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劇《詠春》在香港首演。圖片來源:深圳歌劇舞劇院供圖
繼登上國家大劇院舞臺、首次“出海”新加坡、亮相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之后,1月4日至7日,歷經百余場打磨的深圳原創舞劇《詠春》,首次來到了讓“詠春”這個IP走向世界的地方——香港,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連演5場,場場爆滿。2024年全球巡演首發式也同步啟動。
目前,《詠春》在34個城市(含新加坡和中國香港)演出137場。《詠春》將中華武術的速度力量與現代舞蹈的行云流水融為一體,給香港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眾多香港演藝界人士前來觀看,包括曾演出《詠春傳奇》的原班人馬葉童、藝人黃百鳴等。
深港將制作《詠春》香港特別版
1月7日晚,《詠春》演出謝幕時,坐在第一排的香港小朋友忍不住起身,手舞足蹈,大聲叫好。在觀眾中,可以看到許多香港大學生、中學生的身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立法會議員霍啟剛也特意帶兒子前來觀演。“因為他近期正在學校學習武術,所以看到詠春的拳術時引發了不少共鳴。”霍啟剛說。
一步一拳,行云流水;一招一式,剛柔并濟,舞出了深港特色和嶺南文化底蘊,演繹了香港與內地多年來血濃于水、交流交往的故事。
早在20世紀,詠春拳已在福建、廣東流傳,葉問20世紀50年代將詠春帶到香港,才使詠春真正發揚光大。舞劇《詠春》的主角之一便是詠春拳大宗師葉問,劇中場景也集中在葉問在香港將詠春堂的招牌掛起,設館授徒。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盧新寧認為,詠春拳剛健內斂,并沒有花巧的招式,卻敢于以小博大、以弱勝強,這也是香港“獅子山精神”的生動寫照。
香港特區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透露,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5周年,香港與深圳將聯合制作《詠春》香港特別版,相信將為觀眾帶來新的體驗。
大灣區城市加強文化聯動
舞劇《詠春》在香港舉辦新年首演活動,同步啟動2024年全球巡演首發式,既是致敬傳承,又是展望未來。
據悉,本次香港演藝中心的舞臺相對內地演出舞臺更小,給了主創團隊新靈感,以這個香港演藝中心縮小版作為世界巡演“定版”。
“這里的觀看氛圍很好。我自己坐在底下看的時候,覺得演員都離我很近,演員的臉也能看得更清晰,感受更強烈更濃厚。”總編導周莉亞表示,舞臺空間的變化,讓大家感受到了與以往不同的現場體驗。
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游局局長楊潤雄認為,本次深圳舞劇香港展演,就是一次很好的“拼船出海”:在佛山,詠春是一種功夫;在香港,詠春可以拍成電影;在深圳,詠春可以編排出一個優秀的藝術表演項目。這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的聯動,也是未來文化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