合理引導運輸需求,提高運輸組織水平,倡導綠色出行。

  3.加強環境保護。加強新能源在交通運輸業的有效應用,降低單位運輸生產量污染物排放水平。加強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對建設全過程實行環境影響動態監測,有效控制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所產生的環境污染。

  (七)深化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合作。

  按照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要求,積極推進珠江三角洲交通運輸一體化,深化粵港澳和泛珠江三角洲區域交通運輸合作,著力提升交通運輸國際化水平。

  1.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一體化。

  優化完善珠江三角洲地區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布局,統籌區域內干線鐵路和城際(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高等級航道及綜合運輸樞紐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交通運輸便捷性,形成網絡完善、布局合理、運行高效、與港澳及環珠江三角洲地區緊密相連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通毗鄰的地級以上市間“斷頭路”,消除“瓶頸”路段,穩步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車輛通行費年票互認互通。

  2.深化粵港澳交通運輸合作。

  加強跨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交通運輸網絡,打造由多種運輸方式、多通道組成的緊密連接的粵港澳跨界陸路交通運輸系統。建設港珠澳大橋、廣深港客運專線,加快推進深港西部快速軌道等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前期工作。將全省公交“一卡通”范圍延伸至香港,發行“嶺南通。八達通”公交卡。

  加強與香港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合作,構建以深圳、廣州港為集裝箱干線港,珠海、虎門、惠州港等為集裝箱支線港,中山、佛山港等其他港口為集裝箱喂給港的大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形成功能互補的港口、航運、物流設施和航運服務體系。繼續加強港口集裝箱運輸組織,大力發展水上喂給運輸;加強船期、代理、運價、信息等方面交流合作,繼續提升粵港澳區域港口集裝箱運輸競爭力。

  加強粵港澳各機場之間的銜接,促進大珠江三角洲機場群的合作與發展。建立粵港澳三地空管協調機制,拓展珠江三角洲空域,為珠江三角洲民用航空運輸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保障;拓展三地機場在客貨運輸系統建設和配套服務領域的業務合作,加強機場建設、信息共享、商業服務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3.更緊密融入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積極落實《泛珠三角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合作專項規劃綱要》和我省與周邊?。▍^)簽訂的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加強與周邊?。▍^)交通運輸聯系,加快國家干線鐵路、高速公路、西江航運干線等出省通道建設,完善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與國內重要城市之間的航線網絡,共同構建聯系緊密、適應區域合作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力爭到“十二五”期末,鐵路出省通道達15條;高速公路出?。▍^)通道達19條,與陸路相鄰?。▍^)均有3條及以上高速公路相通(澳門除外);建成西江干流廣西貴港至肇慶內河Ⅱ級航道。

  4.提升交通運輸國際化水平。

  積極推進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拓展國際合作與發展空間、提升我省參與全球及區域經濟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強化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的國際樞紐功能,完善國際航空運輸網絡,擴大輻射范圍,增加歐美亞航線航班密度,開辟連接南美、非洲的國際航線。依托香港港國際航運中心,在廣州港、深圳港等沿海主要港口新增國際遠洋航線,促進華南地區進出口貿易發展。鼓勵和引導國際資本進入全省交通運輸領域,支持全省交通運輸業走出去,實現國際化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科學謀劃重大項目。

  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以增量投資促進綜合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優化。加強前期工作,儲備重大項目,將規劃的交通運輸重點項目逐年納入年度重點項目計劃,形成建成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滾動機制?!笆濉睍r期全省安排交通運輸重點建設項目189項,總投資約19838億元,其中“十二五”時期計劃完成投資約10671億元。

 ?。ǘ┩貙捦度谫Y渠道。

  積極探索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新型投融資模式,拓寬投融資渠道。積極爭取國家專項投資補助資金,科學合理、統籌安排成品油消費稅轉移支付資金。探索促進全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化融資方式,規范合理利用現有省級融資平臺。繼續支持省屬交通運輸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積極引入保險資金參與交通運輸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鼓勵民營和社會資本進入交通運輸領域。完善政府補貼機制,通過項目沿線開發等方式,實現外部效益內部化,提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加強規章制度建設。

  適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新形勢,研究修訂《廣東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廣東省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加快制訂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區域年票制管理等方面的法規規章;抓緊建立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出資及土地、房屋征收工作機制,完善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綜合開發機制等管理制度。

  (四)健全行業標準體系。

  加強交通運輸業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健全行業規范標準體系。配合國家制訂城際軌道交通技術標準和政策;加快信息化標準建設,建立適應交通運輸發展趨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平臺、物聯網標準;完善交通運輸安全技術標準體系。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