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珠海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運行逐步回歸常態化運行軌道,上半年主要指標持續改善,整體呈現回升向好態勢。
根據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3年上半年珠海市地區生產總值為2063.29億元,同比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7.08億元,同比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為915.64億元,同比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120.58億元,同比增長4.0%。
一、農林牧漁業持續增長。上半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產值61.47億元,同比增長5.7%。分行業看,牧業、漁業產值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分別增長31.6%和6.1%。其中,漁業實現產量16.95萬噸、增長5.1%,實現產值46.90億元、增長6.1%。
二、工業生產穩步增長。上半年,全市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766.14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制造業增加值684.23億元,增長7.8%,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快2.0個百分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家電、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等“4+3”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完成增加值593.04億元,增長9.4%,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77.4%,其中智能家電和新能源產業增速亮眼,分別增長23.3%和34.7%。
三、服務業加快恢復。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120.58億元,同比增長4.0%,增速較一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其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9%、4.3%、4.9%。交通運輸業加快恢復,公路、水上和航空運輸總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15.9%、51.9%和117.9%。金融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發展,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6.2%。房地產市場處于調整階段,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8.2%。
四、消費市場復蘇回暖。上半年,全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3.57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較一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接觸型消費強勁復蘇,餐飲收入增長43.8%,文體娛樂業營業收入增長643.4%。旅游業復蘇勢頭強勁,全市接待游客1549.4萬人次、增長227.2%;全市口岸出入境7282.7萬人次,增長36.2%。
五、投資結構持續調整。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4.9%。在5.0產業新空間建設的拉動作用下,工業投資增長41.6%,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4%,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4.7%。投資結構持續調整,工業投資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4.3%提高至36.1%,基礎設施投資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6.9%提高至18.9%,房地產投資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6.6%下降至32.0%。
六、外資外貿企穩回升。上半年,全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388.40億元,同比下降10.3%,降幅較一季度收窄5.1個百分點。6月單月全市外貿進出口266.71億元,同比增長1.4%。外貿新業態加快發展,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102.8億元、增長31.7%。外商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上半年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9.51億美元,同比增長13.7%,增速較一季度提升21.1個百分點。
七、創新動能不斷增強。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308家,規上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45.20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71.2%。高技術制造業投資172.25億元、增長52.5%,先進制造業投資207.46億元、增長51.1%。優質企業加快成長,新增上市公司4家,總數達到48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3家,總數達到71家。
八、物價與就業保持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就業形勢保持穩定,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5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6%。居民收入平穩增長,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08元,同比增長3.1%。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91元,增長3.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90元,增長6.5%。
總的來看,隨著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珠海市產業基礎支撐穩定,經濟增長動能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但也面臨宏觀總體需求不足、微觀市場主體信心不振等問題,下半年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更多實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