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
第一次會議第2505號(醫療體育類251號)
提案答復的函
粵府函〔2018〕257號
陳新滋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新藥研發聯合實驗室的提案》收悉,經會科技部、國務院港澳辦,現答復如下:
提案提出的建議對整合提升粵港澳醫藥研發力量,發揮粵港澳合作優勢,促進內地與港澳在醫藥領域的合作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我省將積極研究吸納。
一、加強指導,粵港澳合力打造醫藥創新高地
近年來,科技部指導我省積極拓展與港澳科研合作平臺建設。一是推動港澳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在香港建設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大學),在澳門建設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實驗室經多年建設運行,取得顯著成效。二是推動澳門大學聯合國內醫藥大健康領域的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啟動籌建中華醫藥創新高地暨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推動澳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共建中藥創新研究院。推動澳門大學與廣西藥用植物園、深圳國家基因庫、深圳華大基因和北京計算中心共同發起并啟動“藥用植物4.0計劃”。三是開展粵港澳高校聯合實驗室建設。2016年底,我省啟動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工作,目前已有五家實驗室立項建設,其中生物醫藥領域的有廣東藥科大學與香港大學共建“糖脂代謝病粵港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與香港大學共建“腫瘤分子生物學粵港澳聯合實驗室”。
二、深化合作,推動建設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
在兩地中醫藥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力推動下,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取得多方面的成效。一是園區以技術為主的公共服務平臺包括GMP中試生產大樓、研發檢測大樓、科研總部大樓等,于2017年9月全面落成并投入使用。二是產業園通過與葡語系國家衛生藥品相關政府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初步搭建起連接歐盟、非洲、東盟等重要區域的合作網絡,并成立“中醫藥產品海外注冊公共服務平臺(橫琴)”。三是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和廣州中醫藥大學簽署《粵港澳中醫藥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共建國際一流的中醫藥教育、科技與臨床合作平臺,并已啟動首期6個項目的合作,為中醫藥走向海外做出貢獻。四是產業園與澳門大學、北京大學共同創建非盈利機構—中華醫藥創新研究院,作為大灣區科技創新基地以及公共服務平臺。
三、探索創新,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聯合實驗室
我省在醫藥創新方面具有較好基礎,已建新藥研發領域科技創新平臺有廣東省實驗室1家,重點實驗室17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2家。其中,“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于2017年批準成立,依托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和粵港澳地區的相關優勢科研力量建設。從基礎研究與國際合作、臨床研究與轉化、產業發展與產業促進等3大板塊布局建設,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國際化高地,帶動整個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發展。
下一步,我省將繼續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探索粵港澳科研合作新模式,重點在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聯合實驗室,并將其建設成為粵港澳三地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科研裝備先進的基地,推動粵港澳三地創新要素的流動,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大力支持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整合優勢資源,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新藥研發聯合實驗室,并積極提供指導,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您對我省工作的關心支持。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18年8月1日
(聯系單位及電話: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020-8313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