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下午,10月以來最強冷空氣的前鋒已開始影響我省西北部山區,三連一陽(指連州、連南、連山、陽山)、樂昌、乳源等地氣溫降幅最大超過10℃。
省氣象部門預計,14—15日,我省平均氣溫下降3℃—5℃。16日—17日,全省大部又是晴到多云,氣溫會回升。在18日前后,新一股中等偏強冷空氣將南下,屆時我省平均氣溫下降4℃—7℃。
然而,縱然降溫幅度較大,降水依舊沒有“存在感”。根據13日氣象干旱監測,大部出現了中等以上氣象干旱,粵東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重旱到特旱。
省氣象部門專家表示,9月中旬,我省氣象干旱開始露頭,自10月下半月以來,大部累計雨量不到5毫米,尤其是進入11月,很多地方滴雨未下。氣象干旱將持續發展,秋旱已成定局。
此輪秋冬春連旱或與2003年大旱相似
“9月以來,臺風少、副熱帶高壓強、冷空氣強度弱、氣溫高是造成當前廣東氣象干旱的主要原因。”省氣象部門專家分析,這種情形,與2003年的氣候十分相似。2003年廣東臺風個數少、影響弱,進而影響秋季降水偏少,導致2003—2004年出現秋冬春季連旱的情景。
2004年是1963年以來年降水量最少、干旱最嚴重的一年,當年1月至3月中旬,全省80%以上的縣市降水量偏少超過七成,廣東四大江河出現歷史最低水位,干旱影響到春耕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粵東地區旱情非常嚴重,南澳縣的水庫基本干涸。
與此相似的是,今年秋季,雖然生成臺風較多,但對廣東造成直接影響的也不多。如13日8時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的今年第26號臺風“海鷗”,預計將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將略有加強,逐漸向菲律賓呂宋島靠近,因此“海鷗”對我省陸地無直接影響,自然就難以帶來降水。
氣象部門預計,在今冬明春期間,我省抗旱形勢仍舊不容樂觀。一方面,周邊省份的11月及今冬明春雨量都將持續偏少,西江、北江、韓江上游補充水源不多;另一方面,明年春耕春播期間,我省部分地區雨量可能顯著偏少。
其中在11月中下旬,我省預計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5℃—1℃;降水量僅10—15毫米,偏少兩成到四成。
森林防火滅火形勢嚴峻
氣象干旱持續發展,將帶來不少不利影響。
首先是森林防火滅火形勢嚴峻。近日,廣東省森林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發布警報指出,進入11月以來,我省持續高溫干旱,降水偏少,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居高不下。據氣象部門預測,未來一周,我省大部分地區仍無明顯降雨,繼續以晴好天氣為主,旱情持續,除深圳、湛江森林火險氣象等級為高度危險(四級)外,其余地區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均為極度危險(五級)。
省林業局透露,目前我省森林防火工作已進入高度戒備階段,各森林消防半專業隊靠前駐防、嚴陣以待,全省3萬余名護林員全部上崗巡查,在進山路口設立臨時檢查站,嚴查火源火種。
或適時開展人工增雨
其次,灰霾天氣易發頻發。我省灰霾天氣主要出現在10月至次年3月,今冬明春氣候總體溫度偏高、天氣干燥,大氣條件多呈靜穩狀態,導致污染擴散條件差,加上自然降水偏少,雨水沖刷效應減弱,灰霾天氣出現概率增大。
另外,還會導致江河補水不足,進而可能造成水質變差;影響明年春耕春播生產用水等問題。
幸好的是,省水利廳專家表示,當前我省大中型水庫的蓄水量與常年相比偏多,偏多的區域主要在河源、廣州、江門等地。若合理調度水庫水量,珠三角及港澳地區的用水可以得到保障。目前,全省未收到農村飲水困難、農田灌溉區供水不足等災情。
省氣象部門也表示,若降水量持續嚴重偏少,雷州半島和部分地區可能出現旱情。氣象部門將繼續密切監測天氣形勢、旱情的發展變化,適時開展人工增雨工作。
■漲知識
氣象干旱是否等于實際干旱?
干旱可分為四大類:氣象干旱、農業干旱、水文干旱和社會經濟干旱。
氣象干旱也稱大氣干旱,氣象干旱是指某時段內,由于蒸發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現象。氣象干旱通常主要以降水的短缺作為指標。氣象干旱最直觀的表現是降水量的減少。降水量的減少不僅是氣象干旱發生的根本原因,而且是引發其他類型干旱的重要的自然因子。
而是否出現實際旱情,還與當地的蓄水、供水能力、土壤含水量等因素有關。在發生氣象干旱后,假如能及時為農作物提供灌溉,或采取其他農業措施保持土壤水分,滿足作物需要,則不會形成農業干旱。
專家提醒,干旱不像臺風、暴雨等突然襲來,只要我們及早做好蓄水、補水等措施,科學應對,就能有效防止實際旱情災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