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第一資源,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是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生力軍。12月5日,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新時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鄭慶順和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公務員局局長黃漢標接受記者采訪,就《若干意見》制定和貫徹落實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含金量高體現“六個創新”
南方日報:請介紹一下《若干意見》制定出臺的背景和總體考慮。
鄭慶順: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剛剛閉幕的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建設科技創新強省,加快集聚創新人才,打造匯聚國內外一流創新人才的高地,努力把廣東建設成為向世界展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區”。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是最具創新創業活力和發展潛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力軍,是增強我省未來人才競爭力的關鍵。
起草《若干意見》的總體考慮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精神,圍繞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戰略、推進國家(廣東)自貿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決策部署,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發展規律,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拓寬培養途徑、加大引進力度、推進順暢流動、搭建發展平臺、加強服務保障,加快培養集聚一大批優秀拔尖青年人才,為我省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和“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目標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在起草過程中,我們召開了11場座談會,廣泛聽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用人單位和青年人才代表的意見,分行業分系統摸查了我省博士、博士后人才隊伍現狀,充分借鑒了國際國內的先進經驗做法,并對接提升今年我省出臺的《關于我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支持青年人才的相關政策,提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可以說,《若干意見》對于新時代我省增強人才競爭力、建設創新人才高地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南方日報:《若干意見》共有五大塊18條內容,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主要有哪些亮點?
黃漢標:《若干意見》含金量很高,可以說亮點紛呈,主要體現在“六個創新”:一是政策制度創新。如創建博士工作站,設立博士和博士后創新創業基金、建立博士和博士后事業編制保障制度、建立全球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招募機制等。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實施必將在南粵大地產生人才集聚的積極效應。二是培養模式創新。通過遴選青年拔尖人才,實施優秀人才國際培養計劃,提高在站博士后資助標準,開辟職稱評審綠色通道,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等舉措,聚焦國際、國內博士和博士后培養。三是引才模式創新。聚焦國際引才,通過加大資金的投入、構建全球人才招募機制、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打造離岸人才研發基地等舉措,靶向引進海外優秀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四是平臺載體創新。聚焦產業發展,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積極搭建各種創新創業合作交流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激勵引導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流向企業一線。五是扶持機制創新。聚焦均衡發展,強化人才向粵東西北流動的政策導向,對引進到粵東西北地區的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予以傾斜,在資金資助上省財政給予大力支持,在科研、職稱評審上給予特殊優惠。六是管理服務創新。聚焦精準服務,針對當前我省博士和博士后公共服務的突出問題,從住房保障、子女入學、戶口遷移、配偶就業等方面,提出務實管用、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解決人才后顧之憂。
全球前200高校博士畢業生最高資助100萬元
南方日報:人才成長靠培養,《若干意見》對加強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培養提出了哪些主要措施?
鄭慶順:在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培養上,《若干意見》提出了四條主要措施,一是在廣東特支計劃等重大人才工程和科技項目中,專門針對博士和博士后,加大培養支持力度,擴大資助規模。二是實施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每年資助400名優秀博士、博士后人才到國外(境外)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短期培訓、學術交流、訪問進修、合作研究等活動。三是建立博士和博士后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博士畢業生和在站博士后可直接申報副高以上職稱,粵東西北地區工作成績突出的博士和博士后更可直接認定為副高或正高職稱。四是提高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員資助標準,由原來每人每年8萬元提高到15萬元。
南方日報:為了吸引海外青年人才來粵干事創業,《若干意見》在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引進方面有哪些重要舉措?
黃漢標:引進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是壯大我省青年創新人才隊伍的重要途徑。根據日益加劇的人才競爭形勢,《若干意見》放眼全球,吸引國內外優秀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來粵創新創業。一是吸引國(境)外優秀博士來粵從事博士后研究,采取“核實認定、不限名額”的方式,面向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引進國(境)外博士畢業生來粵從事博士后工作,每人最高給予100萬元資助。二是吸引優秀博士和博士后來粵工作,對引進或畢業(出站)后留在珠三角地區或粵東西北地區的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給予10萬元至40萬元的生活補貼。三是支持企業引進博士和博士后,對引進博士和博士后的企業給予獎補等優惠。四是建立全球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招募機制,對海外建站、吸納博士和博士后給予一定的資助。
首創在高校、科研機構、三甲醫院創建博士工作站
南方日報:人才順暢流動才會更有活力,《若干意見》在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流動激勵方面有哪些舉措?
鄭慶順:流動性是人才資源的基本特征,打破人才流動壁壘,建立有序流動通道,有利于實現人才的最大價值。《若干意見》提出了四項改革措施:一是全國首創建立博士工作站,在博士比較集中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三甲醫院、規模以上企業創建博士工作站,發揮“蓄水池”功能,吸納集聚博士和博士后,促進產學研合作,幫助我省中小型科技企業解決科技攻關、加快成果轉化。二是建立博士和博士后事業編制保障制度,預留一定數量的事業編制,專門用于保障博士畢業生和博士后人才的引進、培養、流動所需編制。鼓勵有條件的單位探索員額制管理。三是健全企事業單位工資激勵機制,對博士和博士后比較集中的企事業單位,在核定工資總量和績效工資分配方面予以傾斜。四是推動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交流選拔,選派“博士服務團”到我國西北地區服務,選派“科技專家服務團”到粵東西北地區服務,鼓勵支持機關、參公事業單位從博士和博士后中選拔考錄公務員。
南方日報:廣大人才很關心生活保障的內容,《若干意見》在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服務保障方面有哪些措施?
黃漢標:根據前期的調研,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的后顧之憂主要集中在住房、入戶、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公共服務問題上。為此,《若干意見》提出了進一步優化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公共服務的具體措施。包括落實購(租)房補貼等優惠政策,延長博士畢業生報到證辦理時限,安排隨遷子女就讀公辦學校(幼兒園),允許配偶和未成年子女隨其遷移入戶,協調安排配偶工作,在限牌地區購車給予一次性小型汽車免費上牌指標。調研中也反映出我們的服務手段有待進一步優化,為此,《若干意見》提出了建立省服務管理數據系統,打造博士和博士后服務專區,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務,定期分類舉辦人才現場引薦會等具體措施。
南方日報:最后,請談談對貫徹落實《若干意見》有什么具體部署?
鄭慶順:《若干意見》出臺后,關鍵在抓好落實。組織部門要牽頭抓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協調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力量的作用,積極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主要措施有:一是省、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省行業主管部門應設立博士和博士后管理辦公室,落實人員編制經費。二是建立落實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政策的評估和考核機制。三是設立博士和博士后創新創業基金,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四是加強博士和博士后國情教育培訓,推進博士和博士后社會組織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社會團體承接政府部分博士和博士后服務職能,推動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的聯誼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