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30日,2016創新“互聯網+全域旅游”暨第四屆旅游業融合與創新論壇在貴州省思南縣開幕,發布了一批在休閑、生態、自然、民族、文化等方面有特色、有品質、有品牌的旅游勝地,佛山市高明區被評為“最美中國·生態旅游目的地”。
獲評“最美中國·生態旅游目的地”,并不是高明第一次獲得生態休閑旅游的全國性榮譽。同樣在10月,高明云勇森林公園通過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森林休閑體驗分會的認定,成為全國首批17家“中國森林體驗基地”之一,是廣東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單位。
一個月之內兩度奪得生態旅游領域的“國字號”榮譽,表明高明發展生態休閑旅游的努力得到認可,前景廣泛看好。“爭創廣東省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努力將高明打造成珠三角核心區重要的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為佛山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貢獻高明力量,為珠三角核心區城市群增添田園魅力。”高明正按照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嶺南美麗田園新城”建設目標加速前行。
從上千個城市與景區中脫穎而出
本屆論壇由新華網等機構聯合主辦,以“全域化、新融合、大數據”為主題,由“全域化旅游創新與融合發展峰會、2016最美中國榜發布盛典”等組成,旨在推動全域旅游蓬勃發展。
其中,“2016最美中國榜發布盛典”公布并表彰了一批在休閑、生態、自然、民族、文化方面有特色、有品質、有品牌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景區,高明獲評“最美中國·生態旅游目的地”。同時入選“最美中國榜”的廣東省內城市共有4個,其他三個城市是梅州市、肇慶市、廣州市增城區。
據第四屆旅游業融合與創新論壇總策劃人陳利軍介紹,在此次評選活動中,全國共有1000個左右的城市、景區和特色節慶初步入圍。按照區位資源、生態綠色、文化底蘊、智慧旅游、特色品牌等十大方面指標,主辦方組織進行了綜合測評、專家評審、媒體監測,最終共有72個城市、30個景區、25個特色節慶正式入選“最美中國榜”。
經過過去三年來的培育,旅游業融合與創新論壇已經成為旅游業界頗具影響力的專業論壇之一,歷屆論壇也得到國家旅游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
“在評選過程中,高明經過幾十年工業高速發展卻仍留下了珠三角相對完好的生態環境,并且高明近年從招商與產業布局等角度將旅游與工業置于同等重要位置,背后所呈現出的綠色發展理念、協調發展理念令我們印象深刻。”陳利軍說,高明背靠珠三角這一旅游大市場,加上已有的環境與產業基礎,發展全域旅游大有可為。
以旅游“一業興”帶動“百業旺”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高明區旅游經濟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再創新高。高明區文化體育局(旅游局)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高明接待游客人數達23.1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74.29%;其中,景區(點)接待游客人數約21.95萬人次,同比增長204.25%。實現旅游業總收入超1.11億元,同比增長206.18%。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國慶長假,高明不僅各大景區景點火爆,鄉村旅游人氣也十分旺盛。高明作為珠三角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正在凸顯,為發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今年9月底召開的高明區第十二次黨代會上,高明首次在工作報告中對“全域旅游”進行大篇幅闡述。
“人民群眾生活的改善離不開全域旅游,城市功能要配套全域旅游,實時、處處、人人、行行、業業都是全域旅游的主人。同時我們每個人都應是全域旅游的參與者,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國家旅游局原黨組成員、原副局長吳文學在本屆論壇上如是解讀全域旅游。
縣域如何發展全域旅游?吳文學認為,這需要推動產業融合,踐行“旅游+”。“旅游是消費經濟的綜合體,是復合經濟的代表體。縣域發展全域旅游要依托當地特色資源塑造新的經濟形態,把資源轉化為產品、產品轉化為生產力、生產力轉化為貨幣,同時讓人民群眾分享發展成果。”他建議,全域旅游要同農民的生產、生活融合,把生活區變為景區、把生產生活變為體驗,城鄉互動、就地轉化。
早從本世紀初開始,以農家樂向綜合型景區升級、各類旅游節會層出不窮為代表,高明就開始了“旅游+”的產業融合探索。通過實現區域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共建共享形成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高明逐步盤活休閑農業、工業旅游、文化創意、養生休閑、古村落活化等多種旅游資源,建成了以兩家4A級景區為龍頭的景區群,培育出“綠博會及美食節”“瀨粉節”“油菜花節”“要明鶴興千人自駕游”等一批充分體現高明特色的旅游節慶活動。
“高明未來將繼續踐行‘旅游+’,充分發揮旅游‘一業興、百業旺’的優勢,將黨代會關于全域旅游的各項部署落到實處,加快將高明打造成珠三角核心區重要的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以及珠三角樂齡頤養勝地。”分管高明文化旅游工作的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管雪說。
做好城鄉協調發展系統文章
10月29日,高明區云勇森林公園掛牌“中國森林體驗基地”的第三個周末,入園客流延續前兩周的熱潮,1000多臺私家車涌入這里。作為全國首批17家“中國森林體驗基地”之一,以及廣東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單位,云勇森林公園已走進越來越多人的視野,由此也帶旺了附近鄉村的農家美食與農產品銷售。
在本屆論壇上,全域旅游應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引起與會專家學者熱議。“工業化可以把縣域的工業做起來,但是難以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因此縣域可通過做大做強旅游業來發展鄉村經濟,進而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北京交通大學旅游系主任、教授張輝說。
作為以工業為主體的縣域經濟體,高明經濟實力在過去30多年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城市建設尤其是農村建設上也留下了不少欠賬。如何補齊農村建設及鄉村經濟這一短板?根據高明區第十二次黨代會所描繪的藍圖,高明將打出一套城鄉協調發展的組合拳。
“這次黨代會報告里,推動全域旅游、建設美麗鄉村、打造中心小鎮和進行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是完整的一篇文章,要把這樣一篇文章變成現實,接下來需要我們全區干部群眾一起共同奮斗。”高明區委書記徐東濤說。
當中,全域旅游被視為城鄉環境再造和產業載體完善的重要突破口,高明將瞄準珠三角核心區5000萬客源,致力推動城區景區化、鄉鎮景點化、村居景觀化、景區智慧化,營造處處都是旅游環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新格局;打造各具特色的主題小鎮,將其作為推進高明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突破口,為導入新的產業、集聚新的人口提供優質的空間載體;全面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將其作為農村發展的總抓手,將農村的各類創建活動統一整合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推動農村實現環境優美、生活富美、社會和美;推動推動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強化中心城區對人口資源的集聚力和對全區發展的輻射力,使生活空間向中心城區集中、生產空間向產業園區聚集、生態空間向各鎮和鄉村延伸,為各鎮街發展保留充足的綠色空間。
不過,多位論壇與會專家也警醒說,不要以發展鄉村經濟為名,把鄉村建設成另一個城鎮。“城里人到農村來,不是到這里來找城市化和城鎮化的感覺,而是要回歸自然,找到歷史和文化的文脈以及它的傳承。”吳文學建議,現在和今后一個時期,旅游業應堅持大保護、點開發、微干擾的開發建設原則,在保護中實現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