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玩人人添人人澡东莞,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越猛烈欧美xx00动态图,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首頁 > 政務公開 > 數據發布 > 數據說

2019年廣東省醫療衛生資源和醫療服務情況簡報

時間 : 2020-06-16 09:42:13 來源 :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
【打印】 【字體:

  2019年是廣東加強基層能力建設三年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高水平醫院建設的全面展開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衛生健康系統著眼構建“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堅持“抓黨建、強基層、建高地、促醫改、保健康”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狠抓工作落實,全省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取得新進步。為掌握全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狀,現根據全省醫療衛生資源與醫療服務年報數據將有關情況分析如下:

  一、衛生資源

  全省衛生資源總量穩步增加,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一)醫療衛生機構數。截止2019年底,全省醫療衛生機構5.39萬個,其中:醫院1631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51064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046個,其他機構187個。與上年相比,醫療衛生機構總量增加2401個,增長4.7%。

  醫院:截止2019年底,全省三級醫院、婦幼保健院、專科疾病防治院242個,其中:三甲醫療機構127個。全省醫院中,三級217個、二級516個、一級444個、454家尚未定級;按經濟類型分,公立醫院735個、民營醫院896個。與上年相比,醫院總量增加79個。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衛生院1186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625個、門診部(所)21465個、村衛生室25788個。與上年相比,基層醫療機構增加2380個,其中:衛生院減少7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增加23個、門診部(所)增加2572個、村衛生室減少208個。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婦幼保健機構130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30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34個、衛生監督機構189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339個。與上年相比,專業公共衛生機構減少90個,其中: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減少99個,衛生監督機構減少13個,急救中心(站)增加14個,采供血機構增加9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婦幼保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本保持穩定。

1.jpg

圖1   2011-2019年全省醫療衛生機構數

  (二)醫療機構床位數。截止2019年底,全省醫療機構擁有床位54.5萬張,其中:醫院44.2萬張(內:民營醫院9.8萬張),衛生院6.2萬張,婦幼保健機構2.5萬張,專科疾病防治機構0.6萬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0.9萬張。與上年相比,醫療機構床位總量增加2.8萬張,增長5.5%。

  2019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床位4.73張,比2018年增加0.17張。

2.jpg

圖2   2011-2019年全省醫療機構床位數

  (三)在崗職工數。截止2019年底,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在崗職工96.5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9.5萬人、管理人員3.5萬人、工勤技能人員8.2萬人、其他技術人員5.2萬人。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29.2萬人,注冊護士35.7萬人,醫護比1:1.22。與上年相比,在崗職工增加4.3萬人,增長4.7%,其中:醫師增加1.5萬人,增長5.3%;注冊護士增加2.2萬人,增長6.5%。

  按機構類別分:全省醫院在崗職工57.9萬人(內:民營醫院9.5萬人),基層醫療機構29.3萬人,專業公共衛生機構8.6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4.8%、4.9%、2.8%。

  按執業類別分:醫師中,臨床類、中醫類、口腔類、公衛類分別占醫師總量的72.0%、16.1%、7.9%、4.0%。全科醫師3.3萬人,較上年增長17.8%。

3.jpg

圖3   2011-2019年全省醫療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數

  千人口指標:2019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54人,注冊護士3.10人,分別比上年增加0.09人、0.14人;每萬人口全科醫師2.85人,比上年增加0.39人。

4.jpg

圖4   2011-2019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衛生人員數

  學歷職稱:截止2019年底,全省醫療衛生機構在崗職工高級職稱7.4萬人,本科及以上學歷36.0萬人,分別較上年增加0.6萬人、3.6萬人。衛生技術人員中,高級以上職稱人數7.0萬人,占比8.8%,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本科以上學歷人數31.9萬人,占比40.1%,較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四)設備及房屋建筑面積。截止2019年底,全省醫療衛生機構擁有萬元以上設備臺數達74.4萬臺,比上年增加7.2萬臺,增長10.8%,其中:10-49萬元設備14.5萬臺、50-99萬元設備2.5萬臺、100萬元及以上設備2.3萬臺。

  全省醫療衛生機構房屋建筑面積6372.8萬平方米,平均每家醫院、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房屋建筑面積分別為26383、5111、2266平方米。政府辦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達標率分別為99.3%、98.8%。

  (五)衛生總費用。2018年全省衛生總費用占全省GDP的5.3%,其中:政府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個人現金衛生支出所占比重分別為27.6%、46.7%、25.7%。與2017年相比,全省衛生總費用增長14.3%,政府衛生支出占比、個人現金衛生支出占比下降1.0、0.5個百分點,社會衛生支出占比上升1.5個百分點。2018年人均衛生總費用4582.0元,較2017年增加446.2元。

5.jpg

圖5   2011-2018年全省衛生總費用

  二、醫療服務

  全省醫療服務總量持續增加,醫院的醫療服務量漲幅高于基層醫療機構,基層服務量占比略有下降。

  (一)醫療服務量

  診療量:2019年,全省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達8.91億人次,其中:醫院4.01億人次,基層醫療機構4.37億人次(內: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10億人次,村衛生室1.19億人次,門診部(所)1.08億人次,其他醫療機構0.52億人次。與上年相比,醫療機構診療人次增加4630.2萬人次,增長5.5%。

  住院量:全省醫療機構出院人次達1814.5萬人次,其中:醫院1463.5萬人次,衛生院190.4萬人次,婦幼保健院139.0萬人次,其他機構21.6萬人次。與2018年相比,全省醫療機構出院人次增加105.6萬人次,增長6.2%。

  手術量:全省醫療機構住院病人手術人次數達837.2萬人次,其中:醫院753.3萬人次,婦幼保健院83.2萬人次,其他0.7萬人次。與2018年相比,全省醫療機構的手術人次增加102.7萬人次,增長14.0%。在病案首頁手術人次中,全省三四級手術占比45.1%,其中三級醫療機構47.2%。

  民營醫院:全省民營醫院門診總診療人次3946.0萬人次,出院178.0萬人次,住院手術量69.8萬人次,分別占醫院總量的9.8%、12.2%、8.6%。與2018年相比,民營醫院診療人次增長10.2%,出院人次增長1.2%,手術人次增長5.8%。

  基層醫療機構:全省基層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4.4億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9%;基層門診量占比49.1%,較去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按機構類別分,全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量增長8.5%,占比提高0.4個百分點;門診部(所)門診量增長7.2%,占比提高0.2個百分點;衛生院門診量增長1.4%,占比下降0.3個百分點;村衛生室門診量減少2.2%,占比下降1.0個百分點。

  基層醫療機構出院人次205.6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0.3%,基層住院量占比11.3%,較去年下降0.7個百分點。

  6.jpg7.jpg

圖6    2011-2019年全省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量

  可比機構:按2018、2019可比機構分析,2019年平均每家醫院診療26.5萬人次,較上年增長6.7%,其中三級醫院108.5萬人次,增長5.2%,二級醫院24.9萬人次,增長1.4%,縣人民醫院56.1萬人次,增長7.2%;平均每家鄉鎮衛生院6.2萬人次,較上年增長4.2%;平均每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4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0.2%。

  平均每家醫院出院0.97萬次,較上年增長7.1%,其中三級醫院4.20萬人次,增長6.0%,二級醫院0.87萬人次,增長2.6%,縣人民醫院3.16萬人次,增長5.4%。

表1  2018、2019年平均每家醫療機構(可比機構)醫療服務量

8.png

  (二)醫療服務分布

  按隸屬關系分,2019年省部屬、市屬、縣(區)屬及以下醫療機構(含民營醫院、基層醫療等機構)總診療人次分別為0.5億、1.3億、7.0億人次,分別占總量的6.0%、14.9%、79.1%(2018年分別占5.7%、14.4%、79.8%);出院人次分別為211.6萬、475.1萬、1127.7萬人次,分別占11.7%、26.2%、62.2%(2018年分別占10.8%、25.4%、63.8%)。

  全省57個縣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2.1億人次、出院人次488.1人次,分別占全省23.2%、26.9%。與去年相比,門診、住院總量分別年增長2.7%、2.8%,占比略有下降。

  (三)醫療服務效率

  2019年,全省醫療機構病床使用率77.9%,其中:醫院82.2%(三級醫院:91.8%、二級醫院79.7%),鄉鎮衛生院53.9%,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7.1%。與上年相比,醫療機構病床使用率下降0.6個百分點,其中:醫院下降0.8個百分點(三級醫院下降1.6個百分點,二級醫院下降0.2個百分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降5.0個百分點,鄉鎮衛生院下降0.6個百分點。

  全省醫療機構出院者平均住院日7.9日,其中:醫院8.4日、鄉鎮衛生院5.8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4日。與上年比較,醫療機構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減少0.4日。

  (四)醫師工作負荷

  2019年,全省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10.1人次,日均擔負住院2.2個床日;鄉鎮衛生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9.3人次,擔負住院1.0個床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師日均擔負診療23.6人次,擔負住院0.2個床日。

  三、收支與費用

  2019年,全省醫療機構收入總量增加,藥占比降低,技術勞務收入占比提高。

  (一)收入支出

  2019年,全省醫療衛生機構總收入中財政撥款收入、醫療收入分別占17.4%、77.6%。與上年相比,醫療收入總量增長14.6%,漲幅提高2.0個百分點,占總收入比重下降1.1個百分點,財政撥款收入占總收入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

  2019年公立醫院醫療收入中藥品收入占29.7%、耗材收入占12.5%、檢查化驗收入占26.8%、技術勞務(護理、手術、治療等)收入占29.5%。與2018年相比,藥占比下降0.8個百分點,耗材占比下降0.3個百分點,檢查化驗占比與去年持平,技術性勞務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

9.jpg

圖7  2018、2019年公立醫院醫療收入構成(%)

  全省醫療衛生機構總支出中人員經費支出占比40.2%,比去年(38.3%)提高1.9個百分點;全省醫院總支出中人員經費支出占比39.1%,比上年(36.6%)提高2.6個百分點。

  (二)醫療費用

  1.醫院門診和住院費用。2019年,全省醫院次均門診、次均住院費用分別為300.2元、12394.5元,分別較上年上漲6.9%、7.3%,其中:公立醫院次均門診、次均住院費用分別為290.4元、12783.6元,分別較上年上漲7.0%、6.4%。2019年,公立醫院次均門診費用漲幅較上年下降3.8個百分點,次均住院費用漲幅較上年增加0.3個百分點。

 10.jpg

圖8  2011-2019年全省醫院次均門診和住院費用

  2.基層醫療機構門診和住院費用。2019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次均門診、住院費用分別為99.8元、4507.5元,分別較上年上漲8.4%、7.9%。鄉鎮衛生院次均門診、住院費用分別為71.2元、2861.3元,分別較去年上漲10.6%、1.3%。

11.jpg

(a)次均門診醫療費用

12.jpg

(b)次均住院醫療費用

圖9  2011-2019年全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費用(元)

  四、中醫藥服務

  2019年,全省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推進,中醫資源穩步增長,中醫藥服務利用提高。

  (一)中醫類機構、人員、床位

  截止2019年末,全省中醫類醫療機構總數達2.25萬個,其中:中醫醫院184個,中醫類門診部392個,中醫類診所4256個,行醫方式以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為主的村衛生室17638個。與上年相比,中醫醫療衛生機構增加1382個,其中,門診部(所)增加581個。全省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4.7萬人,占醫師總量的16.1%,與去年相比,中醫類醫師總量增加0.3萬人,占比提高0.4個百分點。全省中醫床位7.3萬張,占全省醫療床位的13.4%,與去年相比,總量增加0.6萬張,占比提高0.4個百分點。

  (二)中醫服務量

  2019年,全省醫療機構中醫門診服務人次2.17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1.2%,占全省診療人次的24.4%(去年占23.1%)。其中:中醫類醫院6269.0萬人次,中醫類門診部(所)2320.7萬人次,其他醫療機構中醫科4808.1萬人次。村衛生室中醫診療人次8336.4萬人次。全省中醫住院服務人次23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2%,占全省醫療機構住院人次的12.7%(去年占12.2%)。其中:中醫類醫院出院200.5萬人次,其他醫療機構中醫科出院29.5萬人次。


  指標統計口徑:

  (1)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其他機構。2013年起,計劃生育服務機構納入醫療衛生機構統計。

  (2)公立醫院:指經濟類型為國有和集體辦的醫院(含政府辦醫院)。

  (3)民營醫院:指公立醫院以外的其他醫院,包括聯營、股份合作、私營、臺港澳投資和外國投資等醫院。

  (4)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街道衛生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門診部、診所(醫務室)。

  (5)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包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科疾病防治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健康教育機構、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機構、衛生監督機構、衛生部門主管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心。

  (6)在崗職工包括:衛生技術人員、鄉村醫生和衛生員、其他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勤技能人員。按在崗職工數統計,包括在編、合同制、返聘和臨聘半年以上人員。

  (7)衛生技術人員:包括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藥師(士)、技師(士)、衛生監督員(含公務員中取得衛生監督員證書的人數)、其他衛生技術人員。

  (8)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和每萬人口全科醫師數按常住人口計算。

  • <button id="mgvds"></button>
  • <del id="mgvds"></del>

  • <dfn id="mgvds"></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