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不少游客到麻涌鎮華陽湖休閑娛樂。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國慶假期結束了。日前,記者從東莞國慶旅游出行報告了解到,鄉村田園、古村落、森林公園等“原生態”目的地最受游客歡迎。其中,周屋稻田、茶山南社成為旅游新熱點。而僅在國慶假期第一天,十大森林公園就迎來41.11萬人次游客,再上東莞節假日出行熱榜。
周屋稻田成親子游新寵
在東城周屋,南方的稻田依然是綠油油一片,輕輕承托著秋季的日光。田埂邊上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人群,手拿相機、手機不停拍照留影。不少小孩的身影穿梭其中,歡笑之聲此起彼伏。
假期最后幾天,市民陳先生帶著孩子從深圳過來東莞看“稻田畫”。他告訴記者,小孩從小在城市里長大,對農村農業不了解,這次來可以走進農田親近自然,同時也普及一下農業知識,“讓小孩知道米飯是怎么來,讓他懂得珍惜糧食。”
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稻田畫”種植技術,周屋稻田逐漸顯露出鄉村旅游的發展潛力和勢頭。這片“都市稻田”和周邊的古祠堂、池塘等鄉村景致相得益彰,在繁華都市中保留了珍貴的農耕歷史和舒適的田園風光。這個國慶假期,許多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但更多的是來自本地和周邊城市的家庭游客。
說起這塊稻田,開士多店的周姨一臉笑意。“種田不僅可以提供糧食,還能帶來旅游收入。很多人來這里都是上午或下午玩一兩個小時,然后在附近農莊吃飯,中途也會購買農家土特產,直接帶動了我們收入的提高。”
目前,周屋不僅擁有全市最大面積的連片水稻種植標準化農田,留住了寶貴的農耕文化,社區內還有“徐記食品”“鼎通精密”等上百家企業,形成“工業與農業并存,社區和田園共綠”的現代化美麗鄉村景象。據統計,去年該社區兩級總收入達4079萬元。
古村落“尋根”游受熱捧
“我從香港回來,這里是我祖先住的村。”在茶山南社古村的大榕樹下,一位頭發花白的游客舉起了手機,拍下了掛在樹枝上的一張老照片。“回來尋根啊,回來看看家鄉變化。”
平日里是紅磚綠瓦清水塘,國慶期間的南社古村卻一派喜慶,“慶賀豐收 歡度國慶”系列活動持續了7天。活動將嶺南文化特色融入鄉村振興新面貌,營造慶國慶、享豐收的歡樂喜慶氛圍,在國慶前四天便接待了4.3萬人次,門票綜合收入近15萬元。
與熱鬧的茶山南社不同,虎門白沙的逆水流龜村堡依然保留了一份清靜。四面環水、吊橋通道、堅壁堡壘、逃生暗井……這里仿佛是一座世外桃源般的神秘防御型古堡。
“這是以前大戶人家的門,你看雕花就知道了。”市民王先生一手牽著一個孩子,用虎門話解說著,這個本地家庭剛從附近的城市游玩歸來,“讓孩子了解一下當地歷史文化,不要失去了對家鄉的感情。”
像茶山南社、石排塘尾的古村落在東莞并不少見,還有牛過蓢古村、逆水流龜村堡等,同樣是保存完整、底蘊深厚的嶺南古村落,有著極大的文化旅游開發潛力和價值。“留住屬于自己的傳奇故事,留住現代城市的‘根’和‘鄉愁’,是古村落的使命和意義。”王先生說道。
十大森林公園迎客超186萬
在東莞,“森林游”在節假日總是熱門之選。日前,記者從東莞市林業局了解到,國慶7天,全市十大森林公園共接待游客186.03萬人次,平均每天有26.5萬人次走進森林享受“森呼吸”。
據統計,大嶺山森林公園游客流量40.45萬人次,銀瓶山森林公園33.23萬人次,黃旗山城市公園28.9萬人次,大屏嶂森林公園23.35萬人次,同沙生態公園21.4萬人次,水濂山森林公園13.8萬人次,碧湖森林公園8.95萬人次,黃牛埔森林公園5.5萬人次,山水天地森林公園5.3萬人次,南門山森林公園5.15萬人次。
其中,在大屏嶂森林公園舉辦的“粵森林·悅生活”首屆竹文化節,是2018中國森林旅游節系列活動之一。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包括竹文化表演、竹美食、竹工藝品DIY、竹文化作品展示、竹文化主題攝影等。文化節期間,大屏嶂森林公園迎來游客共計18.86萬人次,同比去年國慶增長80%。
大自然的美景總能打動人心。國慶7天熱度不減的“森林游”,展現東莞生態旅游魅力的同時,也為城市生活帶來一份回歸自然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