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一場名為“粽情音粵”的演唱會將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劇場舉行,同時進行線上直播。演唱會上,廣州大劇院D藝空間孵化團隊“本我表演坊”的斜杠青年將聯手粵劇名家歐凱明、廣府知名音樂人李達成等,用全新方式演繹經典粵曲。
“本我表演坊”和斜杠青年在粵劇藝術博物館排練。圖片來源:大洋網
中西合璧,粵韻新傳
據介紹,“粽情音粵”唱演會選取了《禪院鐘聲》《順流逆流》《彎彎的月亮》等經典粵曲名段及懷舊金曲,通過重新編曲配器,并與《修女也瘋狂》等西洋歌劇和音樂劇選段跨界融合,采用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混編的現場演奏方式,結合舞蹈、音樂小品等表演形式,用全新方式帶領觀眾云賞粵韻。
此次演唱會的策劃人、廣州大劇院D藝空間孵化團隊“本我表演坊”藝術總監竹子表示,“希望能在端午節之時,通過中西音樂的融合,為青年群體提供更多打開傳統文化的方式。”
“本我表演坊”和斜杠青年在粵劇藝術博物館排練
斜杠青年跨界聯手大師名家
據了解,參與此次唱演會的創藝青年有當警察的大提琴手、學金融的歌手、學農業的編曲、當教師的樂手……大家因為鐘情傳統聚在一起,在縱情跨界的嘗試中為了不走型不變味,還向專業粵劇演員求教咬字發音。
這些“斜杠青年”的探索打動了藝術名家。原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巡視員徐彬在聽了幾首小樣后,不僅肯定了大家的探索并愿意擔任本次唱演會的藝術顧問,更親自邀請到紅線女大師弟子、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得主歐凱明。而此前,老廣們非常喜愛的著名音樂人李達成也答應獻唱。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粵劇,作為影響力巨大的戲曲劇種之一,粵劇不僅是嶺南的更是世界的。年輕人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必將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徐彬說。
將中華傳統文化數字化
三月份就開始創作排練的“粽情音粵”唱演會將于端午節下午采取現場演出加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應防控需要,將有不到70張現場門票,邀請援鄂醫護人員以及粵劇票友,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劇場現場觀看,并同時在“星海直播”平臺付費觀看。
粵博文創董事長廖志勇對這次演唱會充滿期待:“最新出臺的《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中提到了鼓勵對本地非遺資源的合理利用,通過文化產品開發讓非遺為現代社會提供更豐富的文化服務。粵劇作為嶺南文化的經典代表,需要讓更多人群領略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