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朗鎮崖口村的“天宇夢幻田園”,一片約200畝的彩色稻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這里的稻田不僅“種”出了漢字,還呈現出孫中山故居、南朗崖口飄色等頗具中山傳統元素的圖案。
今年4月初,中山一間生態農業公司的員工來到崖口村,他們以大地為紙,以水稻為顏料,開始了這別具匠心的藝術創作。7月9日記者在現場看到,經過兩個多月的生長,4幅巨型的稻田畫已經成型。廣珠城軌的列車在稻田上方飛馳而過,金黃色、暗紅色的稻谷隨風搖曳,散發出淡淡的青草味。
南朗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4幅巨型稻田畫中有一幅描繪的便是孫中山故居。它以金黃色為底色,暗紅色的稻谷穿插其中,勾勒出大門、窗戶、廊臺等主體結構。在大門的左右兩側,暗紅色的稻谷拼成了八個大字:“國之根本,在于人民”。
崖口飄色是南朗鎮崖口村的歲時節令民俗活動,源于唐代“耍菩薩”祭祀民俗,2008年6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二幅稻田畫以崖口飄色為主題,兩個深紫色的娃娃各背著4枝黃色的小旗子,一上一下地坐在小板車上。在板車的前額,“幸福崖口”的字樣格外醒目。另外兩幅畫的造型分別是宇航員手中攥著一把稻穗在太空漫步和父親與兒子牽手同行的背影,這些也都是由綠色、暗紅色等顏色組合搭配而成。
據介紹,繪制稻田畫的工序很復雜,包括彩稻選育、圖案設計、定點測繪、秧苗栽植、田間管理五個關鍵環節與步驟。這一次在崖口村作畫主要是采用太空育種的水稻,不僅具有綠色、黃色、暗紅色、深紫色等多種色彩,抗病性和抗蟲害的功能也更強一些。
為了能讓設計的原畫更好地成型,工作人員在種植時采用了GPS定位布線播種技術,根據稻田的尺寸和設計圖案測繪放點,再根據設計圖案中的顏色布局播種彩色水稻秧苗,從而形成一幅幅完整的水稻畫。
7月伊始,中山市的水稻夏收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據悉,這約200畝稻田將在本月底進行收割,并通過“農耕學堂”活動給青少年展示和科普農業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