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吸引游客市民觀光 圖片來源:金羊網
水清岸綠,萬里碧道環繞村莊;麻竹筍、荔枝、三華李等農產品成特色“名品”;山水田園間,游人盡享鄉村旅游樂趣……近年來,經過環境整治,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圍繞地方自然及特色農業資源,特色農業產業不斷開發,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下“美麗”堅實基礎;農業與文化旅游相輔相成,鄉村旅游休閑產業多元化發展趨勢日趨明顯。走進廣東各地美麗鄉村,一幅幅鄉村新畫卷多姿多彩美景處處。
人居環境整治 宜居村莊“美麗”不斷升級
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是改善村民生活品質、打造“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
過去的東江企石段沿岸河灘顯露、雜草叢生,近年來,東莞企石鎮建設起東江(企石段)碧道,一條集行洪通道、綠道、生態騎行道、休閑漫步道等于一體的濱江畫廊長卷呈現在人們面前。
云浮新興縣圍繞“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路連”目標,做好“水”文章,省級試點集成河碧道工程建設目前已全線完工并對外開放。
肇慶鼎湖區鳳凰鎮近年來整治農村生活污水、完成農村集中供水全覆蓋、建設村內道路,全力推進廁所革命、美麗四小園建設,集農業生產、互動體驗、田園觀光、生態休閑多功能于一體的景觀風貌帶將為村莊樣貌帶來蝶變。
隨著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機制不斷健全,自然村基本完成基礎環境整治,鄉村環境越來越美。走進惠州市博羅縣龍溪街道結窩村,干凈整潔的瀝青村道和鄉村公園、健身廣場等公共基礎設施映入眼簾,全村域完成路燈亮化工程6公里,村道硬化共9公里,該村近日獲評廣東省鄉村治理“百鎮千村”示范村,300多棵黃花風鈴樹成為當地網紅打卡點。陽江市在全省率先對農村公路單車道規劃增設錯車臺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6150公里,目前累計完成錯車臺9036個,有效解決廣大農村公路的會車難問題……
近年來,廣東開展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五美”行動,推動全域鄉村實現干凈整潔。數據顯示,全省行政村實現集中供水全覆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2.5%,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9%,行政村實現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通客車率和農村公路列養率均達100%,道路基本實現硬底化……鄉村人居環境越來越好,鄉村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多美融合”不斷推進,“美美與共”得以實現。
特色產業建設 “一村一品”擦亮鄉村名片
“美麗鄉村”離不開產業的支撐,各地特色產業建設推動著“美麗鄉村”高質量發展。
英德麻竹筍、始興楊梅、錢排三華李、高州荔枝、徐聞菠蘿……一批批“商品”逐漸成為“名品”,形成了為大眾熟知的地域新名片,各地“美麗鄉村”大力建設特色產業,奠定美麗經濟堅實基礎。
近日,“中國三華李第一鎮”信宜市錢排鎮的三華李漸趨上市高峰,每日上市量達到1200噸以上,產品暢銷全國,通過“農技培訓提品質、農旅一體聚人氣、節慶宣傳揚名氣、發展電商拓銷售、延長產鏈增效益”等一系列謀略舉措,錢排的美麗“秘訣”帶動美麗產業上新臺階。清遠英德是中國麻竹筍之鄉,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英德市現有麻竹筍種植面積62萬畝,年產量約20億斤,近三年出口麻竹筍及其制品達1083批次,貨值6.1億元人民幣。在“中國楊梅之鄉”韶關始興,楊梅產業已經成為始興富民興村的一大支柱產業,帶動農戶8500人,楊梅產值已達8.5億元……
圍繞自身農業資源優勢,各地聚焦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培育主體,打造品牌,產業融合成效顯著。
在主體培育方面,廣東多地以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生產基地、農民合作社等經營方為發展主體,通力合作壯大發展當地產業。位于汕尾市城區紅草鎮的晨洲村是“中國蠔鄉”,該村家家戶戶都從事生蠔養殖或加工業,出產的生蠔肥碩甜美。近幾年來,晨洲村蠔產業走上了生態化養殖、規范化產業運營的道路,通過“公司+基地+股民”的產業模式,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經營,蠔產業年產值達4.6億元。清遠英德積極引導肉鴿養殖企業抱團發展,聯合周邊小型肉鴿養殖場,帶動散小肉鴿養殖戶整合資源,目前年產肉鴿4000多萬羽,年產值約6億元。
農業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將“美麗鄉村”的招牌在大眾視野里越擦越亮。茂名是世界上最大的荔枝生產基地,2020年以來茂名先后發布“茂名荔枝”區域公用品牌LOGO及茂名荔枝區域公用品牌IP形象,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上升。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全省累計創建14個國家級、161個省級、5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扶持2201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建成1322個專業村和200個專業鎮,“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初步建立。廣東各地鄉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做好“特”字文章,激活鄉村巨大空間和潛力,助力鄉村振興,讓“美麗鄉村”建設成色更足。
文旅融合發展 開啟“粵美鄉村”旅游之路
當前,鄉村旅游正成為越來越多民眾的出游首選,廣東鄉村休閑產業多樣化、多元化發展趨勢明顯,涌現出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及其他休閑農業園區模式。“粵美鄉村”旅游品牌日益響亮,創建了39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50個廣東省旅游風情小鎮。此外還打造了廣州“花漾年華”、佛山“百里芳華”、茂名“精彩100里”、汕尾“蠔情萬丈”和陸豐“濱海走廊”等200多條美麗鄉村風貌帶、570多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
近年來,廣東多地通過文旅融合壯大旅游經濟,走出了一條“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之路。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人文歷史底蘊,汕頭媽嶼島大力整治海島自然環境,充分挖掘當地旅游資源,打造一批以花海步道、嶼見咖啡店為代表的網紅打卡旅游景點,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游客登島游玩。在革命老區梅州大埔縣西河鎮,當地通過“十村聯動”、農旅結合,在稻田旁建起一排排民宿,初步實現漳河沿線稻香、花香、果香、墨香、酒香“五香飄十里”的產業效益。茂名市茂南區“好心湖畔”田園綜合體項目作為廣東首個國家級試點項目,打造“農業+藝術”模式,創建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美麗鄉村發揮各地文旅資源優勢,積極引導鄉村文創發展,開辟美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新路徑。
與此同時,各地鄉村還依托特色核心產業,發展“農業+旅游”。惠州柏塘鎮是“廣東十大茶鄉”,柏塘將茶融入文化和旅游之中,以點帶面推進農業與鄉村休閑旅游、文化體驗、生命健康等深度融合,還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茶文旅融合綜合體項目。結合農業、漁業和皮鞋加工業的產業基礎,茂名水東灣圍繞冼太夫人文化、俚族文化、疍家文化、漁商文化等,高規格打造濱海鄉村風光帶。
如今,生態優勢、農業資源優勢正轉化為發展優勢,正催生美麗經濟,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統一。在全省各個美麗鄉村,一個個嶄新的鄉村建設故事正在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