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府〔2018〕50號 |
━━━━━━━━━━━━━━━━━━━━━━━━━━━ |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深化 商事制度改革行動方案的通知
現將《廣東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工商局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18年7月25日
廣東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行動方案
(一)爭取國家支持,在廣東自貿試驗區探索試點商事登記確認制。以商事登記實名認證、全程電子化辦理、要件式智能化審理、申請人承諾制為支撐,進一步簡化登記事項、申請材料和辦理流程。(省工商局牽頭,廣州、深圳、珠海市以及廣東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工商和其他市場監管部門配合) (四)改革優化開辦企業流程,將我省開辦企業時間整體壓縮至5個工作日內。搭建縱向貫通省、市、縣三級,橫向連接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公安機關和刻章網點、稅務等部門的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打通開辦企業全流程信息共享鏈條,建立以營業執照信息為基礎、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標識的信息互通互認機制,建立開辦企業“一網通辦、并行辦理”的工作機制。推動全面提升企業開立銀行賬戶服務效率。(省工商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牽頭,省公安廳,省稅務局配合) (六)科學統計和測算全省各類涉企行政審批辦理頻次及業務量,精準提出亟需改革的“量大面廣”的涉企行政許可事項目錄,報請有權機關批準后,分批實施,持續推進。重點對資質資格類審批及指標限額類審批事項開展專項清理。(省編辦,省工商局、電子政務管理機構牽頭,深圳、東莞市人民政府,江門市蓬江區人民政府、廣州市南沙區管委會配合) (九)推動實現各市場監管職能部門、涉企行政審批部門、行業主管部門之間的信息實時傳遞、無障礙交換、統一歸集公示。建成全省統一的市場監管信息平臺,連通省直部門及各地級以上市現有綜合監管平臺,為證照銜接、監管聯動、執法協同提供支撐。在統一監管平臺建成前,利用“全國一張網”協同監管平臺,實現跨部門的后續監管協同,落實企業注冊信息、涉企信息歸集公示“雙告知”“雙反饋”和聯合“雙隨機”抽查工作。建立信息對接、認領、反饋的督查通報制度,將各審批部門認領企業信息率納入績效考核范圍。(省電子政務管理機構牽頭,各市場監管職能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一)構建以信用信息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模式。梳理我省失信聯合懲戒事項,組織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梳理編制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清單。加快推廣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領域的應用,將查詢行政相對人信用信息、實施聯合獎懲措施等作為必要環節嵌入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公共資源交易等工作業務流程當中。探索建立信用約束向失信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股東和高級管理人員等自然人延伸制度,加快全面落實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按照國家統一認定標準及時認定我省紅黑名單,并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進行公開共享,實施聯合懲戒,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場監管職能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三)推動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部門要在行政執法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環節,主動向社會公開職責權限、執法依據、裁量基準、執法流程、執法結果、救濟途徑等信息。要通過文字記錄和音像記錄方式,對行政執法行為的程序啟動、調查取證、審查決定、送達執行、歸檔管理等全過程進行記錄,實現全過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推動落實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推動執法部門編制重大行政執法決定目錄清單,明確審核內容,細化審核程序,實現執法監督關口前移。(省法制辦牽頭,各行政執法部門配合) (十五)建立統一的市場主體登記和市場綜合監管體制。各地根據不同執法領域特點、規律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確定地級以上市、縣(市、區)市場監管領域執法機構的編制規模,推動執法重心和執法力量向基層和一線傾斜。(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牽頭) (十九)強化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建立“誰生產誰負責、誰銷售誰負責”的企業首負責任制,全面推行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完善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建立產品質量和服務金保證制度。按照“誰主管、誰監管”原則,由業務主管部門履行監督管理行業組織的職責,指導行業組織依法依規開展行業自律管理。健全行業自律規約,完善行業性約束懲戒機制,建立行業組織與政府部門溝通合作機制。(省民政廳、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以及各行業主管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二十)建立各級政府領導、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持續推動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個體工商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建立“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的信息共享平臺,開通全流程“綠色通道”,建立全維度優惠政策體系。轉型升級為企業的個體工商戶在辦理證照變更登記、資產轉移過戶、銀行賬戶開立變更撤銷等業務過程中,簡化材料、合并程序、減免稅費。對符合條件的企業,依法依規降低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免征土地和房屋權屬轉移契稅,免征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免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暫不收繳工會費,依申請可延期繳納稅款等;各級財政可對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的給予獎補和補助,企業可申請使用中小微企業服務券。加大對轉型企業的信貸支持、規范服務收費,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提供融資服務。(省工商局、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稅務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監局配合) (二十一)深入調查摸清工商注冊市場主體經營狀況,加快推進“死亡”個體工商戶和企業的清理工作。(省工商局牽頭,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國資委、統計局、法制辦,省稅務局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