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劇照。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8月12日、13日,作為“廣州藝術季2020”的重要演出項目之一,由寧波市演藝集團歌舞劇院與中央歌劇院、武漢市黃陂區人民政府攜手打造的大型原創舞劇《花木蘭》在廣州大劇院上演。精彩演出引發觀眾掌聲雷動。飾演花木蘭的郝若琦盛贊“廣州觀眾很有修養,很懂這部劇”。疫情之后再演花木蘭,她表示“對劇中的家國情懷有了更深的感悟”。
觀眾:郝若琦的表演“有骨”,演花木蘭很有說服力
《花木蘭》的主創班底強大。飾演花木蘭的郝若琦,是現任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員、“荷花獎”金獎獲得者。《花木蘭》要來廣州演出的消息一直備受關注,受疫情影響,該劇經歷了三次延期。當演出大幕掀開,英姿颯爽的“花木蘭”出現在舞臺上,觀眾們的熱情被點燃。
《花木蘭》吸收了中國傳統舞蹈剛柔并重的特色,以現代編曲手法重新整理中國傳統民間曲調,再現這一傳奇故事,融入現代舞臺科技元素,重塑一代巾幗英雄史詩。
精彩的演出贏來觀眾熱烈的掌聲,謝幕時的掌聲和尖叫聲更是經久不息。資深舞迷孫女士表示:“演出很震撼,具有大氣磅礴讓人熱血沸騰的一面,比如戰爭場面,配合著舞美和音樂,特別能夠調動人們心底對國家、民族的深沉情感;另外也有細膩、婉約、生動的一面,比如花木蘭對女性身份的糾結,和士兵們休息時,那些詼諧的處理顯得非常機智俏皮,行云流水的動作非常高級。”
孫女士表示要“吹爆”郝若琦,“翩若驚鴻,宛如游龍,說的就是她。翩若驚鴻,很多女舞者完全能達到,但是郝若琦很有力量感,如果說別人的表演是有血有肉,那么郝若琦的表演是有骨頭的、有骨氣的,由她來演花木蘭特別有說服力。”
主演:經歷疫情,對家國情懷有更深感悟
此次是疫情后《花木蘭》的首場演出。郝若琦表示:“一上舞臺,就像上了戰場,將積聚已久的力量一股勁地爆發出來。”
此次演《花木蘭》,郝若琦的心情與以往有很大不同,“疫情是我們經歷的一場磨難,這讓我對劇中的家國情懷有了更深的感悟”。
第一次來廣州,在廣州大劇院的舞臺上演出,郝若琦表示“很幸福,很激動”:“演出的時候,我能感到自己感染了觀眾。廣州觀眾很有修養、很懂這部劇,每一次鼓掌的‘氣口’都恰到好處。”
劇院:上座率調至50%,讓更多觀眾走進劇場
《花木蘭》于2017年5月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即引發好評如潮,廣州大劇院總經理何鷹從那時候就開始關注這部戲,“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另外,周莉亞、韓真兩位女編導對這部劇的創新編排對觀眾吸引很大。”
廣州觀眾對舞劇向來比較偏愛,也比較“挑剔”。從《花木蘭》一波三折的開票過程和廣州首演的現場反饋來看,《花木蘭》滿足了廣州觀眾的欣賞需求,“盡管疫情期間上座率受限,但絲毫不影響大家對《花木蘭》的熱情。我們也很高興讓廣州市民在家門口就欣賞到高品質的‘荷花獎’精品舞劇。”何鷹說。文旅部8月10日下發通知,劇院等演出場所上座率可開放至50%。對此,何鷹表示,通知出來后,有很多觀眾打電話來咨詢票務,廣州大劇院也迅速地、積極主動地進行了調整,讓更多的觀眾能走進劇場看精彩劇目。無論是《花木蘭》,還是7月底上演的《流浪》,市場的反應都很火爆,“一方面是觀眾看到劇院的防控措施,對進劇場看演出沒有安全顧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餓戲’已久,對好劇目很期待。” 何鷹說,“如今,上座率可開放至50%,對劇院是利好,我們將考慮引進更多的優質項目,進一步激發觀眾追求藝術精品的熱情和激情,為特殊時期演出市場的振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