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上線“廣東民聲熱線”。十年遲遲沒有定案的廣州博物館重建選址問題再度受到關注,省市文化和旅游部門透露,廣州博物館新選址有望明年明確。廣東省也將出臺《廣東省非國有博物館管理辦法》支持非國有博物館健康發展。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汪一洋在節目現場介紹,新的一年,廣東將創作更多文藝精品,深入推進嶺南文化“雙創”工程,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和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具體來說,將舉辦2022年省藝術院團演出季、國際青年音樂周等品牌活動。加快建設“三館合一”項目、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創建一批紅色旅游名鎮。加快培育“文旅+”“+文旅”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持續打造“廣東文旅護照”等IP,著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早在5年前,廣州就提出要打造博物館之城,今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會上,省文化和旅游廳也提出要繼續支持廣州等城市建設博物館之城。其中,位于廣州市越秀山鎮海樓的廣州博物館,于1929年正式對外開放,為我國最早期創建的博物館之一,也是收藏廣州有關歷史文物,舉辦陳列展覽和進行科學研究的專門機構。與廣州博物館的“不起眼”相比,更可惜的是,大量珍貴藏品“養在深閨人未識”。廣州博物館館長吳凌云表示,廣州博物館是一定需要一個新館址的。現在的內部展廳,面積不到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是13萬件,這些東西不應該讓它沉睡在庫房里。
據了解,從2011年開始,廣州博物館的新館選址工作就一直在推進,選址從最初的白云新城,到后來的新中軸線南端,再到海珠區,但至今仍沒確定。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二級巡視員歐彩群在現場連線時表示,由于原選址地塊附近有一個城市樞紐交換站,考慮到安全等各方面的原因,地塊一直沒有調整出來。另外,征地問題也拖慢了選址進度。歐彩群透露,廣州博物館最新選址,預計最快將在明年確定。
省文化和旅游廳還透露,正在推動省政府出臺《廣東省非國有博物館管理辦法》,鼓勵推動非國有博物館發展。這個辦法出臺以后,將會是全國第一個省級層面的有關非國有博物館的部門規章。屆時對非國有博物館的設立、運營服務以及相關的政策保障都有具體的規定,將極大地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辦博物館。同時,會培育一些具備部分博物館功能但又還沒有完全達到博物館設立條件的“類博物館”,把它們納入行業管理,來指導扶持它們成為真正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