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散,蛋馓的俗稱,有的還稱之為翻角是以面粉、筋粉、雞蛋和豬油搓成落油鑊炸,炸到淺黃色時便撈起,蘸麥芽糖便可吃。
蛋散傳說
在舊時候,當每家人都準備好花生、芝麻、糖等餡料包“油角”下鍋時,有一家窮人卻窮得沒錢買餡料,男主人望著一堆已經發酵好的面團發呆,苦思之下得:富人有富人的吃法,我窮也要做,為來年討個好兆頭。沒餡料做就把面團壓扁下油鍋也行。新年到了,當其他人來窮人家拜年時,窮人拿出那些小長方塊來招呼朋友們,大家都感覺很新奇,品嘗之下:“噢,那些小方塊——酥、脆、入口即化!好吃極了。來年我們也要做,請問這個叫什么名字?”窮人細想后說:“因為配料有雞蛋,入口即化的特點就像散了架似的,就叫蛋散吧。”
后來人們把小方塊改良,加入芝麻、南乳等其他配料,在小方塊中間下一刀,卷起做成麻花似的更加好看。
蛋散做法
材料:
用了中筋粉1斤;雞蛋5個;豬油3湯匙;蒜蓉5個;黑芝麻和白芝麻若干;南乳5塊;鹽若干; (可以按照比例適當的調整)
做法:
1、將所有材料揉成面團,醒15分鐘;
2、面團分成4份,搟成薄片,再切成長條;
3、長面條從中間切開,交叉穿過成蛋散狀;
4、放入油鍋炸至金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