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繩挑戰賽。圖片來源:南方新聞網
8月31日,隨著中式臺球精英賽最后一顆黑球落入袋中,廣州市第十六屆體育節圓滿落幕。連續舉辦16年的廣州市體育節貫穿整個8月為市民呈現了51項全民健身活動,球類競技、技巧對抗、智力運動、技能展示、水上活動、康樂文體等6大類活動在各區輪番上演,3萬多名市民線上線下參與了這場運動盛會,40家中央、省、市媒體和各自媒體平臺以圖文、現場直播和短視頻等形式全媒體多維度展開持續跟蹤報道1200多次,吸引近300萬流量閱讀關注,帶動全市各區舉辦特色活動近百場,“全民健身”成羊城8月新熱點。
注重基層覆蓋,活動辦在市民身邊
廣州市體育節創辦于2005年,是廣州一項具有傳統情懷而又歷久彌新的體育賽事,自2009年起與“全民健身日”活動結合舉辦,不僅倡導市民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當天走出家門、參與運動,還通過貫穿整個8月一系列精彩紛呈、小型多樣的活動將運動健身的習慣延續下去,實現了全面健身日到全民健身周、再到全民健身月的跨越式發展,培養群眾主動健身、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為此,今年的廣州市體育節活動在落實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前提下,持續推動組織形式、觀賽體驗、活動宣傳等方面的創新發展,擴大了活動在社區、學校、商場舉辦的比例,在市民身邊辦比賽,為市民搭建展示舞臺。逐步實現從傳統比拼到時髦玩法,從注重競技到強化體驗,從場館里面到市民身邊的轉變。“乘風破浪潑水節&地攤文化節”讓孩子們一邊用水槍盡情“撒歡”、一邊自己擺攤當“攤主”,打造孩子們的“狂歡節”;“廣州市百姓民間乒乓球‘我是球王’光板擂臺賽”獨特的“光板”賽制帶來了極具觀賞性的群眾賽事,搭建了“草根球王的圓夢舞臺”;“腕力公開賽”一眾“大只佬”用強勁的臂彎一決勝負,享受“大力士獨有浪漫時刻”;“體育舞蹈、廣場舞展演”移師至天河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辦,時髦的舞步、整齊的隊列配以絢麗的聚光燈和舞臺特效,成為了廣大舞蹈愛好者的“舞林大會”。
今年35歲、已經連續13年參與的陳先生是體育節活動的“鐵粉”,也是活動持續迭代創新的見證者。他說:“13年前我就開始報名參加了體育節活動的游泳比賽,還拿過一次冠軍。這幾年活動增設了水上障礙沖關、劃船競速、潑水親子嘉年華等娛樂體驗性活動,正好利用暑假帶著女兒一起來闖闖關、玩玩水。可以說,體育節也陪伴著我們的成長。”
注重寓教于樂,培養青少年運動習慣
為了讓廣大青少年能度過一個充實的暑假,廣州市體育節還面向這類群體推出了多項活動,寓教于樂的活動方式吸引了青少年朋友們的踴躍參與。在“青少年體能提升與體質健康科技推廣活動”現場,約100名青少年兒童通過體育科技展覽、科普演講、健身知識質詢等環節,對科學鍛煉和體能提升的科技進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孩子們親手參與直升機模型制作、學習飛行知識,在“青少年直升機設計飛行賽”中放飛自己的航模夢。
值得一提是,本屆廣州市體育節還創新推出了“小冠軍美麗瑤鄉親子戶外夏令營”“青少年高爾夫夏令營”兩項營地活動,在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冬夏令營實施要求的同時,著力豐富體育節活動的內容板塊。很多孩子和家長告別城市喧囂,到清遠山區里體驗了一把營地生活:融合體育運動的古村趣味定向、提升戶外勞動技能的農田生活體驗、涵蓋傳統文化的瑤鄉博物館研學、與村長面對面的項目式探索學習、田園體育篝火音樂會等,讓孩子和家長不僅在山水間強健體魄、磨練意志,還在村中習得技能、傳承文化,為推動休閑體育旅游貢獻一份力量。“青少年高爾夫夏令營”則從高爾夫禮儀出發,融入高爾夫場景模擬體驗,互動游戲、趣味比賽,讓孩子在過程中培養自信,激發創造力、想象力。
注重科學健身,助力全面小康實現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廣大市民群眾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保持運動的同時如何防治運動損傷?本屆廣州市體育節活動也因應市民需要,以“推動全民健身 助力全面小康”為主題,通過多場形式多樣活動著力加大運動健康、科學健身知識的普及力度。開展體育科學大講壇,向市民普及科學正確的運動方式;國際緊急救護培訓班邀請美國心臟協會認證導師講授心肺功能的運作機制和常見傷病的處理方式;戶外安全教育公益講座以“理論+野外實踐”的方式,進行了“野外常見風險和處理”“暑期戶外安全出行攻略”等多個專題的講解,可謂“干貨滿滿”。
今年恰逢廣清第三輪對口幫扶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脫貧攻堅的關鍵年,本屆體育節聯合了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等單位組織了一場送愛心活動,廣州市體育總會、相關企業代表和廣州熱心市民向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田家炳民族中學捐贈了價值三萬余元的乒乓球臺、足球、籃球等一批體育器材和精心準備的愛心物品,兩地小朋友還一同開展體育活動,將全面小康的美好祝愿送到清遠朋友的心里。
注重模式創新,線上線下精彩多樣
為了讓市民朋友無聚集也能享受運動的樂趣,廣州市體育節積極創新優化活動組織形式,探索群眾體育活動的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創新性地以“云對戰”“云課堂”“云觀賽”等方式推出17項線上活動,國際象棋網絡賽、少兒象棋網絡公開賽為體育節活動開啟了“云對戰”,線上足球基礎訓練課、乒乓球三級教練員職業技能線上培訓班等“云課堂”有效破解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拍下視頻,參加羽毛球健身鍛煉線上賽、籃球基本功挑戰賽等視頻征集活動,“云展示”也能讓市民在家里也能一展所長。
與此同時,體育“黑科技”的運用也為本屆體育節活動創造了多項突破。首次采用“云發布”的方式進行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廣播電視臺競賽頻道、“廣州體育總會”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嗶哩嗶哩直播間和市全民健身中心等場館的戶外大屏幕向社會推薦各活動項目,吸引30多萬市民線上線下觀看了啟動儀式;首次將MR技術(Mixed Reality混合現實技術)應用到比賽中,跆拳道MR邀請賽的選手們頭頂MR眼鏡、手戴追蹤器開始了激烈的“無實物”對戰;首次在體育節圍棋比賽中引入“智能+人工”的“防作弊”機制:利用計算機算法檢查出異常棋局、再由裁判組通過棋局和棋手段位水平的匹配度進行評估,有效解決了網絡圍棋賽事場外作弊的問題。
注重體育惠民,持續推動復工復產
作為疫情發生以后廣州市體育部門首次牽頭舉辦品牌活動,今年的廣州市體育節也在推動行業復工復產方面持續用力。在活動籌備之初就邀請體育社會組織和企業深度參與至活動策劃、組織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踴躍參與,活動數量創下了歷史之最,較上屆體育節的28項增加了82%。
廣州市體育節還依托“群體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在全市11個區優選符合條件的128家場館經營單位的下屬體育場館加入“群體通”平臺,優化運動場館區域覆蓋,方便市民就近鍛煉。上線了“我為全民健身助力”線上主題活動,加大運動優惠券的投放力度,讓廣大市民享受到訂場實惠。市民參與活動完成任務領取運動優惠券,憑券即可在“群體通”上線的300多家體育場館實現免費或低收費訂場優惠。“群體通”平臺還升級了運動計步功能,使用計步功能不僅能改善運動習慣,達到一定里程數還能獲得運動積分,積分可兌換運動優惠券,形成戶外徒步和場館運動的良性閉環。
在主題活動的推動下,在場館內運動健身的成本下降,鍛煉的人數逐漸增多,體育消費潛力得到了進一步釋放。據統計,平臺在8月共向社會發放了14余萬張運動優惠券,吸引40多萬市民享受健身優惠。今年以來,平臺共發放70余萬張運動優惠券,受益市民190多萬人次。部分體育場館的人流量甚至達到了3月復工以來的峰值、8月份的滿場率超過了疫情以前,對于提振行業信心起到了積極作用。
作為上線“群體通”的“老”場館,名獅羽毛球館在平臺8月份舉辦的“我為全民健身助力”活動中斬獲“平臺惠民場館人氣”榜首。據該館總經理張乾康介紹,名獅已經和群體通合作了四、五年,在政府的補貼下,市民在群體通上訂場的價格比會員價還便宜,也更方便,場館的營業收入也有較為客觀的增加。這對于球館和羽毛球愛好者來說,無疑是雙贏的。進入8月后,名獅羽毛球館人流量到達恢復營業后的峰值。周末的人流量更是工作日時的兩倍,從上午九點開館到晚上十一點幾乎滿場。針對暑期運動熱潮,每年8月份的優惠力度都是最大的,優惠券比往常多放一倍的量,這個月的滿場率,相比疫情前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