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本屆大運會,廣東共有20多名運動員參賽,其中男子水球項目參賽人數多達5人。日前,在大運村,來自華南師范大學、廣州體育學院的5名運動員,以及球隊教練、華南農業大學老師張俊龍,講述了他們的“水上足球”故事。
比賽極具觀賞性
成都大運會男子水球共有11支隊伍參賽,分兩個小組進行循環賽,每組前4名晉級淘汰賽。中國男子水球隊希望能晉級淘汰賽。
球隊共有13名隊員,5人來自廣東高校,分別是來自華南師范大學的劉駱彬、李家興、梁子謙,以及廣州體育學院的譚恒業、列榮堃。
水球被稱為“水上足球”,規則和技戰術與足球相似,同時又兼有籃球、手球、游泳等項目的特點。由于比賽中身體對抗非常強,水球運動員一般都是身材高大、力量強勁。“與其他很多體育項目一樣,水球運動員著重于核心力量訓練。他們在水中沒有固定支撐,完全靠踩水。而做不同的動作,踩水的技術和頻率也不一樣。”張俊龍介紹。
譚恒業表示,水球是力量、靈巧和技術的結合,非常有觀賞性。
列榮堃說,水球運動需要全攻全守,所以大家在場上的工作都差不多,攻防兩端都要做好。
“我們希望在大運會上與各個球隊交流,比賽打出自己的實力就好。”梁子謙說。
廣東水球領先全國
廣東有5名運動員入選中國大學生男子水球隊并非偶然。在過去4屆的全運會男子水球項目中,廣東隊與上海隊均會師決賽,其中廣東隊3次奪冠。“廣東隊獲得過5次全運會水球冠軍,在全國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張俊龍說。
水球在廣東發展較早,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順德便開始組建水球隊。來自順德的劉駱彬表示,他從小受到當地的水球氛圍感染,10年前便進入順德的體校接受訓練。
近年來,廣東的水球發展也有賴于體教融合。不少運動員退役后前往高校執教,培養出更多水球苗子。
“這幾年華師的水球水平提升很快,名揚廣東高校,我自己也希望未來在體育的道路上繼續發展。”李家興說。
張俊龍表示,5名廣東隊員很有實力,在首場對陣格魯吉亞隊的比賽中,中國隊攻入7個球,其中有6個球來自廣東選手。
“12年前我以隊員身份參加了深圳大運會。本屆開幕式的時候,看到隊員們隨代表團入場時青春洋溢的樣子,好似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希望大家盡情享受大運會,結識更多朋友。”張俊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