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省統計局發布《2019年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數據顯示,經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2019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107671.07億元,比上年增長6.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417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3651美元),增長4.5%。
《公報》顯示,廣東的科技創新實力得到顯著加強。全年國家級科技獎勵成果50項,省級科技獎勵成果180項。全省專利授權總量52.74萬件,增長10.3%,居全國首位;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97萬件,增長12.2%。全年《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47萬件,居全國首位。全年經各級科技行政部門登記技術合同33796項;技術合同成交額2272.78億元,比上年增長63.9%。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超5萬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7.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6%。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進行了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創新,不斷釋放和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構建了開放型科技創新體系。”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副教授吳迎新認為,廣東省的科技實力為廣東進一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對促進廣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廣東的公共服務水平也在逐步提升。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各類衛生健康機構53947個(含村衛生室);城鄉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6.85萬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25281個。