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計劃規劃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商務廳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廣東省發展智能家電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

時間 : 2020-10-09 13:05:58 來源 :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網站
【打印】 【字體:

粵工信消費〔2020〕121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東省發展智能家電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部門工作實際,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請徑向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反映。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廣東省商務廳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0年9月25日


廣東省發展智能家電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


  為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制造強省建設的工作部署,加快發展智能家電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依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粵府函〔2020〕82號)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情況

  (一)發展現狀。本產業集群包含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3個大類9個中類中的28個小類。2019年廣東省家電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1.3萬億元,工業增加值2700億元,規模占全國總額比重超40%,其中電視機、空調、冰箱、廚房電器、照明燈飾等產品規模全國第一,已形成深圳、佛山、東莞、珠海、中山、惠州、湛江為聚集地的家電產業集群,具有全球規模最大、品類最齊全的產業鏈,是全球最大的家電制造業中心。當前,我省家電產業呈現智能化、節能環保、綠色健康的發展趨勢。

  (二)存在問題。一是創新要素集聚度不高,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研發投入占比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創新環境有待完善;二是部分關鍵零部件、關鍵原材料、核心技術等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三是企業品牌質量優勢不明顯,市場競爭力有待加強;四是國際標準引領不明顯,國際話語權不強,互聯互通標準不統一,制約了智能家電產業的發展。

  (三)優勢與挑戰。我省家電產業具有規模優勢、集聚優勢、產業化配套優勢及成本優勢,但隨著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和智能化技術發展,面臨逆全球化引發的貿易保護,節能環保、信息安全法規等技術壁壘的加強,以及信息技術變革對傳統制造的挑戰。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形成創新要素高度集聚、區域根植性強、網絡化協同緊密、開放包容、生態體系完整、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集前沿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共性技術研發、經濟管理模式創新為一體的創新體系。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達到營業收入4%,在共性技術、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技術等領域形成突破,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PCT專利數量比2019年翻兩番。

  (二)產業規模保持領先。年營業收入突破1.9萬億元,工業增加值超過3700億元;經濟效益全面提升,利潤總額比2019年增加30%,空調、冰箱、電飯鍋、微波爐等規模保持世界第一,4K/8K電視機年產量達5000萬臺,4K/8K電視終端占比超過80%,新增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單項冠軍產品5—10個。

  (三)產業布局更加合理。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以粵港澳合作為基礎,形成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為核心的創新網絡,以深圳、佛山、珠海、惠州、中山、湛江為核心的制造網絡,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的生產性服務業網絡,全球化布局進一步優化,實現技術、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高度集聚,創新活動活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四)品牌質量明顯提升。打造全國質量品牌創新先行地,實現從廣東產品向廣東品牌轉變,打造一批區域特色品牌和國際知名品牌,主要產品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超過95%。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比2019年增加50%,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60%,產業技術自給率超過80%。

  (五)國際化水平全面提高。打造國際合作高地和國際標準技術創新平臺,與國際產業集群、技術組織、標準化組織等合作更加緊密。引進和運營國際技術標準組織2—4家,吸引3—5家跨國公司和機構入駐,推動5—10家龍頭企業走出去。高端產品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善國際標準人才培養機制,實現國際標準化專家數量比2019年翻一番,制定國際標準數量比2019年翻兩番。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支持智能家電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開展產業共性技術研究,形成有效的技術擴散機制。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向產業鏈推廣智能產品設計、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應用。開展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專利導航和發明專利優先審查,支持開展智能家電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鼓勵管理模式創新,推動“制造+服務”融合發展。(省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快轉型升級。支持家電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實施智能制造,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推進家電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打造一批家電領域的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園區。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提升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水平,實現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優化分工和布局。加強與香港、澳門合作,打造以廣州、深圳為核心的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檢驗檢測認證、國際貿易、品牌推廣、技術交流和標準化等生產性服務業網絡。強化區域合作,打造以深圳、佛山、珠海、惠州、中山、湛江為核心,以電視機、空調、冰箱、洗衣機、小家電、廚房電器等為主要產品的制造基地,健全和優化壓縮機、電機、五金、模具等核心零部件和配件產業鏈,提升原材料和零配件質量與供應水平。推動信息產業和家電產業深度融合。支持廣梅等產業轉移園建立以家電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地方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質量品牌建設。開展“三品”專項行動,編制發布廣東消費品供給指南,引導增加智能、節能、健康、綠色、環保、個性化家電新品種供給。實施“雙比對、雙提升”專項行動,提升家電產品標準和品質。開展智能家電信息安全、電磁兼容、通訊可靠性、用戶體驗等測試評價方法和標準的研究制定,推進標準國際化。開展高品質產品認證及質量分等分級,提高優質產品辨識度。打造國際級智能家電展會,鼓勵企業組團參加國際、國內專業展會,提高品牌國際美譽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商務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速全球化布局。鼓勵龍頭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設計、制造基地,支持開展國際并購,建立國際生產銷售體系。引進國際知名企業和具有核心專利與技術的關鍵零部件企業,在我省建設生產基地、研發中心,補齊產業鏈短板。開展全球市場準入研究,加強國際信息與技術協作,克服國際貿易壁壘。(省商務廳牽頭,省市場監管局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重點工程

  (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1.開展應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加強粵港澳科技合作,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加強產學研合作及應用示范研究,以市場需求為核心,以應用落地為目標,推動流體力學、主動降噪等基礎技術研究,推動綠色封裝材料、變頻芯片、主控MCU、超高清視頻SoC芯片、數據傳輸芯片、高端CMOS圖像傳感器芯片、液晶顯示高端材料等基礎材料與核心部件研究,突破國外相關領域的技術壟斷。(省科技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進高端智能家電產品研發。支持企業設立研發、設計機構,重點圍繞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語音、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算法、5G、新材料和新工藝在家電產品上的融合應用,開發高端新型智能化產品。鼓勵傳統日用品、家電、家居產品的跨界發展,開發個性化定制家電、特殊用途及特殊人群家電等新產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快衛生健康家電發展。支持行業面向衛生健康防疫需求,開發具有除菌、除病毒、抗菌、抗病毒、凈化等防疫功能和具有營養、保健、健康監測、個人護理等健康功能的新型家電產品。支持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等聯合龍頭企業開展衛生健康家電產品的標準研制、測試評價、品質提升工作。發布健康家電供給指南,引導健康消費。(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衛生健康委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4.支持智能家電創新中心建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資源優勢,推動智能家電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開展跨品牌跨產品互聯互通、網絡/信息安全、無線通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共性技術研究和芯片、傳感器等核心器件研制。建立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智能家電標準體系,推動建立技術共享轉移機制。加強國際交流,推動人才培育。(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制造水平提升工程

  1.培育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圍繞產業技術、工藝裝備、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等領域,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或擁有核心技術企業,補齊產業短板。引導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完善協同機制,實施產業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突破計劃。支持企業數字化和節能環保升級改造,落實重大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項目投資。加強重點企業跟蹤,了解投資動向,做好項目儲備,推進集群重點項目落地實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2.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培育一批具備智能家電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供應能力的專業服務商。組織實施圖像識別智能裝備、自動裝配裝備、物流信息化系統等應用項目在家電制造環節中的應用。在空調、冰箱、電飯煲、微波爐等領域建設一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廣個性化定制模式,發展網絡協同制造試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3.開展綠色制造試點示范。推廣應用智能家電綠色設計與評價、高效節能環保工藝、家電產品回收與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制造技術,在高耗能家電產品領域,研發一系列綠色家電產品。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及綠色供應鏈系統,打造一批綠色制造示范項目。(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4.開展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推動智能家電企業聯合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開展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發、標準化、試點示范,打造覆蓋設計、生產、質量、訂單、物流、市場、客戶、維修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基于產品生產、流通等過程的標識解析體系建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三)產品質量品牌提升工程

  1.提升標準水平。支持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開展標準研制、標準驗證、國際交流、標準比對、人才培育等活動。重點對標IEC、ISO等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產品設計、制造、質量體系,推動國際標準國內轉化應用。鼓勵企業主導和參與智能家電產品及核心部件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提升產品國際化水平。行業主管部門加快推廣實施省4K電視網絡應用與產業標準體系和路線圖,推動AVS2、AVS3、DRA等高清視頻音頻技術研發應用。(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科技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質量管理。推廣“五位一體”全程質量管理體系、卓越績效管理、阿米巴管理、精益生產管理、六西格瑪管理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開展重點地區、重點產品的質量安全風險監控,推進質量共治共建,開展質量比對提升工作,督促內外銷產品的“同線同標同質”。(省市場監管局牽頭)

  3.強化品牌建設。鼓勵品牌企業組團參加國際大型家電消費電子展,支持舉辦順德國際家用電器博覽會等國際知名專業展覽及論壇活動,提升廣東家電品牌國際影響力。擴大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公開聲明和監督制度實施范圍,鼓勵通過第三方高端品質認證,開展質量分等分級,支撐品牌優質優價。加強工業設計創新應用,鼓勵企業參加“省長杯”“智能電器應用場景開發大賽”等國內外大賽,促進專利、名牌、工業設計創意等資源與家電制造優勢有效結合,支撐企業品牌擴張。(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商務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完善公共服務支撐體系。依托廣州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支持國家質檢中心、省級授權質檢機構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涵蓋認證、檢測、計量、咨詢、培訓等一站式技術服務體系。落實《粵港質量及檢測認證工作合作協議》,鼓勵省內檢測認證機構與境外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或組織開展交流與合作。建立家電行業知識產權數據庫,開展專利導航和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推動政銀企合作,引導設立各類產業基金,開展普惠金融、融資租賃、天使投資等金融服務,完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國際化水平提升工程

  1.支持龍頭企業“走出去”。支持龍頭企業優化全球布局,在重點市場設立研發機構、設計中心、生產基地和銷售渠道,通過產業鏈布局提升在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購、產品國際定價等方面的話語權。(省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有關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2.支持國際知名企業和機構“引進來”。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重點引進在芯片、傳感器、高性能電機、超高清視頻前端攝錄設備等領域具有核心技術的國際知名企業,到我省設立制造基地、研發中心。支持引進國際技術標準組織分支機構和國際標準化專家,開展國際標準化合作與研究,提升標準國際話語權。(省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自然資源廳、地方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提升國際貿易服務能力。建立應對技術性貿易措施、出口貿易政策預警機制,完善國際貿易法律法規咨詢服務體系,為企業開展國際貿易提供全方位咨詢服務。支持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全球市場準入法規、指令、標準研究,搭建覆蓋全球的國際市場準入信息平臺,增強國際貿易技術服務能力。(省市場監管局牽頭,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建立省市協同推進的協調機制。依托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統籌謀劃全省智能家電產業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專項和重要工作安排。由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號召力的產業聯盟、骨干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主體牽頭成立智能家電產業集群促進機構,承擔產業集群溝通交流、監督激勵、協調管理、國際合作等工作任務。(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營造良好環境。完善及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在稅收、用地、用電、融資、吸引外資等方面支持智能家電產業發展,降低企業成本。推動簡政放權,完善信用體系,建立健全智能家電專利快速審查、確權和維權機制,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優化公平、公正、公開的政策服務環境,增強產業集群對國內外企業、資本的吸引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市場監管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商務廳,省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智能家電人才需求目錄,實施高端引智行動,大力培育優秀技能型人才。充分發揮現有財政資金和省產業發展基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吸引社會資金,支持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將質量水平、標準水平和品牌價值的評價結果作為融資授信參考因素。推動專業孵化器和投資平臺支持智能家電企業的創業創新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掛牌上市。推動金融支持企業并購、重組、業務分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地方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健全重點項目服務機制。建立重點項目工作臺賬,跟蹤掌握重點項目進展情況。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協調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強重大項目在資金、土地、環評等方面服務保障。依托“數字政府”平臺,完善“粵商通”“粵政易”服務功能,推行“一站式”服務。(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市場監管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