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走進廣東 > 旅游信息 > 旅游大圖

廣東七個海島入選全國“和美海島”

時間 : 2023-06-09 11:19:45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上川島.jpg

上川島。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6月8日,在汕頭舉辦的2023“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主場活動現場,首屆“和美海島”評選結果新鮮出爐。全國33個海島入選,廣東占其中7席,分別為珠海的東澳島、外伶仃島、桂山島、三角島,以及陽江的海陵島、汕頭的南澳島、江門的上川島,約占全國入選海島總數的1/5。

  主場活動由自然資源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這是自然資源部首次開展和美海島評選,旨在通過開展和美海島創建示范工作,建設一批“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的和美海島,形成島綠、灘凈、水清、物豐的人島和諧“和美”新格局。

  此次考評指標包括生態保護修復、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人居環境改善、綠色低碳發展、特色經濟發展、文化建設和制度建設共7個方面。

  海洋日期間,自然保護公益沙龍、全國大中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海洋人物”進校園等配套活動相繼展開,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全社會共同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

  廣東擁有海島1963個,海島數量位居全國第三。如何保護利用珍貴的海島資源,是廣東海洋高質量發展繞不開的一道重要命題。

  近年來,廣東持續強化海島精細化管理,激勵引導海島地區加強生態保護,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此次入選的7個海島便是廣東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的實踐和縮影,在“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中譜寫人島和諧和美新圖景。

  擦亮生態底色

  海島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

  凌空俯瞰伶仃洋,組成萬山群島的一座座島嶼猶如翡翠綠石散落在無垠的海面上。深水網箱點綴其上,船舶往來穿梭,風電場的風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每逢節假日,從珠海香洲港出發前往桂山島、東澳島、外伶仃島的游客絡繹不絕。“這里的海很美,空氣也很清新,滿眼的藍與綠。”游客謝先生趁著周末跟朋友到外伶仃島度過了一個悠閑的假期。

  作為全國第一個地方性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一直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海島保護與利用管理中。此次上榜的7個海島就有桂山島、東澳島、外伶仃島、三角島等4個海島位于這片被稱為“灣區門戶”的海域。

  位于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的南澳島、海陵島同樣備受游客青睞。作為廣東唯一的海島縣,南澳島堅持“工業不上島”,打造生態優美、宜居宜游的花園海島。通過探索海島零碳發展模式,2021年,南澳還成功入選自然資源部第三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近年來,廣東不少海島地區及周邊海域還通過推進人工魚礁建設、珊瑚種植活動等,不斷改善海島生態環境。而海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則是維護海島生態環境的一項“基本功”。隨著海島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海島居民自愿參與到海島環境保護中,共繪海島和美新藍圖。

  如今,在南澳島,“藍色海灣”整治項目為海島畫出了更加優美的海岸弧線;在東澳島,修復后的東澳灣同島上其他幾處海灘形成灣灣相扣、山水相融的怡人風光;在海陵島,成片的紅樹林與碧海、藍天組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隨著一系列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實施,美麗的海島資源通過旅游業等產業的發展,轉化為“美麗經濟”。

  提升海島“顏值”

  美了家園鼓了口袋

  在保護海島生態環境的同時,廣東海島的人居環境也得到改善,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海島居民的幸福成色更足。

  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街道亮化、庭院美化……穿行在桂山島街巷中,原本老舊的村居一改昔日面貌,外立面粉刷一新。結合“創美庭院”項目,桂山島還因地制宜打造了“一路一景、四季有花”獨特庭院景觀,使居民庭院成為海島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隨著海島人氣越來越旺,桂山島的民宿“遍地開花”,島上的居民也走上增收致富的“幸福路”。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桂山島已有40多家住宿企業,單棟民宿年均收益從1萬元提升到了30萬元。

  在外伶仃島,隨著舊村改造工程的推進,外伶仃村村民的石頭房、土屋變成了灰白相間的小區式住宅。村子的道路和地下排水、排污設施也同步進行了改造和配套建設。

  一直以來是旅游熱門選擇的海陵島,近年來也在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為推動創建和美海島夯實基礎。一方面,統籌利用存量公有房屋等資源,結合老舊小區進行聯動改造,實施補短板強弱項工程,提高島內城區的綜合承載能力。另一方面,深入推進“四季海陵大整治”行動,改善島內交通情況、提升人居環境、升級旅游環境。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海島游從“大寫意”轉為“工筆畫”

  海島的變化,打通了發展的“經絡”。

  沿東澳島環島公路一路向前,一座“懸崖上的酒店”映入眼簾。這座酒店有個與東澳島浪漫氣質相符的名字——阿麗拉,是東澳島玲玎海岸二期項目的重點工程。

  作為東澳島整島旅游開發“引擎”的玲玎海岸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對東澳島的旅游發展起到了“以點帶面”的示范性作用。

  隨著玲玎海岸二期項目的完工,東澳島“酒店+碼頭+親子+婚慶+康養”的海星形產業布局將日臻完善,為海島全域高端旅游打下堅實基礎。

  近年來,東澳島還致力于打造海防文化研學游和海洋生物研學游,推動海島旅游從傳統觀光型向體驗型轉變、向深度游邁進。“五一”期間,東澳島接待游客達1.32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3.83%。

  素有“碧海芙蓉”之稱的上川島也在做好做活“生態+”文章中,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相融并進、相得益彰的綠色發展之路,使良好生態成為海島旅游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在聚焦海島生態游時,不少海島地區積極挖掘海島文化資源,讓海島游從“大寫意”轉為“工筆畫”。

  比如,海陵島正依托“南海I號”蘊含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及如火如荼開展中的鄉村振興項目為載體,串點成線推動海島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目前,海陵島打造了“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海陵島海絲文化休閑游線路,按照該路線徜徉于海陵島中,可一路觀賞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270°海上書吧、谷寮藝術度假村、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牛塘山文化覽勝景區等景點,遼闊的海域、旖旎的風光,步步皆景、處處是畫,令人流連忘返。

  桂山島則依托紅色旅游資源優勢,以打造紅色旅游示范島為總牽引,串聯萬山海戰遺址、文天祥廣場、港珠澳大橋沉管基地、“澎湖號”智能養殖旅游平臺等一系列主題資源。

  與此同時,桂山島還積極唱響“海洋牧歌”,做好現代海洋漁業這篇文章。

  在桂山島附近海域,一個個深水網箱縱橫有序地在海面上密集排列,漁船穿梭其中,魚兒成群覓食。目前,桂山海域已建設深水網箱394個、養殖面積達226公頃。

  除了發展現代化深海網箱養殖產業,桂山島還加快推進深遠海養殖平臺的培育。國內首座半潛式波浪能養殖網箱“澎湖號”、全球首艘浮體與桁架混合結構智能化養殖平臺“德海一號”在桂山投產,開辟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新模式。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