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推進文化、旅游、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開發南粵古驛道等精品線路……”等內容,引起列席開幕大會的省政協委員們高度認同和熱烈討論。
當南粵古驛道“遇見”定向大賽,古驛道活化提速,嶺南文化隨著參賽者的腳步奔向全國,走向世界。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現場。圖片來源:賽事主辦方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由省體育、自然資源、文旅、住建、教育等14個省直相關部門作為主辦和參與單位,協同發揮各自職能優勢,以“體育+”為支點、以定向大賽為平臺,突出“一站一特色”“一年一主題”,活化利用古驛道、古村落、古碼頭等歷史文化遺產,串聯開發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文化資源,激發其經濟、生態、文化、休閑等多重價值功能,將“全民健身”與“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紅色文化”充分融合。
省政協科教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禹平說,五年來大賽與國家同行,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賽事按照‘一年一主題’‘一站一特色’的理念,從江門的??诓旱缴穷^的樟林古港,再到湛江徐聞海港,紀念前輩們漂洋過海的歷史,重走紅軍長征路線,緬懷抗日烽火歲月中的華南教學園地歷史,意義非凡”。
五年來,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走遍了全省2000多公里的古道舊巷,到訪了48個古道鄉鎮、66個古村落、5個古港碼頭、2個島嶼,吸引了37個國家及地區超200萬人次、5000多個村民家庭參與體驗賽事活動,大賽為貧困村、古村、古鎮創造了直接經濟產值30多億元。
省政協委員、省體育局體育產業與科教宣傳處處長庾偉健表示,大賽組委會經過五年孜孜不倦的耕耘,把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打造成為一個全國著名的體育綜合性平臺,講好了廣東故事、中國故事。
“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已逐步形成了自身宣傳特色,為我省體育賽事活動宣傳工作提供了可操作性較大且較為有效的經驗。”庾偉健說,賽事未來將以內容為主導,讓媒體充分發揮自身報道特點,充分利用新媒體、新平臺、新技術,辦主題鮮明的賽事,沿著南粵古驛道,繼續講好“體育+”的故事。
據悉,民進廣東省委會“關于加強南粵古驛道歷史文化價值挖掘”的提案,被評為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優秀提案”。其中提到,建議加強保護力度,理順機制,整合好各方資源、增強開發力度,重點應厘清政府和市場關系,在高度重視基礎信息的發掘、整理與體系化和信息化的基礎上,將開發工作向市場開放。
“南粵古驛道正在成為具有嶺南特色的華夏文明傳承之路、綠色健康和鄉村旅游的生態之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扶貧奔康的富民之路。應繼續通過對南粵古驛道的保護活化,深度發掘其沿線歷史文化資源,構建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的古驛道保護運營體系。”省政協委員、民進廣東省委經濟工委主任、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開發部部長李紅表示。
王禹平表示,新的五年已經開啟,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將豐富賽事內容,結合古驛道的歷史、文化和故事,創新賽程賽制,增強參賽者的體驗感和參與性;注重賽事對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的挖掘,推進文旅體深度融合;秉承“敞開門辦賽”的理念,推動賽事及承辦政府部門主動對接市場,創新賽事運營機制,實現賽事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