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駐足欣賞《飛奪瀘定橋》。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9月21日,廣州藝術博物院特別策劃“閃光的足跡——廣州藝術博物院藏革命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展”開展,主要展出以革命歷史為題材的美術作品共50余件,借此讓觀眾回顧革命先烈們所走過的閃光足跡和新中國美術發展歷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展覽期至2020年2月23日。
廣州藝術博物院精選了較有代表性的革命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包括油畫、國畫、版畫、雕塑、剪紙等不同門類,以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為序,向觀眾講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歷史。
陳列研究部主任陳志云介紹,20世紀50至60年代前期是新中國美術的初創階段,在這一時期產生了一批描述中國革命歷史、謳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工農兵形象的著名油畫與雕塑作品。“美術家們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新生活的贊美之情是無比真摯的,所以這些作品因其充實的精神內涵、真摯的情感和質樸的語言而具有獨特的價值與魅力?!标愔驹普f。
展覽現場,一幅由廣東畫家雷坦創作并捐贈的布本油彩《飛奪瀘定橋》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爸挥薪嚯x親眼目睹時,才能感受到畫面中戰士們踩著鐵鏈、穿越烈火和彈雨的危急和艱苦?!鼻皝砜凑沟氖忻窳峙勘硎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