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廣州天河宦溪、荔灣大花園聯社的村民迎接新龍舟。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四月八、龍船劃。每年端午前夕,不僅有很多新龍舟誕生,同時也是“新龍入水”、起龍舟的繁忙日子。5月12日,在廣州番禺洛浦街上漖龍舟制造基地陳漢慧龍船廠共有4條“新龍入水”,來自天河宦溪、荔灣大花園聯社的約200名村民擇吉日良辰迎接新龍舟。
12日7時50分,陳漢慧龍船廠內已是人聲鼎沸,4條新龍舟等候多時,其中3條是天河宦溪村的,一條是荔灣大花園聯社的。
宦溪村距離上漖龍舟基地約18公里,村民凌先生說,他們包了三輛大巴車,總共150人,7時出發前來迎接2條坤甸、1條杉木共3條“新龍”,長度都在40米左右,重量超過3噸,每條可容納70多人,總耗資數十萬元。
宦溪村龍舟活動持續了幾十年,村里原本有兩條坤甸龍,但由于在淤泥中浸泡多年,船體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蝕,因此再做三條“新龍”,用于日后龍船“招景”、“趁景”和參賽。
8時5分,隨著鑼響,40多名大漢站在一條“新龍”兩側,聽著號令鉚足勁兒,一步步將龍舟往前推送入水中。8時25分,宦溪村三條“新龍”均成功入水。村民隨即上船,插旗拿槳,用準備好的黃皮葉擦洗船身,一邊擦洗一邊祈禱,此舉名曰“灑龍水”。
另一邊,大花園聯社的“新龍”亦準備就緒。8時32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起,統一身著白色上衣的大花園聯社村民齊聲喊著“一二三”,將一條26米長、重2噸、可坐40多人的坤甸龍護送入水。
“我們聯社過去從來沒有自己的龍船,村民一直都想扒龍船,今天終于得償所愿。”在密集的鞭炮聲和鑼鼓聲中,看著“新龍”激起水花,搖頭擺尾地“游”了出去,大花園聯社的盧先生開心得合不攏嘴。去年是該聯社60年社慶,村民和社會友好人士集資20多萬元,到龍船廠下了制作首只龍舟的訂單。
盧先生認為,正如朝著同一個方向、同一時間發力,才能使龍舟前行一樣,這次他們為了龍舟的事出錢出力,齊心協力,體現了宗親氏族的力量。
據陳漢慧龍船廠負責人易先生介紹,當天是該船廠今年以來第三批“新龍入水”,船廠現有8名制作師傅,年齡從四五十歲到七十歲不等,一年做二十條左右的新龍舟。接單后從選料、開料做起,一條30米以上的傳統龍共有33道工序,起碼做一個月左右,最快也要20多天完成。盡管龍舟制作這一行當比較枯燥、辛苦,少有年輕人投身其中,但他們這些老匠人會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