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晚,2019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閉幕式音樂會在廣州上演。 南方日報
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廣州交響樂團和星海音樂廳共同承辦、中共廣州市越秀區委宣傳部支持的2019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以下簡稱“音樂周”)于1月19日正式落下帷幕。閉幕當日,72名青年演奏家一起為觀眾帶來了長達4個小時的“馬拉松音樂會”。經典旋律經過青年人的即興融合,派生出了全新的、充滿創意的音樂作品,東西方樂器之美與文化之美碰撞激蕩,令人回味無窮。
用音樂“即興”連接大灣區青年
參與本屆音樂周的72名演奏家中,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占比最高,粵港澳地區合共近百名青年教師也首次觀摩音樂周,“大灣區”特色明顯。
“‘大灣區’是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希望將音樂周的核心理念最大化傳播給大灣區內的青年學子,也希望通過此項活動調動灣區內的音樂愛好者,引導大眾對區域文化的重新認識和發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連續三年擔任音樂周藝術總監的世界著名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說。
在馬友友看來,音樂周猶如粵港澳青年人的“學習社群”,通過即興創作他們以樂會友,“他們的音樂、思維和創意實現了有效‘連接’,創造了共同的經驗,也留下共同的記憶,大大加深了彼此在文化上的認同”。
來自澳門的陳穎蕾就看中了“即興”這部分,“排練的曲目我在澳門很少接觸到,這次還有機會見識世界級大師上課,非常有收獲。”來自香港的小提琴手黃佳駿則認為,音樂周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探討“溝通和交融”等文化議題,“它所傳達的跨越文化、共創未來的音樂理念和文化精神,也是作為青年人的我一直在思索和嘗試的。”
國際高端人才將深入廣東社區
“這是一次偉大的實踐。”哈佛教育學者蒂娜·布萊思在評價音樂周時毫不吝惜她的贊賞。本屆音樂周不僅吸引了16位“多元”文化背景的國際“明星導師”,還聚集了大量粵港澳地區的志愿者參加,“這證明了音樂周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認可。”馬友友說。
音樂周藝委會主席、世界著名指揮家余隆認為,“廣州有能力連續三年打造這樣一個國際性的、充滿人文精神的‘節日’,足以說明了廣州的城市魅力和廣東在文化建設上的成就。音樂周也產生了‘虹吸效應’,持續不斷地吸引國際高端音樂人才聚集在廣州。”
經過三年成長,“音樂周”已然成為廣東最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之一。在音樂周上,粵港澳三地青年的聯合演奏既讓人看到了源遠流長、同根同源的文化特色,也見證了大灣區中外文化交流過程中形成的創新性、國際性等特點。
音樂周既加速了粵港澳三地的文化共融,也賦予了其核心城市廣州更為多元的文化生態。馬友友承諾,未來每年他都會來廣州開設“大師公開課”,并組織導師團、青年音樂家深入社區,為廣東普通民眾尤其是6—9歲的兒童表演。未來,音樂周將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為本土文化建設和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