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財政信息 > 省級財政預決算 > 省級財政預算

廣東省2001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02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時間 : 2013-09-12 10:31:10 來源 : 本網
【打印】 【字體:

  ——2002年1月28日在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  陳繼興

  一、2001年預算執行情況2001年,全省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中共廣東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支持下,按照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預算,認真執行“穩中求進,有效增長”的方針,積極推進各項財政改革,強化收入征管,優化支出結構。同時,加強財政管理和監督,整頓和規范財經秩序,進一步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基本保證了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資金需要,財政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全省預算收支計劃完成情況良好。

  據快報統計,全省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157.43億元,為省代編預算997.98億元的116%,超收159.45億元,比2000年決算數910.56億元增收246.87億元,增長27.1%;全省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318.79億元,為省代編預算1,162.31億元的113.5%,超支156.48億元,比2000年決算數1,080.32億元增支238.47億元,增長22.1%。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加上中央稅收返還、各項補貼、預算結轉、結余,減去支出和上繳中央款項后,全省一般預算可以實現收支平衡,有所結余。

  省級財政總收入完成350.48億元,比年初預算272.34億元超收78.14億元,剔除“收支兩條線”列收列支等項目后,超收65億元,主要項目是:1、各項稅收超收49.5億元;2、 中央根據各地上劃“兩稅”(增值稅75%和消費稅100 %)按1:0.3系數返還的收入超收6億元;3、國有資產經營收益等超收9.5億元。

  省級財政總支出完成349.12億元,比年初預算271.36億元超支77.76億元,主要項目是:1、2000年結余安排支出6.99億元,已經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批準;2、當年超收安排支出65億元,已報省人大常委會;3、“收支兩條線”列收列支等項目超支5.77億元。

  2001年省級財政總收入350.48億元,總支出349.12億元,收支相抵,凈結余1.36億元。

  2001年全省財政預算執行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主體稅種增收較多,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營業稅四個稅種增收額占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收總額的88.4%。

  二是上劃中央“兩稅”收入增長高于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我省上劃中央“兩稅”收入591.36億元,增長29.10%,比全省一般預算收入增幅高出2個百分點。

  三是各市收入增長不平衡,增長率最高的為48.9%,最低的僅為6.2%。

  四是社會保障支出增幅較大,增長46.2%,超過一般預算支出平均增長水平近一倍。

  2001年,為確保預算任務的完成,我們著重抓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2001年,中央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經過努力爭取,中央安排我省國債資金26.33億元(其中有償19.31 億元,無償7.02億元),地方也籌集了一部分的配套資金。這些資金的投入,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改善了投資環境,拉動了需求,對促進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進一步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我省在初步化解了地方金融支付風險后,當前面臨的是金融資產風險問題。一年來,省政府召開了4次全省性的專門會議,狠抓清收金融資產工作。截止2001年底,全省地方中小金融機構保全資產535.03億元,占應收資產總額的84.9%;確權資產421.18億元,占應收資產總額的66.8%;追收資產191.36億元,占應收資產總額的30.4%,資產變現44.84億元,占應收資產總額的7.1%。同時,努力籌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準備金,保證了中央專項再貸款的按時償還。

  積極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省財政安排關閉煤礦費用 4.9億元,關閉糖廠及清欠農民甘蔗款1.1億元,劣勢企業退出市場資金3.08億元,糧食儲備費用和消化糧食企業虧損掛賬等資金9.6億元,按期完成了國務院下達的消化糧食企業虧損掛賬任務。積極落實支持外貿發展的各項政策,及時核撥中央補助的外貿出口商品貼息資金4.72億元、省外貿企業貼息資金0.7億元,促進了外貿出口。同時還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監管,制定了省屬國有企業托管和資產經營責任制等辦法,開展企業效績評價試點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工作,促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繼續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省財政安排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生活保障補助資金5.97億元,補充省級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調劑儲備資金1億元,保證了“兩個確保”資金的落實;補助困難市縣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2.26億元,切實解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群眾的生活問題。繼續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收工作,2001年全省養老、失業保險基金征繳額增加62.75億元,增長34.8%。同時,進一步加強對社保資金管理,制訂了社保專項資金的管理辦法,開展對各項社保資金的專項檢查,規范資金使用,確保資金安全。

  切實解決行政事業單位拖欠工資問題。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拖欠工資的市縣要把保證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發放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為此,各級政府和財政部門積極采取措施,認真落實消化拖欠工資責任制,清理工資標準和補貼項目,建立工資發放專戶,實行財政統發工資制度;同時,省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對困難市縣補助11.2億元。2001年我省解決拖欠工資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沒有再出現新的拖欠工資,2000年底前的舊欠也已基本消化。

  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5億元,用于對全省農村人均年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困難家庭子女免收義務教育書雜費補助,解決了近60萬名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安排高校建設資金6.47億元,支持我省高校提高辦學水平和完成擴招任務。

  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省財政安排水利建設資金14.8億元,重點支持農村水利建設,改善了農業的生產條件;林業資源保護資金3.02億元,有力促進了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農業綜合開發和多種經營項目資金2.47億元,農業科技推廣資金0.5億元,農業龍頭企業貸款貼息和獎勵資金0.43億元,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收購糧食價外補貼1.9億元,保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落實農業稅政策性減免0.8億元,減輕了災區農民和困難農戶的負擔。

  (二)以建立公共財政為目標,大力推進財政改革積極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全省基本實現行政政法機關人員、教師工資和離退休人員離退休費由財政統發的目標,納入統發工資的人數達132.8萬人;對關閉煤礦的有關費用,委托銀行或企業所在地財政部門實行集中支付;對省財政安排的基建項目資金,也直接支付到項目承建單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減少了資金撥款環節,有效杜絕了單位挪用、滯留財政資金的違規行為。

  細化部門預算編制。為實現三年內省級單位全面推行部門預算的目標,2001年擴大了部門預算改革試點范圍,試點單位從7個增加到27個,市縣也加快了部門預算改革步伐,編制部門預算工作的開展,提高了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增強了預算透明度。

  穩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認真抓好徐聞、四會、興寧三個縣(市)稅費改革試點,為今后全省推開農村稅費改革積累了經驗。從試點情況看,較好地規范了農村稅費管理,減輕了農民負擔,減負率60%左右。

  認真抓好政府采購制度改革。逐步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對基建項目、大宗物品和服務項目等實行了公開招標,全省政府采購金額達43.9億元,增長80.6%,節約資金5.7億元,節約率10.9%,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有效遏制了分散采購中的不正之風。

  切實做好財政投資審核工作。各地級市均成立了投資審核機構,加強對財政投資項目的監管。全省審核項目資金的核減率在10%左右,年核減額超過10億元,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價,節約了財政資金。

  (三)整頓和規范財經秩序,加強財政管理和監督堅決貫徹落實“收支兩條線”規定。建立健全落實“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認真清理整頓政府性基金及行政事業性收費,全省共取消違規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費和罰沒項目185項。通過規范政府部門的收費行為,減輕了群眾及企業負擔,對遏制亂收費,從源頭上防治腐敗,起到了積極作用。

  認真開展財政監督檢查。積極開展《會計法》執行情況檢查,重點抽查省農話系統、電力系統、省屬26所中專學校的會計信息質量和56家中介機構的執業情況;認真開展清理行政事業單位銀行賬戶,全省共撤銷違規銀行賬戶3988個、預算外收入過渡戶1172個。通過檢查清理,規范了各單位的財會行為,嚴肅了財經紀律。

  積極開展會計委派試點和派駐財務總監工作。各地級市都開展了會計委派試點,全省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的行政事業單位7200個,委派人員2108名;實行村賬鎮管的行政村991個;委派會計人員835名;向國有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派出財務總監848人,24個重點基建項目也委派了財務總監。推行會計和財務總監委派制,強化了財務管理,加強了財政監督。

  (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干部素質按照江澤民同志關于“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熟練、作風優良的財稅干部隊伍”的要求,認真抓好財政干部隊伍建設。一是認真學習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質,把“三個代表”的要求落實到具體財政工作中。二是加強機關作風建設,認真貫徹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的《決定》,針對機關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整改措施,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切實轉變機關作風。三是認真抓好廉政建設,組織開展對個人收受“紅包”的清理,建立“廉政賬戶”,制定了加強廉政建設工作責任制。四是提高干部業務素質,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訓規劃,使干部學習培訓制度化、經常化。

  二、2002年預算草案

  (一)2002年全省一般預算草案2002年我省財政預算安排的指導思想是:以江澤民同志 “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屆五中、六中全會和省委工作會議精神,繼續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嚴格依法征稅,強化稅收征管,確保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加大調整支出結構力度,保證重點支出需要;穩步推進財政改革,強化財政管理,加快公共財政體制建設,為實施外向帶動、科教興粵、可持續發展戰略作出積極的貢獻。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按照2002年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全省一般預算收入擬安排1,273.17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0%.根據全省一般預算收入計劃,加上預計中央稅收返還、預算結轉、結余和中央專項補助,減去上繳中央款項后,全省可支配財力為1,437.21億元。按此可支配財力,全省一般預算支出計劃相應安排1,437.21億元,增長9%.

  (二)2002年省級一般預算草案根據我省財政預算安排的指導思想,省級財政預算安排的原則是:

  (1)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2)保證教育、科技、農業、環保、衛生和社會保障等支出的正常增長;

  (3)保證中央、省委、省人大有關規定的支出安排;

  (4)確保調資政策的落實和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的發放;

  (5)加大對困難市縣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6)繼續籌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準備金。

  1、2002年省級財政收入計劃2002年省級財政總收入計劃安排365.24億元。其中:省本級一般預算收入計劃319.66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0%);各市上交收入計劃18.21億元;中央稅收返還收入計劃49.76億元;2001年結余1.36億元;上交中央財政計劃23.75億元。

  2、2002年省級財政支出計劃(1)2002年新增支出安排情況根據省級財政收入計劃,2002年可用于安排新增支出的財力為94.9億元,來源構成是:省本級收入增收13.26億元(已扣除所得稅分享改革中央從省級集中的財力);中央“兩稅”返還增加5.5億元;各市上交收入增加2.61億元;收回到期不再安排資金78.78億元;2001年結余比上年減少的可用財力5.25億元。

  根據省級財政預算安排的原則,上述新增可用財力計劃安排94.56億元。其中:(1)保證教育、科技、農業、環保和社會保障等支出正常增長,增加安排18.64億元;(2)落實中央、省委、省人大的有關規定,以及省政府擬安排的項目增加43.51億元;(3)落實省級調資政策,增加安排6.46億元;(4)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安排25.95億元。

  (2)2002年省級總支出安排情況上述新增安排加上需繼續安排的支出,2002年省級財政總支出計劃為364.9億元。收支相抵,凈結余0.34億元。

  2002年省級支出安排的具體情況如下:

  1)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計劃安排國有企業改革及社會保障資金23.59億元。其中:安排國家重點技改項目配套及中小企業、民貿企業貸款貼息等2.56億元,關閉企業職工安置費3億元,關閉煤礦資金5.5億元,補助湛江清欠農民甘蔗款0.3億元,補充省級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調劑儲備資金1億元,省屬企業離退休干部離退休金補助0.78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2002年國有企業改革及社會保障支出增加3.78億元,增長21.05%.。

  2)增加科技投入,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計劃安排9.56億元。其中:事業費3.68億元,科技三項費用2.2億元,省級重點企業技術中心研發資金0.5億元,高新技術發展資金0.5億元,自然科學基金0.1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2002年科技投入增加2.27億元,增長31.48%.。

  3)增加教育投入,發展教育事業。計劃安排41.16億元(不包括補助廣州市大學城建設資金10億元)。其中:正常經費22.29億元,免收農村困難家庭子女義務教育書雜費補助3億元,調整中小學布局補助1億元,高校建設專項資金6.47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2002年教育投入增加7.61億元,增長22.78%。教育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比2001年提高了1.8個百分點,達到了國務院關于“根據各地實際每年提高1-2個百分點”的要求。

  4)增加農業投入,發展農村經濟。計劃安排32.05億元。其中:農林水等部門正常經費1.92億元,潮州供水樞紐工程建設資金2億元,飛來峽工程還貸資金2.9億元,東深供水工程歸還預收水費和貸款貼息等3.26億元,其他水利建設資金10.57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2002年農業投入增加4.83億元,增長17.8%.。

  5)增加環保投入,改善生態環境。計劃安排5.68億元。其中:生態公益林補償費2.04億元,營造防火林帶等0.8億元,環保專項經費0.4億元,東江、西江、北江和韓江流域涵養林建設0.4億元,人工漁礁議案資金0.5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2002年環保投入增加0.86億元,增長19.10%.。

  6)促進外貿出口。計劃安排1.1億元。其中:科技興貿資金0.5億元,支持外貿出口專項資金0.6億元。

  7)增加衛生投入,逐步建立全民醫療保健制度。計劃安排13.91億元。其中:正常經費5.72億元,血站建設和艾滋病防治經費0.6億元,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資金0.72億元,省級醫院基建資金1.3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2002年衛生投入增加2.61億元,增長26.5%。

   8)保證國家機關正常經費。安排省級機關人員和辦公經費等72.01億元,增加10.81億元。其中,公檢法部門(含監獄、勞教)支出17.63億元,增加3.92億元。

  9)落實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安排調整工資經費15.2億元,增加6.46億元。

  10)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促進地區協調發展。安排58.55億元,增加25.95億元。其中,按2001年轉移支付基數遞增10%或8%增加補助2.93億元;2001年第二次調資翹尾巴增加補助6.75億元,提高第一次調資補助標準增加4.52億元;農村稅費改革試點補助資金增加1.5億元;2002年調資補助預留9.4億元;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資金0.85億元。

  11)支持廣州市大學城建設,安排征地拆遷專項補助資金10億元。

  12)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準備金安排32.08億元。

  13)預備費安排5億元。

  14)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安排情況。2002年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剔除繼續壓支3%用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準備金后,具體安排如下:政法專款1.42億元;農口專款0.89億元(另有水庫移民0.5億元通過轉移支付安排);教育專款6.61億元;科技專款1.48億元;衛生文化專款0.88億元;農村衛生專款0.5億元;開拓廣貨市場資金0.15億元;體育專款0.33億元;精神文明及統戰專款等0.49億元;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0.4億元;環保專項資金0.3億元;省計委統籌基建安排1.93億元等。

  (三)2002年省級政府性基金收支預算草案按照財政部《2002年政府預算收支科目》的規定,納入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項目有9項:養路費、公路建設基金、供電貼費、文化事業建設費、基本養老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生育保險基金、水利建設基金。按上述基金范圍,2002年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計劃114.93億元,比上年快報數增加14.64億元,增長15%;支出安排111.00億元,收支相抵,結余3.93億元。

  (四)2002年省級27個單位部門預算草案按照財政部規定的實施部門預算的原則和方法,編制了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等27個單位的2002年部門預算。

  三、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努力完成2002年財政預算任務2002年,中國共產黨將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我國將作為世貿正式成員在更廣泛領域和更深的程度上參與經濟全球化。認真做好各項財政工作,圓滿完成2002年預算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財政部門將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緊緊圍繞全省中心工作,統一思想,堅定信心,開拓創新,轉變作風,扎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努力增收節支,確保完成全年預算任務。一是要依法組織收入。按照國務院關于完善和穩定稅制、加強征管的要求,嚴格依法治稅管費,努力做到應收盡收,加大稽查力度,嚴厲打擊各種偷稅、騙稅、逃稅行為。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的部署,對部門預算外收入實行收支脫鉤和收繳分離,全部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特別是對公安、法院、環保、工商、計劃生育等執收執罰部門的預算外收入,要全部上繳國庫。二是要合理安排財政支出。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方針,認真落實李嵐清副總理關于“不拖欠工資是第一政績”的指示精神,確保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的發放,堅決杜絕發生拖欠工資現象。同時,要繼續壓減對一般競爭性和經營性領域的支出,將財力主要用于公共服務方面,保證政權機關的正常運轉。

  (二)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擴大和培育內需。一是要努力爭取中央國債資金并落實好地方配套資金,切實加強國債資金的管理,把保持投資力度與保證投資效果結合起來。二是認真執行機關事業單位的調資政策,適當提高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落實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和“兩個確保”資金,提高居民購買力,促進消費需求。三是要增加農業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農村電網改造和科技推廣,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認真落實糧食體制改革的各項政策,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培育和開拓農村消費市場。

  (三)深化財政改革,加快公共財政體制建設。一是積極推進編制部門預算改革,省直單位要全面實行,市縣也要求在2年內全面鋪開。二是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建立政府采購預算,加快政府采購法制建設,規范政府采購行為。三是加快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逐步將事業單位的人員工資以及大型修繕資金、政府采購資金等納入國庫集中支付范圍。四是農村稅費改革要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全面進行試點。五是認真抓好所得稅分享改革工作,按照中央所得稅分享改革辦法,研究制定我省的所得稅收入分享改革方案。

  (四)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認真整頓財經秩序。保證會計核算的真實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信用的基礎,是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內容。要按照朱?基總理對財會人員提出的“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準則,不做假賬”的要求,深入開展《會計法》的執法情況檢查和會計信息質量抽查,加大對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監督力度,堅決打擊做假賬行為。繼續穩步推進會計委派制度試點,擴大財務總監的委派面,進一步完善有關的管理制度。

  (五)大力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一是積極穩妥地實施好債轉股、國有股減持政策,改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支持企業重組改制,促進企業加快建立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經營機制。二是認真落實關閉企業補助資金,嚴格監督資金的使用;積極支持依照法定程序關閉一批資源枯竭、技術落后、污染嚴重、浪費資源的落后生產企業,做好劣勢企業退出市場的工作。三是運用財稅政策,支持高新技術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從整體上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改革和完善出口退稅機制,對出口生產企業全面實行“免、抵、退”辦法,實行外貿企業代理制。

  繼續加快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優先安排社會保障所需資金,進一步深化社會保險費征繳體制改革,擴大征收面,提高收繳率;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條件的貧困居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積極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以及醫療衛生體制、藥品流通體制改革。

  (六)繼續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為解決我省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和農金會金融風險問題,到目前為止,我省已向中國人民銀行借用專項再貸款356億元,2002年需還款45.62億元。由于2002年所得稅實行中央與地方分享改革,影響地方可支配財力,欠發達地區按期歸還人民銀行再貸款有困難,為保證我省金融信用,需省財政墊付資金。因此,2002年省財政要繼續籌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準備金,以確保人民銀行再貸款按期償還。同時,各地要加大籌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準備金的力度,切實抓好中小金融機構和農金會資產的保全、追收、盤活和變現工作。

  (七)加強學習,轉變觀念,積極做好“入世”的應對工作。要增強緊迫感,加強培訓和學習,盡快熟悉和掌握WTO的相關規則,認真分析“入世”對財政收支的影響,深入研究并制定應對措施。要按照WTO規則要求,對我省現行財稅規章制度和政策進行清理、修訂和調整,積極主動改革財政審批制度。要加快轉變財政職能,規范辦事程序,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切實做到依法理財,依法行政。

  (八)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十五屆六中全會和省委八屆八次會議精神,結合財政部門實際,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狠抓落實,使財政部門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明顯好轉。進一步抓好廉政建設,認真落實廉政責任制,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快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設步伐,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和辦事效率。2002年要在珠江三角洲8個市的鎮一級全面推廣南海市財政管理信息化的做法,山區縣三分之一鄉鎮要進行試點,爭取三年內全省鎮一級實現財政管理信息化。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