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最終需求,既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促進消費對釋放內需潛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為深入了解2019年廣東居民消費意向,分析居民消費發展趨勢,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近期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的2000戶居民家庭(其中城鎮樣本1400戶,農村樣本600戶)開展居民消費意向調查,了解居民家庭2019年收入消費預測、家庭消費計劃、新的消費和支付形態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等。調查結果顯示:廣東居民消費信心較為充足,對消費前景展望樂觀,購車、旅游、教育等發展型消費成為居民消費新亮點。
一、近八成居民預計2019年消費支出比上年增長
廣東居民消費意愿積極,對2019年的消費有較為樂觀的預期。78.9%的受訪居民預計自己家庭2019年消費支出比2018年有所提高,14.6%預計2019年消費與上年持平,預計消費支出下降的家庭僅占6.5%。分城鄉、不同區域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對消費前景預測結果較為接近,預計2019年家庭消費支出增長的占比均在80%左右。
二、剛性需求擠占家庭其他消費
大部分家庭消費受剛性需求影響。調查顯示,88.4%的受訪居民認為住房、教育、醫療等剛性需求擠占其他消費,其中認為影響很大的比重為23.7%,影響較大的占30.3%。剛性需求對城鎮居民家庭的影響高于農村,其中90.4%的城鎮家庭認為剛性需求有擠占效應,這一比例比農村居民高6.8個百分點;其中認為擠占效應很大的比重為27.1%,比農村高11.7個百分點。
三、居民購車意愿比較強烈
(一)超過10%的家庭有購車計劃,價格在10—15萬之間的車最受青睞。調查顯示,居民的購車意愿比較強烈,10.7%的受訪居民家庭2019年有購車意愿,其中城鎮家庭的比重為11.2%,農村家庭為9.5%。有購車意愿的消費者中,42.5%傾向于購買10—15萬的汽車,32.2%傾向購買10萬元以下,傾向于購買15—20萬、20—30萬和30萬以上的汽車,分別占13.6%、8.9%和2.8%。城鎮居民有44.6%傾向于購買10—15萬的汽車,占最大比重;農村居民則最傾向于購買10萬元以下的汽車,占45.6%,10—15萬的比重為36.8%,15萬以上的比較少。
(二)有購車計劃的家庭多數為新購置汽車。調查顯示,在有購車計劃的居民中,屬于新購置汽車的比重為56.3%,屬于更換汽車的占22.3%,屬于添置汽車的占21.5%。新購置汽車的,82.0%選擇15萬以下的汽車;更換或者添置的家庭,則有58.2%選擇15萬以上的汽車。
(三)不同地區之間購車意愿差距不明顯。汽車是高價值消費品,一般來說,車輛購買意愿與居民收入水平密切相關。但由于珠三角地區居民汽車保有量已經較高,尤其是廣州和深圳兩市均采取了限制車輛上牌的措施,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居民購車意愿。調查顯示,居民收入相對較高的珠三角地區居民購車意愿與粵東西北地區差異并不明顯,珠三角地區有11.1%的受訪家庭在2019年有購車計劃,略高于粵東西北9.4%的比例。
四、國內游是旅游需求的主要選擇
(一)超過四成家庭有外出旅游的計劃,出游意愿與收入水平呈正相關。
廣東是旅游消費大省,近年來旅游出行人次常年居全國第一位。據調查,41.0%的受訪的家庭2019年有旅游的需求。有旅游意愿的居民主要集中在城鎮,47.6%的城鎮家庭有旅游意愿,農村家庭為25.7%。大城市居民家庭旅游意愿更強。廣州和深圳兩市有旅游計劃的家庭比重為54.5%,珠三角其他城市為49.7%,粵東西北城市為27.6%。
出游意愿與收入水平呈正相關,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家庭,68%有計劃在年內外出旅游;收入7—10萬、5—7萬和3—5萬的家庭有計劃外出旅游的比重分別為64.1%、56.3%和48.9%;收入3萬元以下的家庭僅有26.6%有計劃外出旅游。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居民家庭傾向于“走得更遠”,計劃境外游占比為40.1%,收入3—10萬的家庭主打國內游和省內游,其中3—5萬元的家庭61.5%計劃國內游,收入3萬元以下55.8%則計劃省內游。
(二)國內游成為居民旅游的主要選擇。從2019年旅游計劃看(多選),48.4%的家庭計劃國內游,39.1%計劃省內游,30.8%計劃出境游。有12.8%的家庭在計劃省內游的同時,也打算國內游;有3.2%的家庭省內游、國內游和出境游都有計劃。在計劃出境游的家庭中,73.0%的家庭選擇港澳、臺灣、日韓或東南亞等相對較近的地區,另有27.0%選擇歐美、中東等其他地區。
五、義務教育階段課外培訓受追捧
(一)超過四分之一的家庭有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外培訓支出。近年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參加課外培訓、興趣班等逐步增加,有條件的家庭多數有這類費用支出的計劃。調查顯示,廣東26.4%的家庭在2019年有計劃此方面的支出。參加培訓班在大城市尤其普遍,其中在廣州和深圳兩市有義務教育階段課外培訓支出計劃的家庭占了全部家庭數的33.4%,高于其他城市的比例(23.4%)。
(二)成人參加培訓不踴躍。相較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培訓,廣東居民在參加成人專業技術培訓方面不踴躍,多數家庭沒有參加成人培訓的計劃。調查顯示,全省有計劃參加成人專業技術學習、培訓的家庭僅為5.5%,其中農村家庭有計劃此類支出的僅占2.1%。
六、養老、育兒成為消費熱點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二胎”政策的放開,養老育兒成為廣東居民家庭主要的消費需求。調查顯示, 13.8%的家庭2019年有養老消費需求,18.3%有育兒消費需求。城鎮家庭養老和育兒需求比農村略高,其中17.5%的城鎮家庭有養老需求,19.4%有育兒需求,分別比農村家庭高6.3和3.9個百分點。
目前,多數家庭聘請家政保姆主要是照顧老人和小孩,用于做其他家務的為少數。調查對象中,僅有2%左右的家庭有聘請家務保姆的需求,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家庭非常少。
七、網購、外賣等新消費形態對近七成的居民消費習慣產生影響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購、外賣等新消費形態已經非常普及,對居民的消費習慣也產生了比較明顯的影響。68.1%的受訪對象表示網購、外賣等新消費形態對自己的消費習慣產生影響,其中,表示“影響很大”的有9.7%,“影響較大”的有17.6%,“有一些影響”的有40.8%;表示“沒有影響”的占32.0%。其中,城鎮居民受到的影響高于農村居民,71.4%的城鎮居民表示產生了影響,比農村居民高11.6個百分點。
新消費形態對居民的影響程度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有明顯關系。人均收入10萬元以上的家庭表示受影響的比例為86.2%,比人均收入3萬元以下的家庭高27.3個百分點。
八、移動支付對近八成居民的消費有促進作用
近年來,移動支付迅速普及,帶給居民消費便利性的同時,也促進了消費的增加。84.0%的調查對象表示,移動支付手段對自己的消費有促進作用,其中表示“促進很大或較大”的有48.6%。城鎮居民受到的影響高于農村居民,有87.6%的城鎮居民表示移動支付促進了消費,比農村居民高出12.2個百分點。移動支付對居民消費的促進程度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消費者年齡和受教育程度有關,30歲以下、受教育程度在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高于10萬元的家庭表示移動支付對消費有促進的占比均在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