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堂里燈籠高懸,彩旗飄揚。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天上鵲橋會,古村乞巧節。14日上午,在被譽為“中國乞巧第一村”的廣州市天河區珠村,明德堂里燈籠高懸,彩旗飄揚,“七夕”二字與牽牛織女形象隨處可見,節日氛圍濃厚。
今年,廣州乞巧文化節在線上啟幕,為防控疫情,本次乞巧節僅在珠村明德堂進行,“拜七娘”儀式不對公眾開放,活動以線上直播方式展現乞巧文化作為國家級非遺的獨特魅力。
巧姐們穿梭在祠堂的青磚黛瓦之間,張羅著明德堂內外的事務;祠堂中庭正中央的乞巧供案上,上百件微型工藝品羅列其中,爭奇斗艷,令人目不暇接。除了傳統的絲網花、串珠、米花等手工藝品,更有彰顯時代特色與社會發展的作品。
上午10時,伴隨著玉女們的朗聲吟唱,“拜七娘”的儀式隨之展開。玉女們身著禮服,腳踩傳統布鞋,手持折扇,緩步進入會場。在主禮人的引導下,鄭重地完成對拜、參拜、凈手、上香、獻茶、對月穿針、唱乞巧歌等儀式環節。
從2005年第一屆廣州乞巧文化節舉辦至今,天河珠村作為主會場已經走過17個年頭,在每年為期六天的活動中,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更展現珠村力量、珠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