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高質量發展·看金融”新聞發布會,據悉,2023上半年,金融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一季度全市金融業增加值709.34億元,同比增長8.9%,高于全國全省增速,增速居北上廣深津渝六大城市第一位。全市金融業總資產達到11.42萬億元。1—5月全市金融業稅收217.9億元,同比增長3.4%,占總稅收比重9.1%。
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何華權介紹,1—5月廣州各項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3431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2241億元。在“金融助推廣州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簽約活動推進會”上,共促進29家全國性金融機構總部與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與38家企業簽署52個項目合作協議,融資總額4650.7億元,金融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今年以來,廣州新增上市公司7家,現有總市值約3.2萬億元,上市公司累計募資超6000億元。廣州市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撬動信用類貸款投放總計51萬筆1372.3億元,共惠及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5.5萬余戶。
何華權稱,廣州正加快建設大灣區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已吸引21個理財資管項目落地,合作金額超2000億元。同時,廣州正加快完成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落地的各項準備工作,加快籌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形成粵港澳三地協同配合的良好局面。
發布會上,來自廣州市越秀區、南沙區以及廣州金控集團的相關負責人也介紹了相關內容。廣州市越秀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顏強介紹,越秀區現有銀行、保險等持牌金融機構55家,地方金融機構200余家,現代金融組織體系完備。今年一季度,越秀區金融業增加值增長9.3%,在全區GDP中約占四分之一、在全市金融業增加值中約占三分之一。
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總經濟師林少禮介紹,2022年南沙實現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近8%,同比增長9.1%;金融業稅收占全區稅收近10%;全區本外幣存、貸款增速均超20%,金融發展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